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三轮驱动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阜新市工商局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智慧与担当,全力打好“放管服”牌,激活了市场活力,平均每天诞生45个老板,新增4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省内名列前茅。积极探索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让无数小微企业重现生机与活力。
放:简政放权
降低准入门槛
“再过十几天,就能来这里采摘草莓了。”在位于彰武县兴隆山镇的农业示范区内,辽宁晨曦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珊高兴地说,历经两年发展,“晨曦”已经兴建299个大棚,形成葡萄、蔬菜、瓜等五个产业园区。
李珊将这一硕果归功于彰武县市场监管部门。“现在办照特别省事,不用来回跑了。”李珊说,“晨曦”是2015年3月20日递交材料申办公司,不到一星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工商部门高效率快节奏服务市场主体,早在2014年初就初见端倪:阜新市开始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来又不断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阜新市工商局企业新市注册分局负责人甄勇说,为了让群众办事不再摸不到头绪,工商窗口率先实行“导服四步法”。第一步是“说清楚”,工作人员对办照所需文件、易出错地方、签字盖章等事宜介绍得一清二楚;第二步是“建联系”,与办事人建立“双向联系”;第三步是“早介入”,手把手指导办事人员填写表格,完善办照材料;第四步是“先安排”,争取使企业在受理当天就拿到营业执照。
很多企业反映“起名难”——以往在名称预先核准环节,企业需要预先起几个名称,到工商(市场)管理部门核名营业执照时,常常发生名称重复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从12月1日起,阜新放宽企业名称登记制度,企业可通过网络实行“自助查重,自主申报”,有效破解了企业“出生容易起名难”的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一系列改革红利刺激了社会投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7426户,平均每天诞生45个老板。
几乎零门槛的市场准入也催生一种新情况,有的企业虽然登记注册,但是没有开业经营成为“休眠企业”。让企业进得来出得去,从6月1日起,阜新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新的市场退出机制,未开业或者无债权债务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内资合伙企业都可实行简易注销。
工商部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管: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放开不等于放任,完善法治经济和市场规则,需要放管结合,政府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12月初,阜新市石油工具厂阜新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赶制吉林省一家油田的订单。受国际油价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国内油田开采新井减少,很多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厂家遭遇销售寒冬。阜新市石油工具厂的王特说,我们厂之所以市场销售稳步增长,是因为我们有“尚方宝剑个体”。今年6月,吉林省一家油田发出招标公告,采购“桥塞系列产品”,当时,国内十几个厂家参加投标,在产品质量不相上下的情况下,阜新市石油工具厂凭借年报辽宁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这个“烫金名片”成功中标。
合同监管作为工商及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新市就是契约经济,合同是市场交易行为的载体。近年来,阜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为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的法宝。尤其是2014年5月1日新修订的《商标法》颁布实施后,使阜新企业对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情有独钟。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户,总数达到14户,在省内名列前茅。
阜新市工商局从“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坚持“宽进严管”,持续推进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全年年报公示企业达到13699户,占应公示企业数量的90.28%。同时,开展“双随机”抽查,以限制权力任性,避免过多过滥检查干扰企业。今年,阜新市工商局完成了998户企业和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双随机”抽查。
在抽查时,工商部门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不按规定公示信息或公示信息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形,相关企业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各项评比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工商部门还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推行联合惩戒制度、信息归集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可以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阜新市工商局大力推广网格化监管、痕迹化监管和协同监管。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网络市场监管,完善和优化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强化线上线下监管。全力开展“红盾网剑”“红盾护农”“红盾国V净油”行动,严厉打击商业贿赂、限制竞争、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及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违法行为。
服: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在简政放权过程中,一部分权力被取消和下放,阜新市工商局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个体环境,促进市场繁荣为抓手。本着“注一件商标,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原则全面实施商标战略。重点围绕“五大产业集群”“玛瑙之都”“沈工商户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等“工商户七大领域”实施商标战略。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平安地村有个骆驼山庄园,庄园产的盒装红薯、粉条等农产品很受青睐。负责人李园园将产品热销的原因营业执照归结为:一是农产品没有污染,入口安全;二是有自己的品牌。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像李园园这样抓住商标品牌效应的不在少数。截至12月底,阜新市拥有注册商标2680年报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辽宁省著名商标59件,阜新市著名商标165件,国际商标注册5件,涉农商标395件,集体商标9件。
小微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融资难。阜新市工商局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利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专用权质押,盘活无形资产,解决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问题,受到小微企业的好评。
“要是没有工商局牵线帮着做动产抵押,企业怕是早就倒闭了。”阜新双橡工矿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帅发出由衷的感慨,今年该企业用机器设备等动产抵押贷款4000万元,让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据统计,阜新阜新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今年通过开展银企对接、信用担保、商标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为102户小微企业融资21.0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一倍还多。
“近期企业有啥困难没?还需要我们提供点啥服务吗?”这是彰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兴隆山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刘勇刚见到李珊时所说的第一句话。看似见面时简单的寒暄,却从侧面印证了工商部门真情服务的初衷。
在登改、监管、服务的征途中,阜新工商和市场监管人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迎接新的挑战,再铸事业辉煌。这是履职的使命,也是时代的重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