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石楼二手房(番禺石楼二手房价格)

原创 张岳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死在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房企的生存状态再适合不过。我们虽能看到政策纠偏,暖风频吹,也能看到如汪洋大海般的市场需求,但如果房企挺不过今年上半年的偿债高峰,倒下去就没救了。




对于房企来说,未来很光明,但2022年活下去才有希望。




01


黎明之前

价格



新年伊始,关于房地产的利好政策多到令人目不暇接,也让今年的楼市有了更多想象。




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要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1月20日,1年期LPR连续第二个月下行,5年期以上LPR在连续20个月“按兵不动”后首次下降。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意味着“政策羞涩期”彻底结束了,现在进入了“政策全面发力期”。




同天傍晚,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的最新表述值得关注。




“充分释放”意味着目前释放仍不充分,一个重要原因是“预期转弱”,住房是最大的消费和内需,“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极大提升市场信心,对房地产市场好比一声春雷。




政策不断累积,将产生巨大的杠杆作用,房企的融资环境会越来越宽松。目前,房企融资规模回升,多家房企多笔到期境内外债券成功获得展期,同时房企股权、资产等交易活跃,房企短期流动性有所修复,房企融资环境已有改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5大城市—石楼—北、上、深、广、杭的二手房成交量,在11、12月份出现反弹,楼市的市场底正在走出!




左右滑动查看数据




二手房成交量,被认为是更能反映楼市走向的指标,而北、上、深、广、杭5大城市更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




随着全国主要城市房贷利率下调,放贷速度加快,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全国楼市将逐渐回暖,商品房销售额呈走高趋势。




而销售回款恰恰是房企的最大资金来源,也是房企的救命钱,可以有效缓解流动性危机,再叠加融资环境的改善,总体上看,2022年番禺房企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过。




02


有挑战更有机遇




政策在变,市场在变,行业在变,当下房企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挑战不可谓不严峻,虽然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走出底部,但暖意传递到市场和房企存在滞后性,而2022年上半年即是地产美元债的偿付高峰。




以WIND为统计口径,2021年地产美元债到期总规模为586.3亿美元,而2022年地产美元债到期规模合计617.9亿美元,到期兑付压力进一步上升。




2022年1-7月到期规模就高达462.8亿美元,占全年约70%。其中1月、3月、4月、6月、7月债券到期最为集中,单月到期规模均超过75亿美元。






机遇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更多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政策一定会调整,国家不会看着这个支柱行业覆灭。




1月6日,财联社消息称,目前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相关指标。




与此同时,央行要求9家房地产国企及央企通过收并购项目资产的方式,为有中高风险的11家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




1月10日,据证券时报报道,日前广东省政府召集多家房企开会,与会房企包括奥园集团、富力地产、保利地产中海地产五矿地产越秀地产珠江实业集团等国企和民企。会上一些出险企业介绍了其经营情况及项目,此次会议相当于政府为几家国企央企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牵线搭桥”。




不难看出,政策已经开始支持并推进收并购,房企融资环境得到改善,现在就是房企融资的“窗口期”。




03


态度是渡劫关键




近期多家房企都在忙碌着“找钱”,包括世茂融创、雅居乐等房企相继成功出售了旗下项目或项目股权,中海地产、龙湖集团、华侨城、绿城旭辉等超10家房企也实施配股或发布新一轮融资计划,“缺钱”并不是几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




虽然政策端已然发力,但房企石楼是否拥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也是他们渡过行业危机的关键。




最近,收并购似乎有提速之势,一些优质资产的成功出售,吸引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度。以世茂为例:




1月24日晚间,世茂集团发布公告称,以18.445亿价格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是一座商住混合式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585万平方米,地盘面积约为252.1万平方米。




1月21日,世茂集团公告以10.6亿元的总价出售了上海北外滩核心区一项价格目公司的股权。




加上2021年12月出售香港项目股权,世茂集团在近期已公开可查到三宗资产处置。




由此可见,在这场房企自救的大行动中,世茂为了抓住融资的“窗口期”,已经开始执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在政策支持并加快收并购的时期,主动加速资产处置变现,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流动性风险,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资产的分化,眼下整体行业信心不足,房企融资渠道受阻,在缺钱的背景下,差资产变得无人问津,只有那些优质资产才能迅速变现。




世茂近期公开成功出售的三宗资产,也说明优质资产确实拥有更强的变现能力,而世茂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恰恰是因为世茂旗下还有很番禺多更加优质的资产。




一直以来,素有地标二手房建造者之称的世茂,在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多有布局,如上海世茂广场、上海网红深坑酒店、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等一大批明星项目,这些优质资产在国内外资本眼中都是妥妥的“肥肉”。




未来很光明,但现在活下去是前提。在这场房企的极限生存模式下,世茂或许不是活的最滋润的,但随手拿出一部分核心资产释放流动性,对世茂来说并不是难事。




04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2022年上半年,处于逆境中的房企必须做出取舍,把生存放在第一位。




只要熬过当下的最艰难时刻,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大有可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还二手房在,2021年即使十余家房企陷入危机,房地产销售额却再创新高,去年首破18万亿。




在去年年末,新华社“权威面对面”栏目发表了对住建部部长王蒙徽的采访,也为2022年楼市做出定调。地产基本面没有改变、需求仍然旺盛,我国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1100万以上就业人口和2000年前建成老小区改造,都将释放旺盛的住房需求。




不管调控政策如何改变,不管房企的生存环境如何变化,这个10万亿 的支柱行业一直都在,只不过进入一个低杠杆、低风险的持续稳健发展的新阶段,房企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随着政策暖风开始吹动,宽松信号已经显现,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整体或有好转态势。房企此刻应该重拾信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和机遇,活下去才有机会,熬过明天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