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等于是你和银行发生借贷关系,银行欠你钱,而且是保本保息的。但理财产品等于是你把钱委托给银行,让银行拿出去投资,并给你一定利息,但风险自担。”一国有大行人士介绍,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趋势是打破刚兑,也就意味着不承诺“保本保息”,这也是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受欢迎的原因。
这种混淆“理财”和“存款”的做法或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孙天琦在公开演讲中指出,“部分平台的产品分类展示不规范,存在宣传误导。如某平台界面使用‘定期精选’分类用语,实际上相关栏目中除了定期存款外,还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投资类产品,使用‘定期’这类存款产品的常用语,并将存款与其他投资类产品混同展示,普通消费者极容易混淆。”
从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存款产品也存在一定风险。
“从风险承担的角度看,金融资产并不是由谁持有,就由谁承担风险。 有些资产对持有者而言风险很低,如储蓄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等保障,风险基本是由金融部门来承担的(其主要部分最终是由政府承担)。”2020年11月,央行行长易纲在署名文章中指出。
“互联网金融App都是和少数银行合作,而类似于支付宝这类平台,用户量非常庞大,数以亿计,通过互联网平台,用户存款流向少数的中小银行,对其他没有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揽储的银行会造成存款分流,造成其他银行存款不足,打破银行存款格局的平衡。银行经营主要是通过存贷差来获利,银行要放贷就需要有足够的存款,其他银行存款不足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或将导致社会融资供给不足。”财经评论员宋建文指出。
监管出台规范文件在即
互联网存款产品未来要何去何从?
“银保监会支持商业银行在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线上存款业务。”2020年12月31日,针对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从互联网平台上下架的现象,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进行回应。
银保监会指出,“商业银行推进存款服务线上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商业银行与非自营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销售存款过程中存在合规管理不到位、风险管理不审慎、消费者保护不充分等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规范。”
银保监会还透露,近日,已会同人民银行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问题导向、有序规范、防控风险的思路,推动该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2020年12月末,负责制定每个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称“利率自律机制”),发布新修订的工作指引,扩充成员类型,允许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金平台等机构以“特殊成员”身份参与,并新设存款工作小组,这意味着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或将继续推进。
新《工作指引》显示,特殊成员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从事放贷业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组织,以及为存贷款业务提供展示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机构。特殊成员享有自愿参与、自由退出自律机制的权利,可参加自律机制开展的培训、调研等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