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东莞市铧光自动化开户银行(东莞银行线上申请开户)

04

东莞VS佛山:谁才是下一个深圳?





于是,GDP体量相当的东莞、佛山就成了最热门的人选。




今天一提起东莞,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这儿:



央视2014年对东莞色情行业暗访




但其实真正靠工业立足的东莞,距离广东GDP的前三甲已经只剩一步之遥。






这一步就是佛山——广东省除深圳、广州外第三个GDP超万亿的城市。





东莞和佛山的老三之争,比深广之间的老大之争要激烈得多,因为佛山规模更大,东莞增速更快,咬得很紧(2019年东莞GDP是9482亿)。





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东莞无数种产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




全球每5个人就有1人身着东莞产的毛衣;


全球每10副眼镜就有一副是在东莞生产;


全球的芭比娃娃近1/3是在东莞生产;


全球48%的耐克鞋产自东莞;


全球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来自东莞;


全球70%的鼠标、键盘、电容器产自东莞。



论外贸出口,东莞排全国第三,超过广州;





论城市人口吸引力(净流入),东莞排第四,超过广州;






最有意思的是,东莞人口只有上海的1/3,但2018年在校小学生人数超过了上海。





东莞未来10-15年会不会缺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东莞是中国经济竞争力TOP10里唯一非省会、非直辖市、非特区、非计划单列市的普通城市。





而在脉脉发布的《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中,东莞在毕业生热门去向城市中排名第6,仅次于“北上深广杭”。



虽然是个地级市,却给人一种强二线城市的感觉。



它的地理优势,让人能在2小时内到达珠三角的全部核心区域。





中国手机四大品牌华米OV,其中三大(除了小米)都在东莞建设研发中心。



华为松山湖基地




佛山和东莞都靠制造业立足,有什么区别呢?佛山更偏向内需消费,而东莞更侧重外贸出口。



如果你家里要装修的话,应该有不少东西都是佛山产的,佛山制造业靠家电、家具、陶瓷起的,号称承保你的家”。我们熟悉的美的、格兰仕、东鹏瓷砖等企业都崛起于佛山。



而东莞更像是复制了一个(过去的)深圳,从来料加工开始,把外贸做得风生水起。



东莞第一家港资外贸企业




从1978年帮港商仿制出一款黑色手袋开始,东莞做“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就遍布各村各镇,也成了港商除深圳外内地最大的投资地之一。



从1978年到2007年,东莞GDP从6.11亿元增长至3152亿元,30年增长516倍。





但这种“中低端代工”最大的问题就是“酒肉穿肠过,利润没咋留”,因为核心环节不在自己手上。



最高峰时期,东莞外贸总额是当年GDP的460%以上。



2008年金融危机,东莞1/4的企业破产倒闭,150万工人失业。



2009年,1600家台企、2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





类似的事情2019年还在发生,东莞旁边的惠州,三星工厂宣布停产,结果惠州进出口总额大幅下滑16.6%,拖累了整个经济表现。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靠内生经济拉动的佛山GDP,涨势丝毫不受这些影响。





东莞进入痛定思痛的产业升级阶段,要从“生产”过渡到“设计 研发 生产”,从“生产车间”向“企业总部”转变。



比如用机器换人,东莞就在跟佛山竞赛。





东莞一家叫大研的机器人企业,机器人的的控制系统、减速机等全部国产化,只有电机还是日本进口。





“其实电机我们也能做,只是质量达不到日本那么好。”



从2月底开始,他们只用20多天就研发出了N95口罩机。





而在佛山的格兰仕,他们最先进的机器人和设备,只供格兰仕自己用,不外卖。



格兰仕就靠买整机,买来拆,重新组装(逆向工程),买国产的零部件再复制,最后到自主研发。



卢克文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一种常态:我们核心领域也能做,可能做得还不够好,但所有非核心领域基本都被我们吃了下来。



所以在产品形态上的组合变换、闪转腾挪,我们是最灵活的。



机器智造只是东莞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金融危机10年后,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到了53.8%和40.3%,且每年增长15-20% 。东莞的高新企业数量达到5790家,是全国地级市第一。





疫情对东莞的冲击大吗?当然不小,但卢克文采访了一家叫“铧光自动化”的东莞企业主,他说只要欧美一恢复正常生活,他们马上将会接到新的订单,疫情只是让大家工作暂停了,还没到真活不下去的地步。



东莞的民营企业超过116万户,有“56789”的美称:



全市五成的生产总值、六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七成的税收、八成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九成的企业总数,都是民企贡献的。



光2014到2016年,东莞就引进了深圳企业项目604宗。



东莞不仅要把深圳挤出来的产业接过去,还要跟深圳齐头并进,做企业的“双研发中心”。



深圳制造企业转移方向




2015年,东莞松山湖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为1570亿,税收总额79亿;


