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化工贸易税务筹划(贸易行业税务筹划)


1、油气价格持续上涨,看好原油、天然气以及石化板块

全球天然气紧缺提振原油需求,当前时点依然看多油价。截至 2021 年 10 月 20 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 85.82 美元/桶。2021 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 回暖,原油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叠加 OPEC 灵活调整产量的策略,导致国际原油 价格不断攀升,此外叠加 2021 年冬季可能迎来的天然气紧缺,将进一步提振原 油需求,我们认为供需格局紧张的局面还将持续,在当前时点油价仍将维持上行 态势。


1.1、 增产有序需求持续回暖,上游资本开支大幅提升


IEA 再次上调原油需求预测,需求回暖态势不改





需求端,经济复苏带动原油需求强劲回暖,IEA 不断上调全球需求预测。IEA 发布的 10 月月度原油市场报告称,全球天然气紧缺情况正蔓延到石油市场,未 来 6 个月内气油转换可能会增加 50 万桶/日的石油需求;IEA 预计 2021 年全球 原油需求将增加 550 万桶/日,2022 年增加 330 万桶/日。而库存方面,美国原 油库存正在快速下降,基本恢复到了疫情之前水平。


OPEC 10 月会议维持增产计划,供给端释放有序


OPEC 在 10 月 4 日会议上决定维持 40 万桶/日的增产计划,利好油价上涨。 OPEC 产量增长相对有序,9 月石油产量环比增加 42 万桶/日至 2731 万桶/日; 美国原油产量 21 年以来相对平稳,增量有限。





展望后市,原油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坚定看好原油及石化产业链。在当前 时点我们仍看好油价后续走势,行业景气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坚定看好原油及 石化产业链。


油价回暖,油气上游资本支出确定性提升


在油价回暖,油价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石油公司整体业绩有望 得到提振,与此同时原油上游资本支出确定性强,油服行业和油气工程行业景气 回升。





1.2、 我国化工企业转型排头兵,坚定看好大炼化发展前 景


借鉴 LG 问鼎全球发展路径,我国民营大炼化崛起正当时


在之前的他山之石系列报告中,我们研究了韩国代表性石化企业 LG 集团的 发展模式,其发展经验将 对我国化工企业如何补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回顾我国民营大炼化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发展路径非常吻合韩国化工企业 赶超历程,即从大型的石化装置着手做大规模,使企业周期平均的利润达到数十 亿元规模,从而有资金实力向高精尖的特种材料方向发展,加速布局诸如可降解 塑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民营大炼化已然成为了我国 化工企业赶超国外化工企业的排头兵,我们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化工 企业走上崛起之路。


1.3、 天然气高景气,冷冬预期助推价格上涨


海外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冷冬预期有望助推价格上涨


国际天然气价格自 2020 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受到环保政策及气候变化等 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期货价格自 2020 年 6 月份起大幅上涨,总体呈持续上升 趋势。截至 2021 年 10 月 21 日,NYMEX 天然气期货价格涨至 5.2 美元/百万英 热,价格依然维持高位。





海外天然气供需错配,冬季来临需求将迎快速增长。欧、美、俄等主要天然 气出口国库存处于低位,美国受飓风影响减产,俄罗斯与 OPEC 减产协议持续 推进,“北溪-2”天然气管道虽已建成但还未通气,投产进度低于预期,天然气 短期供给存在压力。叠加冬季传统旺季进一步提升天然气需求,将加剧行业供需 错配程度。


国内天然气供应收紧,需求高增长


成本端支撑强劲,国内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截至 2021 年 10 月 21 日,我 国 LNG 到岸价达到 34.34 美元/百万英热,同比大幅上涨 201.2%,成本端支撑 国内LNG价格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10月21日,我国LNG市场价达到6873.33 元/吨,同比上涨 125.6%。我们认为海外天然气成本的上涨是我国此次天然气价 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在海外天然气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的背景下,我国此次天 然气价格上涨持续性较 2018 年气荒时更强。





集中检修加高峰限电导致 LNG 供应收紧。7 月以来,我国液厂进入集中检 修期,随着停机检修厂家增加,我国液厂总体开工率下降。总体来看,国内天然 气行业也呈现出供需错配状态。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较快。 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天然气消费量有所下降。中国经 济复苏早于其他国家及地区,2020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上升 6.9%,而北美及欧洲分别下降 2.6%及 2.5%。2021 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大增,天然气消费量同 比增长 20%以上。


