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中信香港卡支持银证吗(中信香港卡激活)

原创: 新经济IP 新经济e线 今天


传言甚嚣尘上。









日前,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的消息再度流出。据券商中国记者多方求证后称,并未证实或证伪该传言,不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券商牌照放开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e线注意到,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节奏有明显加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项具体措施及时间表,包括放松外资在各金融领域的持股比例限制。



今年3月2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证监会近日依法核准设立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证监会将继续坚定落实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



此前于2018年4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内容包括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等。同年11月30日,证监会正式核准UBS AG增持瑞银证券至51%,成为我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因此,摩根大通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也成为了继瑞银证券之后今年两家新晋获批的外资控股系券商。



实际上,摩根大通和瑞银都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综合金融集团。截至今年3月,仍有17家合资证券公司正在排队申请设立。无疑,国内券商牌照放开意味着投行战火已经点燃。



那么卡,宇宙第一大行涉足券业以及国际大行布局中国证券行业将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又将怎样改变已有的竞争格局激活,A股“主战场”的话语权究竟将如何分立?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表示,从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中资券商仍然具有经纪和资本中介业务的本土优势,对接企业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更“接地气”。而外资支持券商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套保服务及境外融资、跨境并购等业务方面更具竞争力。



但不得不承认,国际大行进入我国证券业也将带来巨大挑战。长期浸淫海外资本市场“惊涛骇浪”的大型投行在经营风格上与内资券商存在极大差异,行业竞争生态或将有较大改变。



银证混业渐行渐近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海外主要经济体的金融行业均已是混业经营模式,交叉销售和“金融超市”式服务是他们的经营特点。因此,从外资机支持构的需求及公平竞争的角度,我国资本市场及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将会推动国内金融制度以及主体作出相应改革。









业内普遍认为,在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允许内资银行控股券商是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维护金融安全的有效手段。在金融业开放的同时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内资银行控股券商打造证券行业“压舱石”或是良策。



尤其是,已有外资商业银行获批在国内控股券商,从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的角度,内资银行需要有同等的机会进入证券行业。截至目前,政策层面逐步松绑,银保混业基本实现,银证混业仍未放行。



新经济e线观察到,当前也存在三种银证混业经营情况:首先,平安、中信、光大集团公司以特批的形式形成了具备金融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银行作为其集团版图当中的一个核心产业,与其他分支发挥协同效应;其次,通过海外分支机构经营券商业务。



此外,还有几个特例,分别包括中国银行持有中银国际证券37.14%股权;兴业银行通过兴业国际信托间接持有华福证券4.3卡5%的股权;交通银行通过其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子公司交银国际间接收购了华英证券33%的股权。



赵然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监管体系已经全面升级,发展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及监管体系为银行控股券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018年,“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此举也宣告了宏观审慎政策权限基本上已划入人行,双支柱更加清晰完备,并且对微观审慎监管也有参与。银保监会、证监会则专职微观监管职能,包括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以及消费者保护等行为监管的内容。而宏观与微观之间,以及“一行两会”与其他有关部门间的协调则由金稳委负责,共同构成“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系。



“一方面,与证券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在资产投向上无法进入股票交易市场;在融资端,股票承销对银行而言是一片无法涉足的‘处女地’。”赵然称。“因此,无论从客户需求角度还是营业自身发展压力来看,商业银行控股券商有其内在合理性。”



另一方面,控股券商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提供新的盈利点,通过业务协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忠诚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仍未出现实质性拐点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质量加速恶化。后利率市场化时期,数次降息加上负债成本刚性,息差收窄。



同时,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的投融资需求走向多元化、客户定位更为明确的非银机构、理财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等竞争主体队伍不断扩大,银行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金融脱媒压力。



以美国市场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放缓,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了银行的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的平均降幅超过了存款利率的降幅,导致银行的存贷利差变窄。存贷利差收窄及竞争加剧导致大量银行破产倒闭。



因此,“应运而生”的美国金融混业经营不仅增强了美国商业银行抵御经济周期的能力,带来非息收入的稳步攀升,还大幅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并超越利率市场化之前的盈利水平。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通过打造“金融超市”重新打开规模和利润的增长空间,资管和投行撑起盈利“半边天”。



此外,赵然预计,并购现有券商或是银行进入证券行业的最佳路径。其理由在于,商业银行通过收购一家券商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业务条线和组织架构,并购后通过客户资源和网点整合可快速开展业务。目前,银行收购券商最大的限制来自监管审批。



