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龙骧包上有个麦穗标志是什么牌子(龙骧包包的标志)

世人皆知诗人李白写的那首与扬州有关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早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然而,却极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位大诗人杜甫,也写了关于扬州的一组诗,它的名有个字叫《解麦穗闷》。其中一首诗云——“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如今,距扬州市东南40多公里处,就有一座名叫波斯的庄子。这个庄里许多人都鼻梁高挺,双眼深凹,男子两颊留长须,保持着特殊的祭祀与葬礼习俗。


  2015年11月3日,央视国际频道《海丝传奇——扬州城里的外国人》,讲述了江都区大桥镇一个名叫“波斯庄”的故事,顿时引起轰动。波斯古国地处中东,与扬州相距万里,一个普通农村怎会以“波斯庄”命名呢?它和古波斯国之间究竟有什么历史渊源?这些都被蒙上了迷一般的浓雾……


  现在,就请随小编走一趟波斯庄,寻访它的前世今生。


            一、波斯庄之名,源自越海经商的“胡人”


 1994年,江都区昌松乡政府划地200平,兴建了一座有着浓郁阿拉伯风格的波斯亭,一块青石碑上用中阿文镌刻绿字“波斯庄”,亭前楹柱联乃红字“中波友谊;源麦穗远流长”。令人心中顿生神秘感,建筑虽说不上高大巍峨,设计却也寓意深刻。         


波斯庄里的“波斯亭”


 宋史记载:早在唐开元(713——742)年间,就有波斯人在扬州的足迹。当时,波斯商船常在此停泊,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国际”码头。这些商胡登岸后,或启程进入扬州城、或在此依水而居,繁衍生育。


 据当地史料载,当年波斯商人来扬州,弃船登岸后,就是走今天江都区的浦头—标志昌松—扬州之路。其间,有少数波斯人就滞留在濒江通海、运河贯通的昌松乡一带。


 现在的波斯庄,以前是昌松乡政府所在地,后来行政区划调整,乡政府就搬到了大桥镇。波斯村原名榉树阁,早在唐代扬州就以其濒江通海、运河贯通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当时国际商贸港埠,也是水陆“丝绸之路”的结合部。波斯人经内陆或沿海来这里经商者络绎不绝,留居经商者多达5000余人。


黑色标志大理石碑记


 相传有一位波斯商人,在这里结识了一名姓郭的巨商,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位异国商人来到郭的家乡榉树阁,并住在郭家,从事以物易丝商贸,有时也给当地人医治疾病。由于波斯商人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当地人都非常乐意和他亲近。在朝夕的相处中,波斯商人与郭家一位姑娘日久生情,并结成夫妻。


 不久,泰州一带有兵匪起事,向扬州方向一路抢掠。大敌当前,沿途百姓纷纷组织乡勇以自保。这位波斯商人,因其身体高大,悍勇强直,被拥为乡勇军首领。他带领民众,拿起武器,与匪兵进行殊死斗争,在一次激战中被匪兵杀害。


波斯庄的龙骧祭舞图


 为了纪念波斯商人的保民之恩,当地人就将榉树阁改名为波斯庄。日久天长,这位波斯商人逐渐成为当地人龙骧心目中驱除邪恶、保家安民之神。形成了“波斯龙骧祭”的祭祀风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直到“文革”开始之后方才停止。


           二、骑行波斯庄,寻找波斯人后裔


 秋日,一个双休日的早上。小编与众骑友骑自行车出扬州、过江都,直抵大桥镇。午餐后,沿一条乡间水泥路径直骑向波斯庄。


 乡道虽窄,但却平坦。一路村庄鳞次栉比,秋日乡村美景一一从眼前掠过;麦子快熟了,麦穗沉甸甸,连绵数里,风吹如浪涌。


 偶尔经过某个路边房屋,我们都会问一声:请问,波斯村到了没?热情的乡民总是大声说:一直往前骑,没路了就到了。


过此桥就进入波斯庄

包包

 于的是,众人又骑行了许久,果然波斯庄就在这条乡间小路的尽头。奇异的是:一路上经过的村庄大都是些平房,但到了波斯庄却出现了成排的楼房,沿街尽是商铺。


 进了庄,众人边走边四处张望,急切寻找波斯人的遗迹——那些传说中的高鼻梁、深眼窝的波斯后裔美女呢?那些两牌子鬓留着长胡须、却说着当地扬州话的波斯汉子们呢?然而,我们并没能如愿。


 这里找不到任何波斯人留下来的实物,连那个著名的波斯人墓地在哪里,也无人知道。当地老人告诉我们,解放后,这里一直作为昌松乡的“直属大队”,村名就叫“直属”(竟还有这个村名?吃惊!);但是当地人却一直称本村为“波斯”,后来在区划调整时,果然就恢复了波斯庄的地名。


 眼前虽然是一座典型的中国水乡村庄,但村头的路牌上却写着3个大龙骧字“波斯村”。继续往里走,村中央是一座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纪念园,园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用中阿两种文字写着“波斯庄”。


满街都是用“波斯”命名的店铺


 这里用“波斯”命名的商店特别多:波斯商店、波斯饭店、波斯干洗店、是什么波斯旅社、波斯百货店……随处可见,一些建筑物上的装饰图案也带有显著的阿拉伯风格。


 目前,波斯庄共有1100多户人家,人口4000多人,这些人都说自己是波斯人的后裔。波斯庄的百姓们生活习俗与周边村镇人没有多大区别,唯有祭祀方式仍保留着古波斯拜火教的色彩。