2、供需错配格局持续,22年锂电、制冷剂、钛白粉景气有望持续

2.1、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持续看好锂电产业链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各国政策频出助 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力争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而汽 车电动化能够助力我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 行业的发展。继上轮补贴政策退坡后,我国又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延长至 2022 年底,以推进新能源汽车城乡布局,并提出 2025 年新能源车新车销量占比 20% 的发展规划与技术路线图。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明确,产销高增。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我国 2021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22 万辆、121 万辆,同比增加 201%、202%。2020 年 11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明确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 总量的 20%。而 2020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的渗透率仅为 5%左右,新能源汽车 发展空间巨大。我们预测 2020-2025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 CAGR 约为 3.4%,即到2025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到约 2479 万辆,届时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约 496 万辆,是 2020 年的 4 倍左右,2020-2025 年均增长率在 30%左右。





需求向好,锂离子电池迎来扩产潮,带动上游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新能源补 贴退坡速度放缓与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走高,带动上游锂 电池装机量不断增长,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锂离子电池规模将达到 1645GWh, 5 年 CAGR 为 41%,这将直接增加国内隔膜、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一系列 相关化学材料的需求。


2.1.1、隔膜优质产能紧缺,供不应求格局有望持续


近年来隔膜价格持续走低。隔膜经历前几年价格战后,价格持续下降。随着 隔膜领域整合加速,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善,20 年以来隔膜价格波动幅度趋于 稳定,价格接近底部。2021 年 10 月干法隔膜的均价为 0.95 元/平方米,湿法隔 膜的均价为 2 元/平方米。





锂电池隔膜需求大幅增长。需求增长拉动我国隔膜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 2021 年 8 月我国隔膜消费量 1.7 万吨,同比增长 153%。据我们测算,2021 年 国内隔膜的需求量约 82 亿平米,2025 年隔膜需求将增至 291 亿平方米,市场 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我国隔膜产能逐步放量,20 年我国湿法隔膜产能增速放缓。2020 年我 国干法隔膜产能 27 亿平方米,同比增加 27%;湿法隔膜产能 74 亿平方米,同 比增加8%。2016- 2020年我国隔膜新增总产能为76亿平方米,CAGR约为42%。





我国隔膜新增产能有限,22 年有望维持供需紧平衡格局。由于隔膜产业有 着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良品率低等特点,因此隔膜投产周期较长,预计未来 隔膜产能增量有限。未来 1-2 年隔膜扩产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隔膜供给增量有 限,行业供需错配格局有望持续。


2.1.2、六氟磷酸锂价量齐升,22 年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六氟磷酸锂价格自 20 年 9 月以来一路走高,22 年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2020 年 9 月-至今,需求拉动价格持续上涨。2020 年 9 月以来,新能源汽 车销量大幅增长,在供给刚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六氟磷酸锂价格 一路走高,截至 2021 年 10 月 21 日,六氟磷酸锂已达到 52.5 万元/吨,同比上 涨 518%,创历史新高。





电池厂商大幅扩产,拉动六氟磷酸锂需求高增


下游动力电池厂商的大幅扩产拉动六氟磷酸锂需求大幅增长。2020 年我国 动力电池装机电量 62.85GWh,同比微增 1%;2021H1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52.5GWh,同比增长 200%,已在逐步发力。为了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 需求,我国主要的动力电池厂商进入了产能扩张期,六氟需求增幅可观。


六氟磷酸锂供给接近饱和,22 年供需错配格局不改


六氟磷酸锂供给接近饱和。2020 年下半年以来,下游需求高增使得六氟磷 酸锂开工率持续攀升,产量随之快速增长,截至 21 年 8 月,开工率已达到 80%。 与此同时,六氟磷酸锂的库存自 2020 年 9 月以来快速下降,到 2021 年 10 月 21 日,库存下降至 68 吨,处于近两年较低位。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国内 六氟磷酸锂总产能在 6.05 万吨/年左右。





22 年供需格局偏紧状态仍将持续,价格有望维持高位。由于六氟磷酸锂新 增产能建设周期长,进入壁垒高,短期内行业新增产能有限。展望未来,六氟磷 酸锂确定性较高的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龙头企业多氟多和天赐材料,2022 年供 需格局偏紧状态仍将持续,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2.1.3、新能源汽车赛道广阔,上游磷酸铁和碳酸锂迎来发展良机


磷酸铁锂需求向好,多家企业加码磷酸铁布局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优越,需求向好。在工信部公布的 2021 年第 1 批新能源 汽车推广应用目录中,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大应用类型的车型共计 115 款, 其中 LFP 电池配套车型为 85 款,占比高达 73.9%。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大幅提 升了磷酸铁锂需求量。





磷酸铁锂需求放量,带动前驱体磷酸铁需求上扬。磷酸铁锂需求增长进一步 传导至其前驱体磷酸铁。2020 年锂电池对磷酸铁锂的需求量为 38.2 万吨,再进 一步计算得出磷酸铁的需求量为 36.4 万吨。根据我们的测算,2021 年磷酸铁的 需求量为 57.6 万吨,2025 年将增至 208.5 万吨,5 年 CAGR 高达 41.76%。


