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不良资产吗(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一样吗)

风险性是银行业的第二大特质。银行业本身就是一种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在识别资产风险的基础上给资产进行风险定价(贷款利率), 然后将刚性负债配置到风险资产上来赚取承担风险的风险对价。所以, 对于银行来说, 对风险的管控是其最根本的任务。风险控制不力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更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银行的破产清算。


——摘自《看透银行:投资银行股从入门到精通》 6.2小节




引用这段话作为开篇引言,只是想再一次向广大读者强调银行属于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银行的投资者要时刻绷紧风险评估这根弦。银行的不良资产有一套自己的生命周期,历经计提减值准备,不良生成,不良处置,不良回收等一系列的动作。




银行报表披露了大量信用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每家银行都需要披露的:贷款五级分类(资产分布情况),迁徙率(资产的动态演变),不良覆盖率(风险抵补能力);也有一些个别银行才会披露的,比如:不良生成率。需要提醒投资者,绝大多数银行披露的指标都是某些环节的静态快照,并不代表银行完整的资产质量情况。投资者需要在理解银行不良动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辅以各种不良评估指标,综合评估各家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本文将利用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所提供的数据,对已经发布2021年年报的几家股份行的风控能力进行评估。关于三阶段戏弄损失模型,我之前专门撰文介绍过,如果大家对这块不太熟悉建议先阅读如下的内容,以补充基础知识:




《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上)》,《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下)》




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相对于过去银行披露的贷款五级分类有3个优点:1,不仅仅覆盖了信贷资产,还覆盖了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债权投资。2,能够体现资产质量的动态变化(三阶段之间的资产迁移)。3,能够让减值准备和不良资产按照各个阶段进行匹配,从而评估出各家银行的风险抵补标准是否严格。




废话少说,我们直接上基础数据,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的数据会在年报和半年报进行披露,我们主要查看每家银行贷款和债权资产在各个阶段的分布情况,以及减值准备的分配情况。用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评估每家银行在各个阶段减值准备的覆盖率。我们先以招行为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招行对于三阶段的覆盖率都是逐级走高的。但是,对于贷款和债权的覆盖率有一些差别。债权的阶段一覆盖率低于贷款的数据,而阶段二和阶段三的覆盖率高于贷款的同类数据。个人理解这里面体现了债权资产和贷款资产之间的特性不同。




债权资产中有大量的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这部分资产具有国家信用评级,风险极低所以对于债权阶段一覆盖率没必要很高。而对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债权一般缺乏抵押物,一旦发生违约,资产回收率很低,所以债权资产虽然违约率低很多,但是一旦违约就需要很高的覆盖率。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招行债权投资阶段三的资产基本是旧理财改造中回表的不良资产,所以基本就按照完全损失计提了。




解读完了招行的数据,下面三家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数据我就不逐一解读了。大家可以看如下的表2所示:


表2




收集了基础数据下面我们就可以做横向对比了。首先对比4家银行的贷款覆盖率数据,如下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在各个阶段的减值准备覆盖率都高于其他3家银行。四家里面表现最糟糕的应该是光大银行。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招行的一阶段减值准备,3.16%的覆盖率远超同业。不要小看招行在一阶段领先的这1%-2%,由于基数是正常贷款,相差1个百分点就差了500亿左右。


表3


看完了贷款覆盖率数据,我们再来看一下债权投资的覆盖率。这一块过去银行报表是不披露的,如下表4所示。在债权投资这一块招行的覆盖率的领先优势更大。招行第三阶段接近100%覆盖,其他几家的覆盖率只有40%-60%。另外对于阶段一资产,招行的减值准备达到了贷款的标准。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债权投资覆盖率这一块表现最差,对于已经实质性损失的债权资产减值覆盖率居然只有40%多。


表4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不良贷款余额和阶段三资产余额的比例来看一下各家银行不良认定标准是否严谨。信用减值三阶段模型中对于阶段三的定义是:资产确认后已经发生信用减值。也就是说这部分资产已经发生了实质性损失。个人理解,对于阶段三的贷款应该全部计入不良。但是,从下面的表5我们看到,有且只有招行做了100%不良认定,其它几家或多或少都有阶段三的贷款没有被认定为不良的情况。


表5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利用三阶段信用损失模型的数据,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对银行的信贷,债权资产的风险抵补能力,不良贷款认定严格程度做出评估。当然,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这些数据只是对不良生命周期的静态快照,投资者需要结合不良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综合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