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海南西瓜代办电话号码(2020年海南西瓜代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凭借蓬勃发展的冬枣产业,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下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而这个号称“中国冬枣第一村”的黄河岸边的小村庄,却曾经是省级贫困村。


小冬枣变成了致富果


“渠烂、坡断、路不平,辛苦一年没收成,花钱全靠打短工代办,村里有地不能种,外出包地去谋生。”这首顺口溜道尽了20世纪90年代小坡村人的心酸。小坡村地处黄河岸边,全村968户4200口人,总共有1.5万亩可耕地。岸上的5000亩口粮田地处洛惠渠灌区末端,渠道年久失修,农作物产量不高。其余上万亩河滩地,由于盐碱化严重2020年,排水不畅,常年撂荒。


1998年,薛安全被推选为小坡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会班子和党员队伍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积极寻找致富门路。村党支部先后邀请北京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进行土壤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后,下定决心在黄河滩发展枣产业。


薛安全率先承包滩地试种雪枣。由于地下是苦咸水,枣树成活率很低,薛安全就从3公里外拉水,一桶水、一棵苗地用“甜水”冲碱,当年枣树成活率超过八成。认准了致富路,村支部号召全村24名干部,每户在滩地里承包10亩地种枣,干给群众看。听说市场上冬枣价格高,薛安全又自掏腰包,购买了冬枣苗,免费发给全村种植户。通过高接换头技术,将成活的枣树全部换成了冬枣品种。


为给产业打好基础,小坡村先后争取到了47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引洛河水下滩工程,新修了800米的引黄斗渠,衬砌渠道17.6公里,架设了10公里高低压线路,增设了4台变压器,彻底解决了滩区灌溉问题。


2007年冬天,薛安全又带着村干部,西瓜拿着电钻下了地海南,钻开地面的冻土,打出窝子,准备给小坡冬枣穿上“雨衣”,来对抗关中地区每年都会出现的“秋淋”天气。之后,全村冬枣面积迅速扩大,小冬枣变成了小坡群众的致富果。


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把枣树请进大棚,不仅解决了裂果难题,又提前了上市时间,提升了果品品质,小坡村党支部号召全村党员干部带头上钢架棚,树样板,推动冬枣产业上档升级。尝到甜头的小坡村群众主动尝试双膜温棚、钢架棉被棚、温室大棚栽培,设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小坡冬枣每年5月初就能在全国率先上市。直到国庆、中秋节前,连续5个月,市场上都能见到优质大荔冬枣。


2009年8月,小坡村成立了冬枣合作社,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提供仓储、销售服务,统海南一引进新品种2020年,培训新技术,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小坡冬枣品牌。如今,合作社成员也已由当初的9人增加到480户,小坡冬枣种植面积突破代办了1.5万亩。


干部就得干,带着群西瓜众干。冬枣产业热火朝天,让颗粒无收的盐碱滩,变成了小坡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电话号码


为让致富产业覆盖到每个农户,小坡村党支部从大荔县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争取到170万元惠农贷款,开展产业扶贫。村里有10多户贫困群众自身无贷款能力,村支部组织支部委员带头担保,帮他们建起了大棚。村里的种植大户、农技专家、瓜果代办组成了党员科技帮扶小分队,全天候,手把手电话号码为种植冬枣的贫困户教技术,解难题。


“头一年卖了17万多,第二年19万多……”靠着10亩冬枣大棚,村民张夏存连续供了两个孩子上大学。“如果不是这几亩枣树,连想都不敢想。”张夏存说。


当初河滩地每亩每年10块钱没人承应,到现在800块钱还包不到手。小冬枣帮助小坡村拔掉了穷根,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如今,小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做起了农旅融合大文章。坐着火车游枣园,成了大荔乡村游的保留节目,小坡村冬枣小镇成了“网红打卡地”,小坡村万亩有机冬枣示范园也成为集冬枣生产、交易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有机高效生态园区。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2日 02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