看好拥有优质磷矿资源的磷酸铁企业


磷酸铁的产能扩增经由产业链传递,加剧上游磷矿石供应紧张局势。磷酸铁 需要由高纯磷酸来进行制备。在目前国内磷矿石下游的应用结构中,磷矿石主要 用于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生产,而单纯用于磷酸生产的磷矿石占比则相对较 低。由于磷酸铁对于原料纯度的高要求,因此在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磷酸多为 高纯磷酸(净化磷酸),这进一步提高了磷酸铁生产过程中对于磷矿石的间接消 耗量。下游需求高增更进一步加剧了磷矿石供应的紧张局面。





多家磷化工和钛白粉等的企业进军磷酸铁,具备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竞争优 势显著。在这一轮磷酸铁产能提升的过程中,拥有优质磷矿资源的企业将拥有明 显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同时,对于本身就具有磷化工产线的生产企业而言, 凭借其一体化优势不仅能够明显降低增产磷酸铁产品所需的资本开支,同时还能 有效处理磷酸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以满足其他对于原料纯度要 求不高的磷化工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益。


新能源汽车带动碳酸锂需求增长,行业景气度较高


自 20 年 10 月份以来,碳酸锂下游磷酸铁锂及储能电站需求量大幅增长, 带动了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截至 21 年 10 月 21 日,碳酸锂价格上涨至 17.72 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348.61%。





目前动力电池是碳酸锂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如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 等。2020 年我国碳酸锂表观消费量为 21.4 万吨, 同比增长 14.2%,我们预 计碳酸锂需求或将进一步增加。


锂资源扩产需要周期,短期产量增量有限


锂资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全球锂资源高度集中。目前全球近 80%的锂资源 产量主要来自于美洲及澳洲,非洲及其他地区的锂资源仍处于开发规划阶段,未 来 2-3 年仍以美洲及澳洲的产量为主。美洲锂资源以盐湖为主,包括 Atacama 盐湖、Hombre Muertou 盐湖、Olaroz 盐湖及银峰盐湖;澳洲锂矿资源包括格 林布什矿、Marion 矿山、Pilganagoora 矿山、Cattlin 矿山、Wodgina 矿山及 Bald Hill 矿山。





我国锂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较广,锂矿储量为 510 万吨,排名世界第六位。 相较于国外盐湖,我国盐湖卤水锂资源具有总量高、品位低、镁锂比高且卤水中 伴生硼、钾、镁、钠等众多元素成分复杂等特点。因此我国锂产业龙头企业积极 布局海外资源,如天齐锂业对澳洲泰利森、智利 SQM 的收购等。目前,全球锂 资源短期内产量增长有限,因此导致碳酸锂供需错配,未来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2.2、 我国二代制冷剂逐步减产,22 年非 ODS 领域需求 有望持续增长推动行业景气上行


制冷剂实行配额生产,我国已进入二代减产阶段


1987 年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损 害,颁布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了应当减少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种 类与控制基准等,并指定了受控物质的淘汰时间表。议定书以臭氧层消耗潜值 (ODP) 和全球变暖潜值(GWP)作为衡量制冷剂环保性的标准。其中 ODP 用于考察由于气体散逸到大气中对臭氧破坏的潜在影响,并以 R11 的臭氧破坏 影响作为计算标准,目前普遍接受 ODP 值小于或等于 0.05 的制冷剂。GWP 指 的是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一个指数,以二氧化碳为参照气体,将其 GWP 的 值设为 1。GWP 数字越大,代表温室效应越严重。目前主要有四代制冷剂,而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全面淘汰二代制冷剂,并于 2019 年进入三代淘汰初期。





目前我国产量集中于二代与三代制冷剂,其中二代制冷剂的主要代表为二氟 一氯甲烷,又称 R22。R22 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家用制冷剂和聚四氟乙烯等。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全球范围内的 ODS 用途的制冷剂要逐步减产,如制冷 剂、发泡剂、清洗剂,以及空调冰箱所用制冷剂等。现阶段我国二代制冷剂已经 逐步减产,而 ODS 用途的制冷剂 R22 实行配额生产。配额生产制度规定了相关 工厂的具体产能,且使用配额量分配到具体公司,目前我国配额生产总量逐年下 调。


