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春江花月夜和短歌行的赏析1000字(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800字以上)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描绘着夜色中的春江、花与月,讲述着离人各自令人心碎的相思之苦,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在初唐宫体诗盛行而未衰之时,张若虚以孤篇立新,为唐朝诗歌的繁盛拉开了帷幕。而它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是“以孤篇压全唐”。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洒春江,随粼粼潮波闪耀千里,春江何处的不有皎洁月光啊!“滟滟”所描绘的月光在水面闪动之貌,“千万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开阔的壮丽之景,“何处”之反问也侧面表现出了月光普洒春江的大气之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折环绕着长满花草的原野流淌;月色如霜,致霜落而不觉,小洲上的白沙与月色交融,看不分明。此处将月光比霜落,将月光之皎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更为整个春江花月夜的图景染上了一层静谧与祥和的颜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一丝浮沉也没有,皎洁无暇的月亮孤零零地在空中悬挂着。“皎皎”二字照应了前文对月光洁白无瑕,普洒江天的景象,而“孤”则笔锋一转,对月亮的描写由赞美转至叹惋。前文极力描写了月亮之皎洁与春江花月夜这一图景的美好,此句承上启下,将视野从大到小,将镜头拉近到月亮上:月亮皎洁明亮,却只是孤零零地悬挂在天上。由此引出下文对于人生,对自然,对永恒定义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当年江畔,是何人最先与月亮相约?江边的明月又是何年第一次将月光洒下人间?人代代相传,无穷无尽,而江边的孤月却年年是一般模样。前人不乏有对人生之思索,但皆以悲光阴短暂而收尾,甚至连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之于自然,是何其的渺小,人生之于永恒又是何其短暂,但此处诗人却翻出新意:将个人放之人类集体,人类的存在绵延长久,富有变化,而月亮虽永恒,却是年年岁岁似一朝,只得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诗人虽对人生的短暂而感伤,但却在诗句中透露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满哲思。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该句承接上文中的“望相似”,月亮年年相似,像是在等什么人,却久等不得,由此转入下文的人生图景: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处以“扁舟子”代指离人游子,“明月楼”代指闺中思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既表现出了离人对妻室的思念,也写出了思妇对游子的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处将月亮拟人化,“徘徊”二字写月亮的移动,将月光洒在了帘中砧上,“卷”“拂”两个动词写出了思妇内心的惆怅与迷惘,思妇见此想要将月光拂去,实则是想要将相思之愁挥散,但却怎也不得。于是思妇将情思寄托于月亮,希望月亮能代替她陪伴离人。这更加突出和深化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叙写完了思妇的相思之愁,此处又将离人这一枝表达了出来:梦到花落闲潭,青春消逝,可惜春已过半我仍未能取得功名归家团聚。一边表现出离人壮志未酬而青春流逝的感叹,一边又透露出久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对家的思念。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离人乘月而归,月亮将承载的相思纷纷摇落至江边树,余情袅袅。


《春江花月夜》本是以艳丽者为曲的宫体诗的乐府旧题,而张若虚却一改曲风,以清丽之风荡清了艳丽之感,被看作是“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对诗歌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盛唐诗歌的发展鼎盛奠定了基础。张若虚此篇意境空明,清丽文雅,缠绵悱恻,它既在景物描写上显现诗人文笔功力,也在人物刻画和动作细节心理描写上显示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手法,更在哲理叙述上凸显了诗人思想高度。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何其中肯的评价,张若虚“以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