 波斯村在举行祭祀时,总是供奉两尊木刻偶像,一名“波斯”,一名“龙骥”;一个面善,一个面恶,俱为武士装束,头戴向上翻卷的毡帽,上插一支点燃的蜡烛。参祭人员均需头戴西式高统黑礼帽,身穿燕尾礼服,盛放祭品的器具是木制长方形托盘,两侧均有提把。这样的祭祀,在中国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百年前波斯庄的胡人石俑


 波斯庄距今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据该庄一户王氏家谱记载,其家族是1368年从外地迁入波斯村的。而那个年代正是明朝刚刚建立,牌子朱元璋也才从一个和尚成为一个王朝的皇帝。因此,波斯村的形成肯定要在此之前的元朝时期。


 波斯庄的人,对于村庄名来源有着自己的传说:其一:波斯庄过去曾是长江边的一个码头,常有漂洋过海的波斯商船在此停泊;其二:一位波斯商人在扬州经商,与一位当地姑娘一见钟情,此后结婚生子定居在此。再后来,这位波斯小伙儿在抵抗土匪的战斗中牺牲。当地人为纪念他,就将村庄名改为波是什么斯庄,当地至今还有数座外形如钟的“波斯墓”。


这个姓很少见


 特别奇怪的是,波斯庄有100多户人家姓佴,占了居民总数的1/10。这些姓佴的人们称自己的姓“LI”;而不是中国字对姓佴的发音念“ER”。对此,当地人说:这是因为“LI”中的“I”的发音与伊朗和伊拉克中的伊字发音相同。


  据人口普查,波斯庄佴姓人家群居,是扬州地区所独有的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佴毓才(1890—包上1989)老人,耄耋之年,仍身材魁梧,剑眉浓黑,鼻梁挺直,眼窝深凹,眼珠略显棕黄,两颊胡须密集。他生育了四男六女。生前,老人常常念叨:“我的祖上是波斯人!”“我信奉伊斯兰教!


佴毓才老人一副波斯人相貌


 据说,早在明清两朝,当地的佴氏是庞大家族,富甲四方,拥有土地千余亩,雇人种田。且多为官宦人家,善藏书画古玩。每次上扬州城,定然车轿走官道、行船淌水路,那啊一个富贵气派。


当地老辈人讲:波斯河的南面曾经有一大片的墓区,占地30亩,坟头形状如一尊倒扣的大钟,高有10多米,直径4至5米,颇显异域风味。1958年,镇上兴建大会堂时,将庄上的祠堂双槐堂与墓区统统拆毁、铲平,历史的印痕永远被抹去。沧桑巨变,如今砌上了楼房,旧村落成了新集镇。


 波斯庄的历史上,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双槐祠堂,大大地有名。祠堂前是一条沿波斯河开设的长街,沿河两岸开设着众多商铺,诸如:榨油坊、杂货铺、当铺、药铺,还有许多饭馆等等,吆喝叫卖声自早至晚,喧闹震天。直到解放初期,波斯乡政府机构设立在双槐堂里,是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伊朗学者与当地村民合影


 过去,波斯庄有一条老波斯河,长约20公里,沿河岸共有六个村庄,都曾住过波斯商贾。荞麦是他们的主食,原产于中亚地区,由波斯人传来中国。如今当地还广种荞麦,附近饭店里也有荞面疙瘩汤、荞面薄饼、荞米粥等供应,别具一番异域风味。当地还有一个著名的民谣——


 “波斯六家庄,荞面疙瘩汤。


 一年吃了三顿饭,沾得祖宗亡人光。”


 该民谣的大意是:沿波斯河一带,共有六座波斯人居住的村庄,他们的主食是用荞麦面做的疙瘩汤。他们像中国人一样,每日三餐。这种衣食不愁,家家温饱的好日子,着实在沾祖宗的光呢!


          三、波斯庄学者云集,名扬海外


 如今,波斯村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曾有外国学者来此庄调查研究。1989年第12期《中国建设》阿文版,登出99岁的“波斯老人”佴毓才的照片。一位在阿拉伯从事多年外交工作的同志读后,专程来到波斯庄访问,面对眼前的佴毓才老人,不禁脱口惊讶道:“他肯定是波斯人的后裔,活脱脱一个波斯人的相貌!”


 现代媒介传播如同电闪,于是,这位“波斯老人”立马便四海皆知了。       


伊朗电视台记者在波斯庄采访


 1997年,全国第二届伊朗学国际研讨会在北大举办,伊朗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参会。在谈到扬州波斯庄时,他认为有个:“波斯村其实是唐代来华避难的火祅教(拜火教)教徒的包上定居点,其语言词汇及生活习俗的调查,通过点滴遗迹可以证明”。       


伊朗人来波斯庄寻根


 2002年5月30日,“中伊”友好协会秘书长奥来德一行人,来到波斯庄考察。


 临别时,奥来德欣然用伊朗文字留言:“我今天有机会参观访问波斯庄,和她的好客的人民见面,就觉得非常荣幸。我希望将来伊朗和中国人民的友谊越来越巩固和发展。”          


名片上好像没有微信号


 2014年5月14日下午,一位伊朗教授千里迢迢,造访佴氏后裔。当他瞧见佴毓才的多帧照片后,激动异常,以生硬的中文和手势比划着,与村民交流。


           写在最后的话


 波斯,我国汉代名叫安息,大意是指:愿望和谐共处的意思吧。波斯庄素有唐代中东地区“火祅教”流支居住地一说,即:当年的安息人来华避难,居住在此地。


 由此说来,波斯庄百姓声称其祖上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此言可包包信。总之,波斯庄的诸多谜团,还的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解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