我国制冷剂 R22 的 ODS 用途生产配额总量逐年下调,且于 2021 年已下降 至 22 万吨左右。2020 年我国二代制冷剂 R22 总产能约为 80 万吨,相较于 2019 年的 79 万吨仅有 1 万吨的增长。同时对比 2018 年的总产能约 73 万吨,我国二 代制冷剂的近年产能基本不变,而新增产能主要是用于聚四氟乙烯等非 ODS 领 域,二代制冷剂产量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其次,由于三代制冷剂即将于 2024 年实行配额制度,同时配额的分配量取 决于各个厂家的产能,为此我国厂家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纷纷扩产,导致我国三 代制冷剂产能逐年增加,但产量增幅有限。随着二代制冷剂的逐步淘汰,我国三 代制冷剂产量有望在 2024 年之前保持增长态势。二代与三代制冷剂的整体产能 由于配额制度的影响,未来总产能将不会产生太大的增长,同时 2020 年疫情后 下游需求恢复且 ODS 领域稳定增长,其带来的供需错配趋势将越发明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 供给增量有限,22 年钛白粉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上行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钛白粉需求萎靡,价格大幅下滑,行业景 气度降至低位。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受控以及美国基建复苏,下游需求快速回 升,钛白粉价格不断走高。成本端,钛精矿价格一路上涨,对钛白粉价格形成良 好支撑。供给端,疫情过后产量爬坡缓慢,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国内外建筑 业景气度逐渐回暖,国内涂料行业开工率持续提高,美国新房销售高速增长,拉 动钛白粉的需求大幅增长。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叠加短期新增供给有限,钛白粉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


2.3.1、疫情致国内产能受限,钛白粉价格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持 续上涨


钛白粉价格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2020 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渐 受控以及美国基建复苏,下游需求快速回升,叠加疫情过后产量爬坡缓慢供给有 限,钛白粉价格一路上扬,截至 2021 年 10 月 21 日,钛白粉价格涨至 20050 元/吨,较 2020 年 7 月初上涨 47.43%。





2.3.2、美国基建持续复苏,22 年钛白粉需求有望维持高增长


国内涂料行业开工率持续提高,拉动钛白粉需求增长。为刺激经济复苏,我 国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建筑行业景气度逐渐回暖,涂料行业开工率从 2020 年初 的 30%增长至 2021 年 10 月的 53%。涂料行业的景气拉动了钛白粉需求提升, 叠加钛白粉出口大幅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


美国新建住房销售高速增长拉动我国钛白粉出口增长。2020 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建筑业 PPI 持续上行;同时美国新建住房销售高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钛白 粉的需求。2020 年我国钛白粉出口约 121 万吨,超过我国 2020 年全年钛白粉 产量的三分之一。展望 2022 年,在美国基建需求持续复苏背景下钛白粉需求有 望持续增长,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2.3.3、近两年钛白粉新增产能有限,22 年产能释放有序


我国钛白粉未来新增产能主要为氯化法。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 产国,2020 年国内产能 423 万吨,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国内钛白粉生产以硫酸 法为主,产能占比 88%,氯化法产能占比 12%,而全球硫酸法、氯化法产能占 比分别为 45%、55%。对标全球来看,我国氯化法产能占比较低,发展前景广 阔。在环保要求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氯化法产能将成为钛白粉市场的主要增 量。


短期行业或将维持紧平衡状态。近年来,我国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不断取 得突破,产能不断提升。因三废少、产品性能优良等特点,未来新增产能多采取 氯化法生产工艺。2021 年全年我国钛白粉新增供给有限。





3、能耗双控限电限产,有机硅、纯碱、磷肥、草甘膦行业龙头优势明显

3.1、 能耗双控政策频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发改委出台进一步方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9 月 16 日,发改委出台《完 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中提出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并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方案明确了能耗双控在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 命,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近期云南、江苏、内蒙古、陕西、青海、广东、贵州等多个省份(市、 自治区)相继发布相关限电限产政策公告,严控高能耗行业的生产。政策的具体 限制手段有直接限电、节能监察、生产降负、审批暂停等形式。





化工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优势将更为凸显,具有更高的配置价值。在能耗 双控、限电限产背景下,化工行业中部分高耗能子行业的产能放量受阻,供给端 趋紧。与中小企业相比,龙头企业往往拥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业链一体化等优势, 得以充分利用能源,能效水平高于行业平均值,在汰劣上优的产能置换过程中能 够进一步凸显优势,通过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将有所上升。


3.2、 金属硅供应偏紧,有机硅价格大幅上行


能耗双控政策推行,导致金属硅货源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行。以昆明地区 所产的 553#金属硅为例,根据 iFinD 数据,截至 10 月 21 日,553#金属硅报价 为 33500 元/吨,较今年年初价格上涨约 169%。



金属硅价格的大幅上行从成本端进一步推动有机硅价格上行。国内有机硅 DMC 价格在经历了 2021 年年初的快速回调后大幅上涨。截至 10 月 21 日,根 据 iFinD 数据,国内有机硅 DMC 价格已达 6.03 万元/吨,相较于今年年初上涨 约 193%,为近十年以来的最高价。


受益于光伏行业的持续景气,有机硅需求端确定性有所上升,供需格局将进 一步偏紧。光伏装机量的强劲增长为光伏新能源用有机硅产品的需求提供广阔增 长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从 2020 年的 253GW 增 长至 2025 年的 693GW;新增装机量从 2020 年的 48.2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110GW。





