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茶叶缴国税还是地税(政府开始征收茶叶税是哪朝)


唐朝”茶叶税”

唐玄宗时期,饮茶逐渐流行,城市乡间很多店铺煎茶卖茶,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并且逐渐流通于其他国家,商品地位日显。在产业链方面,农民种茶、小贩卖茶逐渐出现在市场中。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重视茶叶交易。公元780年,全国征收茶税,税率为“十取其一”,可以替代田税。到公元793年,茶税变为常规税法,全面贯彻执行。


《唐会要》上记载“茶之有税。自此始也”。


战争带来的国库空虚是经济环境,而唐朝外域使者带来的贸易输出,也刺激了茶叶市场的形成。政府愈加重视茶叶管理。后来,唐朝成立了专门机构,“盐茶道”,管理盐、铁、茶等重要经济商品。类似今天的烟草管理专卖局、盐业局等部门。


宋朝“雀鼠税”

雀鼠税指麻雀、老鼠税。是指农民在缴纳粮食存放官府粮仓时,遭到了麻雀老鼠害虫的破坏,本来收了一百石粮食,结果存到粮仓后变成了九十九石。那被麻雀老鼠吃掉的一石,还得由农民老百姓“买单”,相当于一种自然损耗。


《梁书·张率传》: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宅,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曰: 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 ”


南朝张率派出家童拉三千石粮食,结果到家一看只有一千五百石。他就纳闷了呢。家童说“麻雀老鼠消耗了”很是好大的麻雀老鼠啊,讽刺当时基层官府的巧立名目。宋代这个税种,征收比例高达20%。


唐宋时期,实物征收仍是主要税收方式。如果缴纳的实物不够,就必须交银子现金代替。对于折算比例,均由州府地方官员决定。这也滋生了腐败贪污,收了二十筐大枣上报给中央十筐,其实折算前收了农民三十筐。如此一来,长时间“征多报少”,就使得国库收入减少,底层百姓受罪,地方官员得利。


明朝“枣税”

朱元璋时期,有“夏天税”和“秋天梁”两税,夏税包括米麦、钱钞、布娟;秋粮为米、钱钞、绢、丝、米谷、棉花等,都是根据农作物生产制定而来。其中,有“枣子易米,枣株课米”的规定。就是枣子果实可以抵充大米小米粮食、枣子果树可以抵充课目税。此项工作由“梁长”执行,他们专门负责运输粮食至南京,“梁长”往往是缴纳田税最多的威望人士,优异者还可获得一定政治奖励。


《田赋》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山西太原府代州,“枣五百六十七株,岁征课钞七贯八伯文,米二十一石一斗。


这种枣税不仅减免了部分田税农赋,还鼓励了农民注重生产。与朱元璋个人农民出生的经历有关,也和“重农抑商”的治国政策相互印证。在征收实物的税法下,明朝也有官员也把征收来的实物当成工资发给员工下属。有时候这个月发棉花、下个月就发大米。


明朝万历九年,张居正改革力推“一条鞭”法,规定所有的米粮布匹,瓜枣特产,人丁徭役都这折算成银子现金,按照农田亩数计算核准,统一上报中央国库。由此之后,实物逐渐退出税收历史舞台,货币成为主要缴纳方式。


清朝“火耗税”

《清朝文献通考》:钱粮出于田亩之中, 火耗加于钱粮之外, 火耗之名, 自明以来始有之。盖由本色变而折银, 其取之于民也, 多寡不一。


清朝前期,农民缴纳碎银子,地方统一铸造成官锭银块上缴。在用火铸造过程中存在损耗,二十两碎银子可能会炼成十九两银子。这损耗就称作“火耗”,相当于“火税”。这也由缴税人承担,地方政府征收后自己留存,并不上缴中央。此后,“火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地方官府以各类名义收税的广义统称。


1722年,清朝国库存银只有800万两,国家十分地穷,交通公用设施、居民生活质量政府没钱顾及。对此,中央不征收也不要求地方取消,成为一种默许税种。因为地方不征收就无法保障人员工资和公务运转,而且中央财政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官员俸禄低。 “火耗税”的产生其中原因就是清朝基层官员的工资很低,从九品的知事一年俸禄31两银子;正九品33两银子。举个例子,云贵总督鄂尔泰,官职从一品,按照清朝政府规定,年俸禄为180两银子。实际上,据一份《雍正朱批谕旨》统计,鄂尔泰每年正常生活支出大约6000两。


办公经费高。一个县城按照大小有200-1000名不等书吏,主要负责公文誊录、文件起草、多为案牍之活,职级从九品杂职,类似无编制人员临时工。实行两班轮岗制,每10天一班,期间吃喝拉撒均在县衙内,主要防止信息泄露引起的腐败。办公期间的笔墨纸砚、食物、柴薪(供暖补贴)、工食银(饭补)均由县级工费支出。


公共支出多。辖区内的公共场所设施需要花钱维护,比如城隍庙、夫子庙、驿站、粮仓、堤坝、公办学校等,都需要县级政府出资维持。


雍正年间,国库收入连年亏损,皇帝实在受不了了。就在地方试行“火耗归公”的办法,也称“耗羡归公”,把这部分强制纳入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包含“养廉银”和“公费银”,就是官员工资福利和公务办公支出,还可以弥补国库欠税金额,一举多得。“火耗”这种办法当时规避了官员腐败,也提高了国家经济收入。


结语

历朝历代,皆有田税,种类繁多。其产生多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决定,比如国家战争、大型工程建设等。其发展历程也逐渐从人丁赋税、实物缴纳逐渐发展到货币征缴,从广义上来说,解放了底层生产力,使得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火耗”税的产生就是其中的转变标志,后期的“火耗归公”则又是政府财政收入的规范化改革,对于国家财政和综合实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宫中档》、《州县官的银两》、《皇朝食货志》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