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邻避效应(邻避效应是指具有负外部性效应的公共设施)

重大邻避项目:有效的公众沟通是基础


近年来,我国进入邻避事件多发期。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加之可能存在的各种势力复杂交织,由邻避效应应对不力、处置不当导致的邻避事件呈高发态势,且往往具有连锁反应和示范效应,严重透支政府公信力与项目业主信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稳定风险。


邻避效应的产生与化解,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梳理近年来国内一些影响较大的邻避事件不难发现,公众沟通不足,是邻避项目工作的一个突出短板,也是邻避事件发酵的一个重要原因。选址缺乏科学性、科普缺乏针对性、沟通缺乏主动性、补偿缺乏合理性、监管缺乏有效性、运营缺乏安全性……诸如此类的做法和问题,使邻避项目失去了通过公众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契机,甚至撕裂信任纽带,使重大邻避项目成为“塔西佗陷阱”的隐患点和高发区。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我国核电安全问题极度敏感,“恐核”心态普遍,“反核”声浪高涨,已有多个涉核项目因引发邻避事件而难产。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很难很敏感”的核电项目所采取的与公众沟通的路径,对其他重大邻避项目是能借鉴、可复制的。基于此,调研组重点以广东部分核电项目为例,研讨问题,探寻对策。


广东是我国发展核电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国内核电项目建成规模与在建规模均列第一的省份。域内的中国广核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核电项目运营商,其旗下的大亚湾核电站是国内核电建设运营的开端,陆丰核电项目则承担了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确定的国内首批进行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试点之责。陆丰项目顺利完成专项公众沟通工作,其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借鉴价值。


重大邻避项目:重点是打好“两场硬仗”


调研中我们感到,做好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关键要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行政许可到公众认可的转变。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重点是打好“两场硬仗”。


一场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攻坚战。重大邻避项目多是全局性、战略性极强的项目,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经过科学研判、慎重决策的这类项目不能落地建设,不只影响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形象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在日益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封闭操作”的项目建设老路越来越走不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效管用的新路,在沟通中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已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风向标,成为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优化基层治理的一块试金石。


一场是党委政府公信力的捍卫战。分析邻避效应产生和放大的原因,既有认知问题,也有利益问题,更有信任问题,后者尤其值得重视和警醒。只有解决了“信”的问题,解释才有用,协商才有效。否则,这边说技术安全,那边却事故频发,前期承诺环保无忧,后期却在偷排乱放,这对公信力的摧毁是致命的。因此,在邻避项目公众沟通中,既要开放坦诚面对公众,更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只有党委政府重诺重监管,项目业主践诺严自律,重大邻避项目建设才能真正被接受、被认同,并从“塔西佗陷阱”的隐患点,变成公信力建设的“加油站”,为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信任文化的重建提供支撑。


重大邻避项目:特别注意“七个转变”


下文所述“七个转变”不是公众沟通工作的全部,而是存在问题很集中、弥补短板很急迫,且事关当前沟通成败的关键所在。“七个转变”的实现,既要集中力量补短板,更要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把工作做细做到家,尤其要抓早抓苗头,通过有效沟通,把问题解决在前期、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防止邻避效应激化为邻避事件。


转变一:沟通主体——从“小马拉大车”向“大马力牵引”转变,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合力、上下贯通、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首先,顶层发力加强统筹。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牵涉面广,敏感度高,特别是项目立项开工等前期阶段,正是公众沟通难度最大、达成共识最为关键的时期,单以项目业主及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党委政府牵头推进,难免“小马拉大车”,对邻避效应的综合应对能力有限。组建更高层级的领导机构,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态势,以“大马力牵引”实现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的高效稳妥推进,至关重要。以陆丰核电项目为例,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成立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组长,一名副省长任副组长的公众沟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省市各级、政企各方,形成职责清晰、充分联动、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系统性、针对性极强的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并狠抓落实,这是专项公众沟通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其次,基层给力落实到位。公众沟通要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特别是核心区域,必须进村(社区)入户见人。离开有力的基层组织、扎实的基层工作,这项工作做不到也做不好。陆丰项目核心区的碣石镇上林村就是这样的例子。随着该村村级组织建设由弱到强的转变,公众沟通互动工作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可见,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是对基层基础工作的一次综合检验。加强基层建设,发挥堡垒作用,上下同频共振,公众沟通才能落地。