3.3、 江苏大幅限电限产,纯碱供需格局进一步偏紧


纯碱行业是高碳排放、高能耗的行业,电费约占产品价格的 3.6%,在能耗 双控的背景下产能受到限制。我国现有纯碱产能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青海、 山东等省份。


限产限电政策叠加检修,局部纯碱市场供应紧缺。除限产限电政策外,近期 纯碱企业检修、停车较为集中,同时部分企业受天气、限电以及装置故障等因素 的影响降负荷生产,因此近期纯碱厂家整体开工负荷不高。截至 10 月 21 日, 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的市场均价分别为 3678、3681 元/吨,较今年年初价格上 涨分别约 185%、157%。后续纯碱供不应求的态势还将持续,加之多数企业封 单不报价,国内纯碱市场价格或将继续走高。





我国纯碱未来新增产能较少。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目前我国现有纯碱产能 3416 万吨。预计 2021 年将新增 44 万吨纯碱产能,其中金昌氨碱源化工和晶昊 盐业分别增产 20 万吨/24 万吨,连云港碱业 130 万吨纯碱产能将于 2021 年年 底淘汰;预计 2022 年共新增 85 万吨/年纯碱产能,其中安徽红四方、安徽德邦 分别新增 25/60 万吨/年;预计 2023 年新增 360 万吨/年纯碱产能,均来自远兴 能源,南方碱业淘汰 60 万吨/年的产能。综上所述,至 2023 年我国纯碱产能将 有 3715 万吨。


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玻璃是纯碱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平板玻璃、日用玻 璃以及光伏玻璃的需求占纯碱下游总需求的 71%,其中平板玻璃是其最大下游 应用领域,占比约 46%,平板玻璃主要为浮法玻璃和压延法玻璃。供给侧改革 叠加环保监管趋严,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新增产能受到约束。但是由于房地产竣 工面积有所修复,玻璃需求增加,行业景气度上行带动供给增长。2021 年浮法 玻璃新增点火/复产产线的日熔量为 11850t/d,由此增加了部分重质纯碱需求。





光伏玻璃充分受益于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与 2021 年 7 月 20 日,工信部 出台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为保障光伏新能源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办法》 明确了光伏压延玻璃不实行产能置换,但是新建项目应召开听证会,项目建成投 产后企业履行承诺不生产建筑玻璃。随后,多家企业制定扩产计划,预计 2021 年我国新增光伏玻璃产能约 17490t/d,并集中于 2021 年下半年投产。未来短 期内光伏玻璃产能扩产潮将持续,有望大幅提升纯碱需求。


3.4、 环保限产叠加需求复苏,磷肥和草甘膦迎来蓬勃发 展期


磷矿为稀缺资源,且生产过程受到环保等因素制约,导致磷矿下游产品供给 受限。同时云南省限产限电使得黄磷产量也严格受限。与此同时,磷肥和草甘膦 下游需求旺盛,供需错配,迎来行业景气周期。





3.4.1、全球磷矿石资源储量较为集中,我国磷矿石供不应求


我国存在着磷资源危机。据美国地调局(USGS)2020 年数据,全球磷矿 已探明储量约为 710 亿吨,2020 年全球磷矿石总产量为 2.21 亿吨,按目前消耗 速度静态计算,全球磷矿探明储量可使用 300 年左右,整体来看,可基本保障 社会生存发展需求。尽管全球磷资源储量广泛,然而资源分布却极不均衡。根据 USGS2020 年数据,全球磷矿探明储量占比第一的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占据了 全球探明储量的 70.4%,虽然中国储量占比排名第二,但磷矿探明储量仅约为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整体的 1/16。同时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占比却与储 量占比并不对等,2020 年中国的磷矿石产量约为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的 2.5 倍。如果长期保持极高的磷矿石产量,根据估算我国的磷矿石资源保障年限仅为 36 年,存在有一定的磷资源危机问题。





3.4.2、环保限产限制磷肥供给,海外出口增加提振需求


2021 年以来,国内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价格产品价差扩大,近期有所缓和。 截至 2021 年 10 月 21 日,国内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70.5% 和 50.7%,产品价差回到年初的位置,分别同比下降 23.6%和 86%


环保政策的推动下,磷铵供给端收缩明显


磷矿石限产减产将推动下游磷肥等产业产能出清,不具备磷矿资源的下游磷 化工企业将面临较高的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渐退出,磷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 升。膦铵对磷矿的单耗为 1.6-1.85 左右,因此磷矿价格每上涨 50 元/吨,磷铵 成本就要相应上调 80-100 元/吨。在磷肥成本增长的巨大压力下,无法自给磷矿 的生产商就面临着产能出清的风险。





