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全国畜禽养殖大省和华南地区重要畜禽产品生产供给地,2020年生猪饲养量4110万头,畜牧业产值1423亿元,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成为水污染防治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93.39%畜禽规模养殖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2.7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4%。
2016年底广西划定禁养区1760个,禁养区面积9282.58平方公里。2019-2020年,共划定禁养区510个,面积约为4.45万平方公里。科学划定禁养区域,从空间上明确畜牧业发展范围。同时,广西明确提出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为:生猪年出栏≥500头,生猪存栏≥200头;肉牛年出栏≥100头,奶牛存栏≥100头;肉鸡年出栏≥5万只,蛋鸡存栏≥1万只;其他折合达到上述规模的其他动物养殖场(小区)。各地每年根据规模养殖标准,确定本地推进畜禽生态养殖认证的对象及任务。广西以高标准制定发布了生猪现代生态养殖场验收评审标准(2.0版)等6个认证标准(肉(蛋)鸡、肉鸭、肉牛、奶牛、肉羊),涵盖了当前全区饲养的大部分畜禽品种。在认证要素中,既充分考虑动物福利、产品质量安全等核心内容,同时统筹兼顾养殖场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便利化处理和全量化还田利用,提升畜禽养殖环境友好水平。
在综合效益方面,广西畜禽生态养殖取得生态环保效果好、产品质量安全好、饲料转化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利用率高等“两好三高”的显著成效,污水产生量比常规养殖模式减少80%-90%。843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获得认证,其中五星级养殖场427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超出目标任务17.77个百分点,较2016年提升29.77个百分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陆川县在九洲江划定禁养区和推进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中央组织部把玉林市福绵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困境和破解之策》选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2017年度获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考核优秀等级;《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架网床环保猪舍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率先获农业农村部评审认可,高架网床环保猪舍进入农机补贴试点项目;全区14个地级市中有9-10个城市入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漓江流域阳朔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