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农业生产者是指哪些人(农业从业人员指的是哪部分人)

【光明时评】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光明日报》近期刊发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评论提出:藏粮于地,要靠农业人才来突破资源制约;藏粮于技,要靠农业人才来发挥核心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虽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一定的反作用,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掌握先进科技和管理方式的人,对生产力起着核心作用。


2011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208.8公斤/公顷,2020年增加为5733.5公斤/公顷,增长了10.1%。单产的增加,既有耕地质量提高的贡献,也有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贡献。其核心都是科技的贡献。而无论是农业科技的创新突破,还是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其前提都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这里面,既包括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也包括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好他们是涉农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涉农高校应该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专业教育与情怀教育有机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耕读教育,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农林学子的知农爱农价值塑造和情怀教育。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涉农专业,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技能的要求,重构专业能力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涉农专业体系。全面推动农、工、理、医、管、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按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逻辑构建课程体系。要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把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置于技术推广一线,把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放在产业一线,把学术型人才培养放在科研一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