海外需求提升,磷铵出口量同比增加


2013 年开始关税明显降低,由此促进了我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出口量的 明显增长。进入 2021 年,面对海外磷肥需求的提升,我国磷铵出口量有了一定 程度的增加。2021 年 1-9 月,我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出口量分别为 132 万 吨和 190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53.3%和 38.8%。


3.4.3、环保政策驱动成本端增长,草甘膦行业继续向好


草甘膦的价格自 20 年下半年开始增长迅速,已突破历史新高。受成本端黄 磷和甘氨酸价格上涨推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以及供给紧缺影响,草甘膦价格 自 20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草甘膦 21 年 10 月均价 7.12 万元/吨,同比上涨 188.3%,较 21 年 1 月均价上涨 149.2%。





草甘膦供给稳定,行业产能增量有限


目前我国草甘膦供给稳定,近 5 年产能没有明显变化。2020 年的产能为 73 万吨,产量为 56.2 万吨,同比减少约 4%。2019-2020 年由于江西金龙退出 2.5 万吨产能,导致我国草甘膦的产能实际净增长仅有 5000 吨。2022 年湖北兴发 将在内蒙古新增 5 万吨的产能,而其他工厂并没有相应的扩产计划,预计总产能 为 78 万吨。





下游需求复苏,以出口消费为主导,未来需求旺盛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对草甘膦的出口起到拉动作用。目前全 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带动了我国草甘膦出口的增加。2020 年全球出 现了粮荒,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快速增长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美国和巴西的 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在 20 年 4 月以来均迎来了显著的增长,相应的除草剂草甘膦 的出口量也将相应提升。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为半年左右,未来 1-2 年草甘膦 需求将增加。


4、LCD、OLED、光刻胶吸引力依旧,海运价格回调轮胎企业盈利可期

4.1、 国产化加速,液晶材料景气周期有望持续


韩国产能逐渐退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2015 年以来,韩国 LCD 厂商三星、LGD 等不断淘汰 8.5 代线及以下的世代 线产能,而高世代线产能投资力度有限,因此韩国产能在全球占比不断下滑。根 据市场研究机构 DSCC 数据显示,2021 年世界 LCD 和 OLED 面板总产能将增长 10%至 385 百万平方米,2022-2025 年的年均增速将在 3%-5%。中国大陆的面 板产能份额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53%增长到 2025 年的 71%,LCD 电视面板产 能在 2020-202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9%,中国大陆面板产能的年均复合增 速将达到 11.4%。





近年中国大陆高 LCD 面板世代线产能扩建进程明显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未来两年高世代线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几家龙头企业,中国大陆厂商 将占据明显产能优势,并伴随着海外厂商低世代线产能的逐渐淘汰,LCD 面板 行业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


LCD 产能扩张提振上游需求,液晶材料迎来市场上升期


目前全球混晶市场主要由国外企业把控,主要生产者有德国 MERCK、日本 JNC 和 DIC 等,三家形成了严密的专利防护网以实现垄断目的,其中德国 MERCK 在高性能 TFT 混合液晶市场上领先地位显著。依据八亿时空招股说明书数据, 2018 年全球市场混合液晶需求量为 757 吨,德国 MERCK、日本 JNC 和 DIC 合 计达 80%以上,混合液晶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DIC 及八亿时空在 LCD 方面专利申请(包含已授权和已公开在审的发明专利) 数量情况显示:MERCK、日本 JNC 和 DIC 在 LCD 显示方面专利数量明显多于 国内龙头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与国外领先企业仍存在差距。





八亿时空 100 吨显示用液晶材料有望于 2021 年年底投产,到 2021 年底国 内混晶产能或将达到 400 吨/年,国内仍有数百吨需求缺口,未来五年混晶材料 国产替代大有可为。下游 LCD 面板出货面积仍处于上升趋势,混晶材料中长期 市场空间增长仍然可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 厚积薄发,OLED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我国 OLED 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产替代进程正稳步推进,未来发 展前景良好。其中在产业链上游的 OLED 发光材料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 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但国内已有少数企业取得技术突破,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 国内企业出现;在 OLED 面板制造领域,目前韩国仍是拥有最多 OLED 产能的 国家,但随着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企业近年来不断扩产与产能的逐渐释放,预计 到 2022 年,中国有望取代韩国成为 OLED 面板最大的供应来源。



4.2.1、需求驱动发展,OLED 面板国产化稳步推进


降本效应与需求拉动,我国 OLED 面板行业高速发展


我国 OLED 行业高速发展,OLED 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 年我国 OLED 出货量合计 8.5 亿片,同比增长 11%,增速有所下滑,但 2015 至 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1%,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 比最大,出货量达到 7 亿片,同比增长 11%;电视产品增长最为迅速,2015-2020 年 CAGR 高达 86%,2020 年出货量为 9.43 百万片,同比增长 49%。


