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金融市场学第四章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ppt(金融市场基本知识重点梳理)


“流程银行”已经失败,银行能讲好“数字化”的转型故事吗?


银行转型,究竟是转自何处,又转向何处?“数字化转型”概念大热,但它未见得能精准概括银行的转型之路。


在本文作者王丰辉看来,银行转型的最终定位,其实是从技术革命到认知革命。


他将银行转型的战略到实践,浓缩为以下八个关键点:


如何判断一次技术革命是否结束?就看是否已经建立与该技术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就看掌握该技术的人群是否获得了权力(生产关系),包括资源分配权和社会话语权。


新技术就像一种新生命,从萌芽到壮大,再到席卷一起,有一个过程,恰如洪水的肆虐。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切,在我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技术的自我折腾(2010年之前)、新技术对个人生活以及金融的折腾(2010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即产业互联网(2020年之后)。


新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进的每一步,都会有起伏、生灭和乱象,是一个螺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技术的非线性跃迁与组织制度的线性更迭之间的矛盾,要正视这种螺旋,要有心里准备和警惕。


对机构而言,转型不是随波逐流得赶时髦,别人转你也转,而是来自于“痛”和“不通”,这种“痛”根植于组织内部、表现为每一个个体潜能的“被束缚”,进而外显为组织的“竞争力不足”。分析一个机构转型的深层次动力,要看“最痛”的是谁,“最痛”的人是否有转型的主导权。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的大小。数字化转型,乍一看是技术相关,其实比拼的是公司治理的组织弹性,尤其是金融机构同质化竞争之下,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并不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终极奥义,隐藏在组织弹性之中,隐藏在从高管到员工的选聘、考核和激励体系之中。


数字化转型在战略层面有三个鸿沟:从认知到行为的鸿沟(战略认知问题)、从科层壁垒到敏捷的鸿沟(资源协作问题)、从被动到主动的鸿沟(授权和文化问题)。既然称之为鸿沟,就意味着特别、特别艰难,如果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孤注一掷的坚持、三省吾身的包容,转型很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


转型中尤其要强调的是阶段的概念,从来没有弯道超车这么一说,换道才有可能超车。即使换道,也得一步一台阶,妄图跨越某些台阶,在我看来都是徒劳。核心、产品、渠道、数据、运营、平台、中台、开放,按照我的个人理解,前者都是后者的基础,在没有前者的情况,后者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如果让我对广大金融从业中,转型的领导者、中坚者、拥护者,或者转型的理论家、战略家、实践家,说一句心里话,就是:在你们内心深处要明白,转型其实是人生之逆旅,是少数人的责任和重担;但你们又要在实践中,团结可以团结的大多数,这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理解了这一点,对策略制定、行动方案非常有帮助。



以下为作者的PPT全文:



















































声明:本文内容与作者所属机构无任何关系,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


立即预约丨银行AI生态云峰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