转变二:沟通对象——从“一锅烩”向“开小灶”转变,区分三类群体,因人制宜,分类施策。首先,区分三类群体。邻避项目公众沟通,面对的“公众”复合混杂,不同人群关切不同、诉求不同,沟通中不能“一锅烩”,应通过细致工作加以区分,分头“开小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一般公众,是基础性沟通,重在解决认知问题求认同;对利益相关方,是关键性沟通,重在解决利益问题求稳妥;对于借助核电项目进行恶意炒作的发泄者甚至敌对势力,是对抗性矛盾,重在有效防控、坚决打击。其次,争取关键少数。邻避效应发酵过程中,“羊群效应”明显,加强对关键人物的沟通,可以影响一个、带动一片。调研中发现,项目所在地党政干部、民间威望人士、媒体从业人员、中小学校师生等,沟通辐射效应突出。再次,“30公里之外”不能忽视。目前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以项目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公众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邻避事件的发生,恰恰由30公里以外的公众引发。因此,需要对更大范围内的社情民意进行预判和监测,针对特殊问题与苗头性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沟通疏导。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为加强与香港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专门成立了“核安全咨询委员会”,主要由香港社会专业人士、知名人士和意见领袖组成,每年召开会议,沟通大亚湾项目相关信息,接受委员咨询和建议。


转变三:项目选址——从偏重“专业技术指标”向侧重“系统风险评估”转变,提升项目选址的民意基础。首先,综合评估慎重决策。不仅要考虑技术性、专业性的“硬条件”,也要重视选址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情民意特点等“软指标”。选址阶段就要尽可能把各方面潜在的影响都考虑到,在决策时综合评估,起步阶段就作好邻避效应的预防准备。其次,适时引入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度不足,缺乏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和听证程序,项目选址就容易被公众视为缺乏正当性。建议把专家论证与听取公众意见结合起来,让项目周边群众能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参与到选址决策中来,以提升选址的民意基础,更好赢得公众对项目的全程支持。再次,规划先行加强统筹。尽量避免项目选址“空降”落地,与先前规划不衔接,与周边环境起冲突,加大沟通协调的成本与难度。


转变四:科普宣传——从“应急式”向“常态化”转变,将科学常识与思维方法嵌入公众认知体系。首先,“应急式”科普效果不好。作为打破邻避项目认知误区、提升理性对话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科普宣传一定要有提前量、预热期,并持续覆盖项目选址、立项、建设、运营全过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能等到项目建设的节骨眼上才启动,更不能等到邻避事件酝酿发酵时才开展,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其次,要下功夫提高科普“有效性”。重大邻避项目所涉专业性强,神秘感导致无力感,加剧公众的非理性焦虑。科普宣传一方面要突出专业度、权威性,实事求是,让专业人士、权威专家发声,为科普知识的正确性、可信度“背书”;另一方面要突出通俗化、贴近性,让公众身边人用听得懂、好理解的方式讲,注重科普与文化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以陆丰项目为例,当地在中小学校开设了核电科普课程,核电进入乡土教材;陆丰社会各界代表及意见领袖、利益相关方等700余人应邀参观大亚湾核电站及其所在地大鹏镇,亲身体验核电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取得较好科普效果。


转变六:利益补偿——从“博弈性”向“共享型”转变,建立更完善的利益补偿与平衡机制。首先,合法合理给足经济补偿。一方面在政策范围内,对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补偿就高不就低,保障群众最大受益,但政策底线绝不能突破,对无理诉求要坚决说“不”;另一方面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受损、谁受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比如,广州等多地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开展试点,即将提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选址的决定(草案稿)》中,专门对“生态补偿”进行了明确规定。其次,共建共享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项目所在地周边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问题,在社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就业、医保等领域,企业多出力,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社区,企业通过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社会责任的履行、社区发展的嵌入,能进一步将矛盾对立方转变为利益攸关方,实现项目与公众、企业与地方的共同发展。比如,中国广核集团提出并践行的“主动沟通让公众安心,友好相处让公众放心,融合发展让公众暖心”理念受到项目所在地公众好评,陆丰公司近五年投入较大规模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周边村镇人居环境,以及奖学奖教、救灾扶困等行动,企业在当地的公众认可度得到提升。


综上,从“两场硬仗”到“七个转变”,调研组在调研中深深体会到,做好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不是单纯的项目工作、维稳事项,而是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没有退路,也没有捷径,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更要坚定信心。做好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工作,项目所在地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坚守为民主线,坚持依法依规,突出共建共享。只要我们真正抱着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态度,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用心用情,落细落实,就一定能有效化解邻避效应、有效防控邻避事件,就一定能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制度优势的重大邻避项目公众沟通工作新路子。


(组长:徐宇宁 刘永德 成员:刘会增 李有荣 蔡志萍 李颖 执笔人:陈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