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浙江国税申报打开乱码(个税系统乱码怎么解决)

文丨奇偶派



各家态度不一,解除链接给大厂们带来的悲欢很明显并不相通。


复盘大厂间相互封杀的屏蔽史,其实是一场流量争夺史。阿里是从2008年先发制人地开启了对有威胁企业的屏蔽。还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借着“成立消费者保护联盟”的由头,屏蔽了来自百度的搜索。屏蔽百度之后,没有监管介入,淘宝捍卫了自己的流量入口,广告收入逐年攀升。


2012-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淘宝接着陆续封杀了返利网、美丽说和蘑菇街等导购网站。当彻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的城墙已经越建越厚,为了自家的电商闭环,其继续选择屏蔽外部流量,却因此间接错过了社交电商的风口。


在腾讯身上,往前可追溯至11年前的3Q大战,腾讯与360之间战火不断升级,各自推出的安全软件互不兼容。再到2013年,淘宝与微信互相屏蔽,此后百度、快手、抖音等外部网址链接,乃至自家的腾讯视频,都遭到微信的严格把关。


短短数年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拔地而起。感受到威胁,微信在2018年实施了最严短视频APP 外链屏蔽措施起,抖音也在后来3 年时间未能进入微信生态。同样在2018年,微信升级了外部链接规范,其中之一就是限制对特殊标识码和口令信息的传播,外部猜测其目标就是指向淘宝。


但我们看到,抖音后来成为了日活跃用户超6亿的超级应用。并自2020年10月开始,其关闭了第三方平台来源的商品进入抖音直播的通道,商家不再能在直播中挂上淘宝等电商平台链接。抖音彻底封杀外链,不愿再做淘宝的导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厂间由互相屏蔽引发出垄断战火。今年初的“头腾大战”,抖音向腾讯发起了反垄断诉讼。


我们看到,从PC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们间“互不联网”的戏码愈演愈烈。作为用户的我们,不得不复制着链接、淘口令切换到各种浏览器、APP中再打开。


用户对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屏蔽行为怨声载道。根据《中国消费者报》近期的调查,平台封禁给超九成受访者带来影响,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平台封禁行为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位年轻用户告诉我,她有时候在一些APP上(石墨文档的外链等)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想看下去的长篇,结果看到第二章就因为走得是外链打不开看不了,“戛然而止的感觉令人心烦。”


宅家收拾打理自己的房间,林琳是小红书上的一位家居、好物分享博主,时不时地,她会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房间的温馨照片,经常会遇到粉丝询问房间里某款商品的链接。林琳说,这种情况下她已经不敢直接发链接了,“很容易被屏蔽限流,发店铺名也可能会被限流。”


互联网,正是因为“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特点才称之为互联网,如今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之间厚墙高筑,将Web倒退回APP层面,迫使用户在不同APP将来回切换。


移动互联网“信息孤岛”现象加剧。即使是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同样受限于各个“孤岛”的屏蔽,用户很难检索到全面的信息。比如一些重要的政务信息很难第一时间在百度上搜索到,大量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也无法被检索到。


以“北京市税务局召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为例,百度上无法搜到“北京税务”官方发布的信息,只能看到其他网站的搬运信息,但搬运信息往往有一定延迟。


同时,大量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在百度上也无法被检索到。在百度搜索“北京发布微博”时可以搜到北京发布的微博官方账号,点进去后可以看到该账号最近发布的微博内容。当搜索“北京发布微信”时,无法搜到北京发布的微信公号。


一位经常需要查询信息来工作的用户王瑶告诉我们,APP信息孤岛化给他的工作带去了不少困扰。“经常搜不到很多内容,各个APP和客户端的都搜不到,感觉信息都被圈在一个个APP里了,要查一个事情,巴不得查100个APP,对信息流通和搜索来说简直是灾难,想弄清一个事情,要花以往十倍时间不止。”


外链解除,破除信息孤岛现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李强治此前表示,工信部从不兼容、互联互通视角出发去考虑,是对互联网基本精神的一种回归。


“互联网本身就是互相连通的网络,IP地址和域名构成的网址链接是互联互通基本的纽带,也是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的关键环节。对于最底层的网址,发明IP地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互联网互联互通。”



能有真正的用户自由吗?

9月17日,微信在“微信派”和“鹅厂黑板报”都发布了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规范》的调整声明,这份声明中强调“以安全为底线来推进‘分阶段、分步骤’的互联互通方案”。


而另一边,抖音和淘宝也配合着微信做出一些链接分享的改变。针对此次“开放外链”,我们从不少用户那里得到了“聊胜于无”的反馈。


王瑶很关注这次“互联互通”带来的改变,但结果令他有些失望。“这次的互联互通开放的太少了,有点像大家一起分微信这块‘唐僧肉’一样,本质上只便利了在微信跳转看一些视频和购物内容,实际上不是所有APP都把自身平台上对用户有用有价值的内容都开放了,该看不到的还是看不到。”


9月15日,中国青年报发文表示,此次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初心回归。让互联网重回互联、共享的时代,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在更多的竞争中不断精进技术、完善服务。


包容、共享、互通,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正确方向。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陈兵认为,平台的互通具有多重利好,平台自身可通过吸纳第三方平台的业务,完善自身生态,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但另一方面,互通实践中,各市场主体,其在互联互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各不相同,这必将影响无法获得有效回报的平台经营者参与互联互通的积极性。


但如果只是大的平台在互联互通中受益,反而不利于竞争活力的释放,这也不是互联互通的题中之义。


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完全互联互通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对于降低用户的转换成本有很大的帮助。当前“解除外链”互联互通带来的改变,对用户带来的帮助微乎其微。


王瑶告诉我们,“这些APP都只愿意流量更大的平台对自己开放,而不愿意把自己平台内容开放给流量不如自己的平台,所谓的开放,对用户价值远小于对平台价值。”


各平台对互联互通有诸多顾左右而言他的种种考虑和担忧,而用户理解的互联互通是什么样的?