我国 OLED 面板降本显著,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我 国 OLED 面板行业成本持续下降,成为了我国 OLED 行业高速发展的推动力量。 OLED 面板成本下降使得其应用逐渐从高端设备向中低端设备渗透,大尺寸面板 领域,OLED 面板与 LCD 面板的价差也正不断缩减,导致市场对于 OLED 大尺 寸面板的需求快速上升。





我国 OLED 需求不断增长,OLED 面板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已 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消费国与出口国,下游终端应用市场 快速发展,使得我国 OLED 面板的需求不断提升。2019 年,中国手机、计算机 和电视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 90%、90%和 70%以上,均稳居全球首位,OLED 面板下游终端应用需求旺盛。而全球 OLED 面板供应来源主要分布在韩国,国内 OLED 面板总体产量不足,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根据 Omdia 预测,OLED 显示屏将不断侵蚀 LCD 显示屏的份额,到 2021 年,全球 AMOLED 面板在智能手机的应用占比有望达到 40%;长期来看,柔性 AMOLED 将成为应用的主流。





政策利好与技术突破,OLED 面板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政策利好推动国内 OLED 面板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 OLED 技术相关政策来推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加 快了 OLED 产能的建设与释放,以京东方为代表的 OLED 面板厂商近年来产能 快速释放。我国大陆OLED面板全球份额不断提高,国产替代稳步推进。我国大陆OLED 面板产能近年来快速扩张,国内产能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4.2.2、突破技术壁垒, OLED 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


技术专利高壁垒,OLED 终端材料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


整个合成链中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是将材料升华提纯至电子级的过程(升华 提纯)和将成品材料涂覆至基板上的过程(真空蒸镀或旋涂印刷),拥有较高的 技术和专利壁垒。目前全球 OLED 升华后材料的供应权主要还是集中在韩国、日 本、德国及美国厂商手中。


目前,OLED 终端材料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日本出光兴产、德国默克、美国 UDC、陶氏化学、韩国德山等。其中,OLED 发光层材料领域,红色与绿色发光 材料由美国 UDC 和陶氏化学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蓝色发光材料则由日本出光 兴产与德国默克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OLED 升华过程的核心专利技术目前主要掌握在韩国(德山、斗山)、日本 (出光兴产)、德国(默克)、美国(UDC、陶氏化学)手中,且这些国家对专 利权极为看重。虽然我国目前已在 OLED 粗单体升华领域发明了不少相关专利技 术,如 OLED 升华前材料预提纯办法、OLED 提纯设备加热内炉制作方法、OLED 提纯设备自动送料机制作方法等,但核心专利壁垒仍然是制约我国在 OLED 升华 后材料布局的主要因素。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 OLED 材料市场,国产化进程加速


中国是全球 OLED 中间体和粗单体的主要生产国,诸如万润股份、瑞联新材、 濮阳惠成、阿格蕾雅等一系列企业均在 OLED 中间体和粗单体上实现规模量产并 进入全球 OLED 材料供应链。





但我国在 OLED 发光材料的生产这一领域仍与国外有很大差距,目前存在着 升华速率低下、单体材料纯度不高、工艺繁琐、升华周期长规模小等一系列技术 难题,研究升华技术难点、努力寻求真空蒸镀技术突破是我国 OLED 材料生产企 业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经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不懈努力,国 内终于在升华材料方面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奥来德在多种升华后发光材料上实现 了技术突破,并成功自主研发生产了国产蒸镀机蒸发源;万润股份在光学匹配层 (CPL)材料和 TADF 绿光单体材料方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产品正处于下游 客户验证阶段,产品放量在即。


未来,在下游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需求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诸如奥来 德、万润股份、瑞联新材、濮阳惠成、阿格蕾雅等一批国内 OLED 材料生产商有 望在扩大自身中间体和粗单体市场份额的同时,补全国内 OLED 在单体材料生产 上的短板;在强化中国 OLED 材料自主生产体系的同时,提升公司的全球市场竞 争力和盈利能力。


4.3、 全球供应短缺叠加需求增长,光刻胶国产化进程不 断加速


4.3.1、承接日韩产业链转移,面板用光刻胶进入高速成长期


新增高世代线面板产能持续促进面板光刻胶需求。随着全球高世代线陆续投 产,上游面板光刻胶需求稳定增长,全球 2015 年面板光刻胶市场规模突破 19.57 亿美元, 2020 年达到约 23.7 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达到 10.2 亿美元约 66.3 亿元,随着面板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面板用光刻胶市场持续高速扩张。





大陆企业正在面板光刻胶细分领域取得突破,目前晶瑞股份和北京科华微已 经在触控屏光刻胶实现量产;北京科华微和飞凯新材在 TFT-LCD 正性光刻胶实现 量产;晶瑞股份在 TFT-LCD 正性光刻胶进行产能建设。雅克科技也通过参股及兼 并收购的方式迅速实现技术与产能突破。


