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因疫情影响,黯然神伤地按下“暂停”键,时刻渴望复工“重启”,而疫情同时让灵活用工按下了“快进”键。
共享员工,成了一方降本和另一方提效的最优解,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俨然让企业实现了“用工自由”。
这波神操作,既解决了用人成本又解决用工荒问题,舆论叫好又叫座。
员工认知度、企业需求度,社会包容审慎度,让灵活用工的赋能场景变多。
一部分传统雇佣关系正在被解构,新的用工和组织模式被建构,数字化管理创新健全成熟,灵活用工真正崛起!
国家信息中心披露数据显示,2018 年年末,中国劳动人口(16 - 59 岁)为 8.97 亿人,也就是说,大概每 12 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人是“灵活工”。
有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已近3万亿元。
灵活用工为什么普遍?
员工、企业、社会三方共赢,合力开启了灵活用工的“刷新”键,疫情触发了加速键,数字化驱动着进入了灵活用工时代,正式迈入灵活用工下半场。
1、员工:开启自由灵活模式
2020 年全球有一半劳动力是千禧一代,成为当仁不让的劳动力主力军,这一代对灵活的工作方式有很高接受度。
对于自由、灵活、多元的工作方式,表现出了明确向往。
灵活用工的的人群画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三性: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演变成新的超级个体。
个性化、交互性、线上作业,在数字化驱动下,逐渐成为灵活用工的新契机。
2、企业:开启降本提效模式
企业人力成本的压力一直都在,过去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劳务派遣,2010 年全国总工会统计的国内劳务派遣职工已达 6000 万。
但劳务派遣中的劳资间权责关系不明,争议纠纷频发。
2014 年《劳动合同修正案》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后,企业劳动派遣用工比例被压缩到 10% 以下,劳动派遣模式大幅收缩期,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产生了缺口。
3、社会:开启新经济模式
从去年开始,政府密集推出促进灵活用工增长政策与措施,从战略和宏观方面推动灵活用工升级型发展,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大量就业,激发新经济的发展活力。
从政策层面来说,2月7日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意见指出,鼓励企业灵活安排工作时间,鼓励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
这也是“灵活用工”一词首次写入人社部的文件中,此前更多地是被各级政府所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对灵活用工模式的认可,在国家政策角度推动企业雇佣理念转变。
跨年的新冠疫情,让供需双方的需求迅速升温,提升了社会认可度,成了灵活用工的市场催化剂。
灵活用工的变化有哪些?
1、风力加大
蓝领市场方面,2015年前后有一批创业者和资本涌进,经历洗牌迭代,留下了仕邦人力、盖雅工场、斗米、鲜职网等项目。
疫情中,主打灵活用工的人服企业股价纷纷上涨。因此,企业用工对灵活性、自主性、数字化,要求更高更迫切。
与灵活用工相比,灵活用工给企业带来的只能说是延迟满足,而数字化则让满足不再延迟。
2、风速增强
统筹管理全职员工、劳动派遣、灵活用工等多元并存的人力资源,给灵活用工带来更大挑战。
而数字化的加持,驱动着后灵活员工得以实现,新经济平台自身可组织劳动力,甚至不需要外包招聘,并通过技术平台帮企业提升薪资税务保险的管理效率。
3、风控升级
灵活用工模式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另外,有着高灵活用工需求的行业中,物流行业,货运、外卖、快递等工作的工伤风险也较高。
随着个税改革、《电商法》等新规出台,企业处理薪税问题的复杂度陡升,及时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在合规的前提下,才能找到薪资社保个税、税务成本控制的最优方案。
灵活用工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外包形式弹性用工的渗透率为 32~42% ,而在同样统计口径里,中国渗透率为 9%。
但近年来中国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为灵活用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
马云曾给中供铁军定的第一个指标,就是人效。拼人效的时代,组织重启将重构人效,这也是灵活用工落地的关键。
旧的组织模式、僵硬的员工关系,无法激发员工活力和潜能,员工意愿、员工效能,成为发展门槛,这两点直接决定着灵活员工未来的想象空间。
1、关系驱动
属于劳动关系类的劳动用工,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属于非劳动关系类的劳动用工,依照民事关系进行调整。
传统雇佣关系、劳务派遣以及经济合作关系多元并存,企业对不同类型用工进行精细化管理。
雇佣转合作,自管理自驱动自组织,是灵活用工的引擎。
2、活力驱动
员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忠诚度,决定了员工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多寡。
大企业为了提升内部效率、员工主观能动性,对旧的管理方式的改革。
阻力来自企业固有的组织方式、员工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公司对员工忠诚度的担忧等。
3、数字化驱动
在未来,灵活用工面临深耕与速变,四个关键词:关系、成本、资本、数字化。
用工关系带来用工模式的演变,改变着原有的劳资关系;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老龄化、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增加,人力成本需要优化;人力成为资本,提升人效,企业亟需改变原有旧的组织模式,实现组织重启。
数字化管理创新,是新经济下灵活用工的新增长点:提高用工需求响应速度;缩小需求精准的颗粒度;提升人岗人效的匹配度。
灵活用工的未来,由政府政策规范、企业合规操作、从业者意识和技能的提升、第三方平台保障这四重奏共同推动。
“灵活用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合规的基础上降本增效。扫码获取定制方案。
长按3秒识别我们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