2017年,松山湖的工业总产值为3040亿,税收总额148亿,两年翻倍。



而佛山呢,没有没有毗邻深圳的地理优势,近邻广州能转移出来的产业又有限,结果佛山就自己闯出了一条生路,甚至还把自家产业往外转移。



早年的佛山,想代工都没有机会,深圳和东莞早把订单“截胡”得干干净净。



在房地产大热的那些年,别的地方把资金投向了铁公基和地产,而佛山背过身去,投资工业设备、技术和人力,一门心思做实业。





比方说2015年上半年,佛山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高于第三产业的房地产,超过同期国内多数城市,佛山的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1.4%,全市专利申请增长112.6%。



佛山投资的工业技术改造、专利和企业创新,对GDP的“撑门面”拉动作用远没有房地产来得“见效快”,但佛山就是这样,一刀一枪扎扎实实地拼出了GDP真实的效率和动能,所以才能在08年金融危机时继续逆势增长。



而在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佛山还开始把过去支柱型的中低端产业向外迁移。





由于本地成本高企,让佛山扬名立万的陶瓷产业,现在已经把生产基地搬到了肇庆、云浮等地,而由于广西、贵州原材料丰富,一些佛山企业还通过高铁经济带,把产能搬到了广西梧州等市。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的粤港澳陶瓷产业链,可能呈现出“香港设计/金融-佛山品牌-粤北制造-广西原料-香港营销”的态势。



佛、莞屹立在珠江两岸,代表着中国制造的两种未来:



佛山就像个“铁憨憨”,不耍心眼,不赚快钱,埋头做好自己的事,还尽力带动周边制造。



而东莞就像个“聪明人”,走过弯路,跌过跤,爬起来脱胎换骨,立志要比当深圳的“后厂”更进一步。





今天的佛山,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东莞高出60%;


而今天的东莞,企业数量比佛山多出60%。


一个像象群,一个像狼群。



他们的产业内涵,比单纯的GDP比较走得更远。



但珠三角最大的问题是:整个珠江西岸,除了一个佛山,好像没一个能打的,怎么办?



西岸的珠中江 肇庆4城,位列珠三角GDP倒数前四




这个问题,我们交给澳门来回答。




05

澳门:赌一把大的,比如珠江西岸?



2009年,澳门回归10周年的时候,国家搞了个“珠海横琴自贸区”,但是没人看得明白,很长时间也没啥利好消息。





直到2019年,风向突变,关于澳门和自贸区的好消息像鼓点一样密集。







但……澳门除了一手遮天的博彩业,还有啥?



整个澳门的工业比例(1.3%)跟香港差不多,GDP近一半都是博彩。





谁会需要澳门来带动广东?



其实整个珠三角,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大体上被珠江劈成了东西两半,香港-深圳-东莞-惠州在东,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在西,广州居中在北。





整个珠三角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的格局,香港、深圳对东岸的带动作用明显。



在去年的香港风波过后,我们都意识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有风险的。



有钱没处花的澳门,或许最适合做“第二只篮子”。





“澳交所”——这个号称“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也即将升级成为中国的新一张“金融王牌”。



而用澳门的国际资本,带动整个珠江西岸的内生循环,本身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一部分。



2009-2017年的8年间,横琴新区不声不响地把GDP翻了55倍,年均增长77%,吸引利用外资翻了760倍,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来横琴创业。



截至2019年底,在横琴注册的澳门企业达到2219家,澳资企业累计在横琴的投资188亿美元,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孵化项目395个。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科研总部大楼




但澳门连通珠江西岸的意义还不止于资本,澳门向广东洞开了整个西语、葡语系的国际市场。






由于历史原因,澳门与众多西葡语系国家保持长期经贸往来,像澳门城市大学这样的高校与任何一个拉美国家都有联系,即使广东这样的外贸大省都无法做到。



澳门回归20年来,内地对澳门地区进出口累计达3515亿元,和香港一样,进口一丢丢,出口一大堆,且每年保持8%左右的增长。



说实话,整个珠江西岸,除了一个佛山“类似”东莞,剩下的珠海、中山、江门的整体制造业水平不如东岸。



2018年珠三角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金融、批发零售企业空间分布




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批发零售贸易规模尚可,但让东岸崛起的电子信息产业和金融业还欠发达。



西岸确实有一些“特色”装备制造业,比如珠海的船舶装备、中山的光电装备、江门的轨道交通装备、肇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且2015年至今每年增速都在10%以上,今年的规模能达到22000亿。