“我理解的互联互通,是所有平台的非付费内容都是互联互通的,不是圈地为牢,拥用户/创作者自重,而是以用户的便利,使用的效率为先,这样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开放价值。”王瑶这样畅想互联互通。


他举例说,“我能在百度搜索到微信公众号,能搜到淘宝商品信息,直接购买,看到抖音内容,我在抖音能直接拼多多下单,在淘宝可以看到抖音直播,这才是真正的互联互通。”


小红书博主林琳说,如果全网平台互联互通,“当然是希望别那么容易限流,如果是平台设置的这样(全网互联互通),对个人博主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就可能在个人收入部分会有所提高吧。”但她也不确定,“这样内容和初心会不会走偏。”


另外,我们继续往下设想,按照工信部互联互通的决策,超级APP内容应该向百度这些搜索引擎开放吗?这又属于互联互通的范畴吗?


当下,人们上网的主设备几乎从桌面端转移到了移动端,上网场景也从网页转变为APP,大家手机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APP,购买的手机内存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64G升级为128G、256G。


不过和网页相比,APP确实赋予了开发者更多的权限,能够打造自己的独立空间,但也确实形成了无数个“信息孤岛”。


9月24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一位教授就表示,关于平台之间是否应该相互开放、互联互通的问题有诸多争议。问题的核心在于,作为一家企业,平台经营者是否有义务对其他平台开放自己的APP,允许其他平台经营者借助自己APP内的用户流量来发展业务。


反对者认为,商业经营不同于公益活动,平台经营者拥有自主经营权,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业务活动,没有义务去帮助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当对方和自己存在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关系时;支持者则认为,当一款APP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2亿,并且已经变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的工具时,它已经不是普通的应用软件,而是和道路、水电类似的基础设施,应该承担向他人开放的义务。


平台互联互通问题已经引发了多起相关诉讼,成为摆在平台经营者、主管部门和反垄断执法机构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由于涉及相关平台自身的切身利益,对于某一平台是否属于基础设施的判定只能由主管部门或执法机构来做出。


另外,对于用户而言,我们设想,如果全网互联互通实现,用户随便点开一款APP,不用再游走于各个APP,就能一键触达其他所有APP——不管是购物还是获取信息的平台,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这会不会更加导致超级应用的诞生,加剧一家独大的垄断现象,同时给用户带来臃肿的使用体验?


在造成“信息孤岛化”的APP讨论之外,有互联网从业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有的一小公司,它可以在微信上建群,建公众号,导流到自己的企业网站。但他每天在抖音上的视频播放量几百万,却导不到企业网站进行转化,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大不互通。”如果这样的话,最后都逼着产品设计,不再考虑开发有外链的功能,正如抖音一样。


我们知道,当下中国互联网产业各领域已经面临流量红利获取快速边际递减,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困局,即使是拼多多这种流量裂变平台,也遇到了流量瓶颈。当下的中小企业互联网经营成本最高的就是流量成本。


如果一旦流量壁垒被打破,全面的互联互通实现,各个平台告别封闭生态的模式,能够从其他平台获取更多流量,将出现新的增长空间,或将为这些企业带来改革红利和创新发展环境,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当下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已经呈现下滑趋势。因为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当这个生态的入口流量达到极限的时候,没有其他来源的流量继续哺育生态内的东西,那么这个生态的规模自然就会固定下来,走一个先膨胀后萎缩的路线。


一位内容创作者告诉我,“公众号广告分成单价在0.5元到1元之间,自媒体通过流量获得的广告收入不足以支撑其运营。但如果微信生态开放之后,微信公众号可以获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内容创作者可获得更多流量变现的收益。这对面临变现困难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不管怎样,以上所有这些设想和讨论,都意味着未来的互联互通,还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挑战,当下“解除外链”,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写在最后

从PC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大厂们间“互不联网”的战争愈演愈烈。作为用户的我们,不得不复制着链接、淘口令,一边怨声载道,一边游走切换在各种浏览器、APP之中。


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巨头过于注重在国内市场的“内卷”游戏。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兵就表示,平台恶意“封禁”行为、“二选一”、数据的拒绝交易等,都是妨碍互联互通的行为表现。


拒绝互联网互通,这真的有利于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更大的市场做大做强吗?


互联网观察家尹生曾谈及互联网平台格局不够大的问题。他认为,“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商业巨头平台彼此屏蔽、相关平台规则向自家内容(业务)倾斜的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足够大,巨头在国内即可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发展空间等,走出国内的意愿不强、难度也逐年加大。因此国内一旦出现竞争对手,他们就会进入防御状态、护住自己的‘饼’,相互之间争夺资源。”


此前,互联网巨头企业卯足了劲争取自己的流量,在“强者恒强”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市场的自我调整机制完全被打破,因此政府部门不得不出手。


从阿里因“二选一”垄断被罚182亿元,到美团因取消支付宝支付遭到反垄断诉讼,再到之后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出台,政府部门已经开启了对垄断企业的强监管,如今的放开外链也只是措施之一。


但其实,互联网企业之间并非不能建立互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互联互通之后,互联网巨头之间或许可以探索更多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在带来用户自由的同时,还可能重启中国互联网。


参考资料:


1.《封杀微信8年后,阿里为何又想互联互通了?》野马财经


3.《解除链接屏蔽让互联网真正互联互通》中国青年报


4.《兼顾效率与公平,以互联互通促进平台经济的共同发展》FT中文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