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足不出户可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
“四平村共有300多户,几乎家家户户种小西红柿、香葱和豆角,这几年村里每年的贷款都超过千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真正享受到金融带来的好处。”黄有欢说。
田东县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金村办”服务室,工作人员由村干部兼职,从而将贷前调查、贷后监督和贷款催收交给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村干部去完成。
记者了解到,自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田东县的农村金融服务日趋完善。目前,田东县已有9家银行金融机构、1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成为全国首个“信用县”“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和全国首个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的县。
——“六大体系”实现农村金融全覆盖
田东县农村金融全覆盖的实现主要受益于“六大体系”建设,全县通过建立健全金融网点组织体系、信用体系、支付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村级服务体系,基本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银行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的“老大难”问题。
一、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村级服务。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窄的问题,田东县先后成立北部湾村镇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银行网点48个,覆盖10个乡镇和部分村屯,并成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使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贫困农户获得部分发展资金,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循环使用。
同时,针对农民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机构基层信贷人员短缺等问题,田东县在全部行政村还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室”,成员由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贫困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村里经济能人组成,这些成员比银行信贷员更熟悉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和信用信息,能够为群众提供了更“接地气”的金融服务。
二、开展信用评级,完善抵押担保体系。田东县金融部门介绍,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当地一方面启动了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农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就可以当天获得1万—10万元信用贷款,信用评级越好,获得贷款额度越高,贷款利率越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银担合作机制,成立由财政出资的助农融资担保公司,解决农民贷款缺抵押物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农村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担保1.42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
三、健全支付结算体系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通过完善支付结算体系,田东县已完成大小额支付系统乡镇全覆盖,个人网银、短信通等服务方式得到广泛使用,现代化支付方式覆盖所有行政村,而且农民在村里就可以办理2000元以下的小额存取款业务,提高了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
在农业保险方面,田东县不断结合农村实际拓展险种,先后推出了甘蔗、香蕉、竹子、水稻、芒果等13种农业保险险种。2009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全县农业提供90.02亿元风险保障,2009年至201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赔款达3599.03万元,仅201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受灾赔付1376.9万元,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农村金融与扶贫、产业开发、城镇化“三结合”
作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田东县的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立足实际,并积极探索与扶贫、产业开发、城镇化相结合,不仅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改观,县域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也取得明显效果。
其一,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探索农村金融扶贫新路子。田东县构建了“特色产业+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扶贫模式,运用金融手段,重点扶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有效金融需求主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