4.3.2、全球供应短缺,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不断提速


目前光刻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内 IC 光刻胶企业 目前仍然还不成熟,很难作为“proven”的材料参与到芯片制造企业的研发环 节。但随着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 业参与到光刻胶的合作开发进程中来,光刻胶国产化正在不断提速。





4.3.3、晶圆代工产能扩张,国产半导体材料加速进口替代


近年来中国晶圆代工产能迅速扩张带动国产半导体材料需求高增。根据 BCG 的预测,2020 至 2030 年期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复合增长率约为 4.6%, 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产能增速最快,预计 2030 年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产能占比 将达到 24%,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全球数字化程度的提高、5G 技术 的部署等是保持上升趋势的主要驱动力,芯片出货量增加、晶圆厂扩产,叠加先 进的工艺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处理步骤而加速半导体材料消耗,使得半导体材 料市场扩张迅速。中国台湾是近十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市场,2020 年半导 体材料市场的收入高达 124 亿美元,中国大陆凭借政府的大力投资、积极的产 能建设等超越韩国,于 2020 年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材料市场。





4.4、 海运价格存回调预期,轮胎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4.4.1、海运价格回调,轮胎企业盈利可期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自 2020 年上半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出口 集装箱运价指数即开始持续上涨。虽然在 2021 年 2-4 月期间,出口集装箱运价 曾出现暂时性的回调,但随后又迅速开始攀升。近期,由于国内的能耗双控政策 影响,大量企业开始限电限产,导致出口集装箱需求下滑,同时叠加淡季的来临, 部分航线的海运价格开始出现降低。截至 2021 年 10 月 15 日,上海出口集装箱 运价指数为 4588.07 点,较前一周指数下滑约 1.3%。


当前海运价格已出现回调倾向,加之轮胎生产原材料价格有望趋于稳定,以 及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轮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望趋于稳定,从而促使轮胎企业 的盈利能力回升。





4.4.2、汽车产量回暖,保有量不断提升,下游需求有望反弹


轮胎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新车新增需求,对应配套胎市场;2) 旧车更换需求,对应替换胎市场。在经历 18、19 两年新车产量的连续下滑后, 20 年新车产量迎来了提升。20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 2.81 亿辆,同比增加 8.01%, 带来了配套胎市场极大的需求空间。


4.4.3、全球轮胎行业集中度高,我国轮胎企业发展迅速


全球轮胎行业集中度高。根据美国《轮胎商业》2020 年公布的世界轮胎厂 商排名(按销售额计算,下同),行业排名前三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占 据了约 37.8%的市场份额。从 1996 年至 2019 年间,行业 75 强的收入占比一 直保持在 94%-98%之间,国际三大巨头公司市占率呈下降趋势。





我国轮胎企业发展迅速。据美国《轮胎商业》杂志公布的世界轮胎厂商排名, 2019 年全球 75 强轮胎企业中,中国轮胎企业共有 34 家(含中国台湾 5 家),总销 售额达 292.6 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体销售额的 18.58%,市场占有率相较于 2000 年大幅提升,中国企业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国内中小轮胎企业不断出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轮胎产能集中于山 东东营,企业之间互保互贷严重,2015 年轮胎行业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产能过 剩局面,产量下降,受担保企业拖累出现资金链断裂,叠加环保趋严,中小企业 加速出清,进而带动国内轮胎产量下滑。与此同时,国内龙头轮胎企业不断扩产, 市占率逐年提升。我们统计玲珑轮胎、赛轮轮胎、三角轮胎、双星轮胎、佳通轮 胎、风神轮胎、贵州轮胎、通用股份 8 家上市企业销量占比,其在全国销量占比 从 2016 年的 14.9%增加到 2020 年的 20.9%。





4.4.4、双反与贸易摩擦致使轮胎出口难,企业纷纷布局海外


受欧美双反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轮胎出口困难重重。2014 年美国提出双 反(反倾销与反补贴)以来,中国轮胎出口就开始停滞不前,从半钢胎到全钢胎, 从中国大陆到泰国、韩国等东南亚地区,美国不断启动双反调查,给中国轮胎企 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龙头企业纷纷海外建厂,规避双反及贸易摩擦影响。由于双反及贸易摩擦, 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海外建造工厂,如玲珑、赛轮。海外工 厂的效益也大幅好于国内工厂。2020 年,玲珑在海外的工厂,营业收入占比不 到 28%,却贡献了企业接近 72%的净利润,其海外工厂的 ROE 高达 26.4%, 远超企业整体平均 ROE13.4%。





海外税收政策下,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例如,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给泰 国玲珑颁发的鼓励书,泰国玲珑可享受于产生业务之日起八年内免交 20%的泰 国企业所得税,五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这一优惠政策使得泰国子公司毛利率 显著高于公司总体毛利率,为整体毛利率提升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