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短歌行文章赏析的题目(《短歌行》的赏析文章)

欣赏画,一般都会欣赏技法,诸如色彩、线条、光线、布局等等;其实,真正的赏画,真的不只是简单地欣赏技法,而是欣赏画面背后隐藏的心。


说起绘画,马上会想到写实、写意、抽象、象征、超现实等流派,其风格万紫千红,各领风骚,从心的角度看,却有共同之处,它都是心灵的选择或者心灵的具象。


诗歌也不例外。不管什么类型什么流派的诗歌,婉约也好,豪放也罢,都是透过文字所描摹的“象”去表现人之心。


曹操名为丞相,实则是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皇帝”,是王者,也是三国时期一大霸主,当然还是一位大诗人。作为王者的诗人曹操,其诗歌自然与众不同,我们从他的《短歌行》自可窥见一斑。这是一首诗人直抒胸臆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王者的招贤诗。我们试图透过诗人情感流动去再现王者诗人的影子,重构抒情主人公形象,返回诗人创作的现场,寻找那颗真正的诗人心,与诗人进行灵魂对话。


诗人开篇即咏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忧”是什么?“忧”到何种程度?


诗人心忧人生短暂,忧到只有借酒消愁,此外,别无他法。忧到除了依靠外力“酒”的作用消忧外,自己就没有能力没有本钱可以解忧。


可以想象,诗人是怎样的痛苦,是怎样的无助无依,是怎样的脆弱。


他在忧什么?“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人生短暂,时间不停地流逝,苦其快,忧其多。逝者如斯,怎能不忧?


时间之于诗人为什么这么重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原来,曹操缺少人才呀!面对人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代霸主一位王者的曹操深情款款,把自己比着姑娘,把人才比喻为可以托付终身的爱人,求贤若渴如此令人心生敬仰。也许,诗人写诗时,只想着招贤,只想着用一片赤心去打动天下英才,得天下英才以聚之,没有想到在对人才未能主动来归的忧虑的背后还隐藏着内心的虚弱、无力和不安。如果给曹操一个机会,寂静的夜晚独自反复咏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心里可能会有一种没有把握的莫名的空荡。在这寂静的夜里,会感到“待漏”的点点声响撕裂着诗人焦急的心,心会随“待漏”的声响驿动出一条不安的曲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诗人在表态,也自然地降低了姿态,给人的感觉是虚怀若谷,饥渴难耐,一片殷殷诚心。对待封建知识分子,诗人曹操拿出了自己的最珍贵的一颗心作为最顶级的筹码礼遇天下英才。诗人的态度之于天下英才意味着什么呢?终遇明主,报国有门,壮志可期。


雄才大略的曹操可能只会暗自欣赏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和敬重,而不知道自己把内心的无力和柔弱暴露在了有心的读者面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承上,以月为喻托,感情自然流露,那明亮得不能再明亮的月光啊,那天下如月光般的英才啊,我什么时候可以摘来为我所有?这既是内心渴望之强烈,又是失望失落之宣泄!人才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都不会好过,时刻都会萦绕于心,化为忧愁,绵绵不绝。


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个叫时间的东西在催命啊。所以诗人无助地开始做着白日梦。想着:“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恩情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说明曹操深知三国时期士子们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在三国鼎立的背景下他们犹豫不决、无所适从。


曹操开出的方子如何?方子传递的信息:一是告诉士子们,我曹操是“山”是“海”是“周公”;二是我有胸怀我有好态度;三是我为王君为臣,君为我所用。


从士子的角度看,曹操还是在开条件礼遇之。说得好听是礼遇,本质上是诱惑,只要是有诱惑的动机,便暴露内心的虚弱、空荡和不自信,可以看出,忧愁的阴云,始终密布于曹操的内心。


诗人反复抒发自己对人才的强烈渴望之情,为之而忧,为之而酒,为之而赋深情,一位为了建功立业称霸中原渴求人才而愿敞开胸怀热烈拥抱人才的刚健雄毅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诗歌的底色是忧叹,诗歌的背后是诗人的内心,其心灵深处是一种无法排遣之忧,只有杜康方可暂时麻醉的忧,是无法主宰的忧,是一代枭雄灵魂深处的柔弱和空洞。


实际上,诗人曹操刚健雄毅,身上有着历代王者均有的霸气和胸襟。如: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际上,《观沧海》之“沧海”就是诗人灵魂的写照或者说是诗人灵魂的投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星汉”在海中在海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诗人以“山”“海”自况。两句诗一结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那吞吐日月、胸怀天宇的王者气概。


且看黄巢的号称历史上最霸道的咏菊诗。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王者之诗自有王者气。和曹操一样,黄巢的菊花诗背后隐藏的是王者的八面来风,气冲霄汉,舍我其谁。


再来看看刘邦的《大风歌》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个胸怀四方,求贤若渴的王者霸气的屹立眼前,然而,刘邦怎么也意识不到,本为显摆一下的《大风歌》会让我们发现,霸道的封建王者们在疯狂地展示王者气概的时候,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软肋:在人才面前霸气尽失,内心都有一种无法主宰的荒凉。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无解,刘邦同样无解。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曹操,争夺人才很有一套。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得人者兴,失人者亡”。主张“唯才是举”,打破传统的观念,废除固有做法,直接到民间选拔人才,凡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出身高贵低贱,一律加以重用,哪怕这个人名声不佳,但只要坐拥一身本领,定会委以重任;精通用人之术,他的用人思想核心点为“推诚取信、用人不疑”;善于“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用法令来管理人才,主张“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确保天下之才为己所用。


曹操的这些招贤纳才的思想、策略、做法,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这些人都为曹操后期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对曹操招揽人才的思想和做法历来受人称道,著名的易中天先生对之也赞赏有加,把曹操用人思想总结得头头是道。


然而,身为宰相实为统治者的做王的曹操还是个文人,习惯性地用体现文人情调的诗歌招才纳贤,一首本为招贤吸纳人才的《短歌行》暴露了可能曹操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心深处最为脆弱的秘密:封建帝王们共同的问题,在人才面前霸气尽失,内心都有一种无法主宰的荒凉。


所以,《短歌行》自然而然地咏叹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请问:诸君可否为之解忧?


何以解忧?


从《短歌行》看曹操,他的求贤若渴,是建立在我曹操是“山”是“海”是“周公”基础之上,他的虚怀若谷、倾情以待,是建立在需要知识分子“心念旧恩”前提下,曹操是老板,知识分子是打工仔,从心底里骨髓深处没有把知识分子放在平等位置上,没有共谋大业,共同打天下的胸襟和思想维度。


请看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年青的毛泽东社会治理理想以文学化方式喻托性地表达。对此,当年还没有取得革命领导权的毛泽东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发出了叩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案是斩金截铁的有力的,“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其底气来自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恰同学少年”,来自于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内心涌动的没有任何封建帝王式忧郁的无比自信,更来自于支撑无比自信的思想理论武器。


再看主席的词: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这些有卓越建树的封建帝王们,主席直抒胸臆地直接藐视,而曹操压根都没有进入主席所要藐视的名单,也就是说,他还不够被藐视之格。最后,主席直接喊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怎样的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自信、豪迈和气度啊。


身为领袖的主席,毫无封建帝王那霸气背后的脆弱、无助以及内心极度的荒凉和痛苦,有的只是自信、豪迈的气度。


何以解忧?“杜康”不可也!历史也证明,没有一个帝王可以解除此忧。


何以解忧?恐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吧。


可以说,主席诗词背后有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