但要泼一盆冷水的话,西岸没可能再造一个深圳出来。



2008年(左)对比2018年(右)珠中江都市圈制造业企业密度,十年来变化不大




2019年上半年,中山的第二产业增速甚至是-1.5%。



过去20年,几乎每隔五年,江门在全省的经济排位就要倒退1到2位。



而珠海距离广州130公里,2011年前不通铁路,开车来回就要一天,大大限制了人员交流。



上世纪末从香港到珠海的物流成本,是香港到深圳的3倍,导致很多外商认为在珠海投资办厂不划算。





所以在发展早期,珠海拒绝了做“三来一补”、做低端高污染制造业的机会,转而发展起了绿色宜居城市。



很多人不知道,直到今天,全中国宜居城市的第一名,是被制造业城市包围的珠海。





2018年,珠海接待游客总数4618万人次,是珠海本地人口(202万)的23倍,且游客还在以每年400万人次的规模递增。



2019年珠海的旅游业收入541亿元,占珠海GDP的1/6,旅游业增速16.2%也远高于珠海GDP增速6.8%。



旅游服务业是未来珠江西岸可以大力发展的方向。珠澳一体,未来可以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虽然不会出现“西岸深圳”,但钱多、地少、国际化的澳门,依然可以做珠江西岸的“香港”——比如2019年,珠海得到的港澳投资就增长了21%。



澳门可以在西岸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是因为整个珠江东西两岸的格局,很可能在未来15年内发生质的变化。



可以称之为“粤港澳内爆”。





到那时,整个粤港澳的制造业布局和人口流动,可能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今天粤港澳湾区的各城市分工




06

南中国雁阵:

你根本不知道广东下了多大一盘棋



2024年,当途径江门的深茂铁路通车后,江门会被纳入深圳的“1小时生活圈”。



深茂铁路深圳-江门段




为了准备承接深圳转移产业,江门还打造了5个万亩园区。



而2024年,还要开通一条深中通道,中山人半小时直达深圳,或者说,在深圳工作的中山人,半小时可以回家。




成就粤港澳的是珠江口带来的繁荣港口贸易,而让东西两岸发展失衡的地理阻碍也是珠江口。



广东人决定逆天改命。



从广州到港澳,未来珠江南北将坐落至少7条跨江通道。






最南端最长的港珠澳大桥,让香港机场到珠海的横琴新区,走陆路从3小时缩短到45分钟。





而在珠江西岸,除了通抵佛山的广佛线,广州计划把地铁18号线延伸到中山,中山可以半小时直通广州珠江新城。



不只如此,广州18号线未来还可能通到澳门,在横琴口岸与澳门轨道交通连通。





而在珠江东岸,已建成的广深港高速铁路,从广州南站到深圳30分钟,再加18分钟就到香港。





未来十年,深圳要建成16条地铁线,到2030年里程1080公里,成为中国地铁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而3年后,从广东佛山到整个珠江东岸的地铁网络会实现互联互通:





3年后,广州1小时可以抵达的地方,是下图蓝色线框住的范围:





深圳1小时可以到达的区域是这么大:





今天珠三角的就业人口密布在现有的轨道交通沿线上,而未来3-5年的基础设施互联,会重塑珠三角的就业分布,并重新定义“环深圳都市圈”、“环广州都市圈”:





现在你再回头去品那句“长三角像一个省,珠三角像一个市”,你就能明白它究竟何意了:



粤港澳,会成为全球第一个超级互联的大湾区;


而广东,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超级互联的省份。





而就在这样超级互联的背景下,广东省的制造业“雁阵”已经摆开:



作为头雁的 ① 深圳民企和广州国企


作为第二梯队的 ② 东莞外贸和佛山内销


作为第三梯队的 ③ 惠州(承接深莞)、江门(深)、中山、珠海(港澳)、肇庆(佛)


和作为第四梯队的 ④ 粤东西北12市






而他们组合在一起——作为南中国头雁的广东,还肩负着带领整个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艰巨任务,这是我们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广东GDP在泛珠三角地区一骑绝尘




整个“泛珠三角”拥有全国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





比如四川,2019年1-9月,引进广东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486亿元。



再比如粤港澳向西的两条高铁经济带,一共经过9个城市,广西占据了4个。






2019年底,深圳企业与广西签订的合作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而还有更多的南方省份正在迫切地与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








这只由内生雁阵结网而成的巨型头雁,正在带领整个南中国经济铺开一张巨网。



预计到后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会跟纽约和东京湾区持平,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即便受疫情影响,完成这一目标也最多推迟1-2年。





根据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可能接近或超过日本。



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2020,广东经济还行不行?






可以看这么几组数据:




2019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了175万,超过江苏、浙江、山东三大省新增常住人口总和。



其中外部人口净流入82.6万,全国排第二;



而本省自然增长(生育减死亡)92.4万,是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的2倍 。



而深圳、广州全年双双新增超过40万人,且已连续5年如此。





而广州认为自己至少还能再装下500万人,到2500万。



整个珠三角,每2.3个人里就有一个外地人。





在整个中国一线城市经济带里,这是经济规模最大、创新活力最高、人口落户最自由、人才奖励最丰厚的一个。





而在全中国最富有的省份里,它的人口最年轻,老龄化程度最低。



老龄化程度全国第四低,仅高于青海、新疆、西藏




多少中国人生在这里,多少中国人涌向这里,多少中国人来了就留在了这片土地,这是中国人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这是中国人用双脚投下的一票。



现在,谁都可以清醒地回答这个问题:




疫情过后的2020,广东还行不行?



珠三角卫星灯光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