从并购标的来说,可选择的范围较大。且当前整个券商行业仍处于周期底部,大部分券商面临转型压力,尤其是中小券商。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本身就有中小券商整合的需求。



另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2018年经营数据显示,131家证券公司中,未实现盈利的有26家,占行业总数的20%。因此,当前属于收并购的好时机。而且,从收并购交易对双方的影响而言,这种方式对被并购的券商业务开展具有较大贡献;对商业银行而言,规模及营收体量的差异导致收并购交易对银行冲击小,更容易整合。



相比之下,新设券商对商业银行存在一定难度,券商的风控系统、业务模式、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有较大不同,筹备时间以及成本都会比较高。更重要的是,银行和券商在企业经营风格、资本市场文化、激励机制、薪酬体系、团队组织架构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程度地影响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果。



此外,证券行业本身也存在极高的进入门槛。由于体量和客户资源上的差别,银行直接进入证券业对现有券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不仅如此,当前券商行业已经处于存量博弈的竞争格局,大部分客户都已经被现有券商瓜分。这种方式最大的限制来自政策层面,涉及对商业银行法等修订,也涉及一行三会之间权责的分配问题。



综合而言,从难度和效率上看,相比于新设一家公司,内资银行进入证券领域的最佳方式是并购现有的证券公司。同样,从海外经验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业务扩张亦是国际大行开展金融混业,进一步做大市场的主要手段。



外资控股系加速扩容



可见,随着瑞银证券、摩根大通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相继获批,外资控股系券商在加速扩容。而且,不同于前期合资券商投行等单一业务牌照的是,新获批的已逐步放开合资券商的业务范围。








其中,瑞银证券成为国内首家由外资直接投资并拥有全牌照的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大通方面表示,这一控股证券公司的建立将有助于摩根大通进一步加强其中国在岸业务能力,更好地为中国以及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野村控股则称,新的合资公司在成立初期将以财富管理为主香港营业务,凭借野村控股通过面谈进行财富规划的咨询优势服务中国高净值人群。之后,将逐渐建立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以及拓展机构及其他业务,并最终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证券公司。



此前,证监会于今年3月29日披露,星展银行有限公司拟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证监会已接收相关材料。星展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业务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吗亚和南亚,主要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



不过,新经济e线注意到,在外资控股券商之前,我国曾尝试过合资券商模式,主要形式是外资券商与本土券商合作、主要开展投行业务。从实践来看,合资券商表现为水土不服,难以融合。



其中,2013年8月CEPA框架签署补充协议,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在内地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其中股权比例上允许港资、澳资股比最高可达51%,内地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业务范围上允许申请多业务牌照。



在框架范围内陆续新设4家合资券商,分别包括申港证券、华菁证券、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在此期间,部分老牌合资券商陷入发展困境。截至2017年末,共计4家合资券商或转让境外股东股权,或变卖全部股权,退出中国证券市场。



另据Wind 统计的数据,目前11 家合资券商中,除中金公司2017 年各项排名相对靠前一枝独秀之外,剩余合资券商各项指标排名均在70 名之后,低于行业中位数,整体经营规模较小。



2017 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112 亿元,净利润28 亿元,总资产2378 亿中信元,净资产3699 亿元,分别排名12 位、14 位、10 位、15 位。部分公司包括摩根士丹利华鑫中信、瑞信方正等5 家合资券商净利润为负,处于亏损状况,各项指标居于行业末尾。



在CEPA框架下的4家新型合资券商中,2017年仅有申港证券一家净利润为正,剩余3家均处于亏损状况。2017年申港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净利润0.13亿元;华菁证券、东亚前海、汇丰前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59亿元、0.23亿元、0.2亿元,实现净利润-1.63亿元激活、-0.45亿元、-1.77亿元。



究其原因,自营、投行构成营收来源,收入结构相对单一。2017年申港证券自营业务收入2.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8%,利息收入与投行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与5.6%。华菁证券以投行收入为主,2017年华菁证券投行业务收入4855万元,占总收入的82%。东亚前海与汇丰前海均在2017年8月成立,各项业务还尚未开展。



截至目前,上述合资券商正积极申请剩余业务牌照,静待激活全牌照行业红利。2018年11月21日,证监会核准申港证券变动业务范围,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业务线条进一步补充。



对此,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认为,合资券商在国内的实践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主要受限于资产规模小、融合难度大,业务范围限制等。



一是合资券商在总资产和净资产方面均与国内龙头券商存在较大差距,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即使是龙头合资券商的中金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都与国内头龙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有较大差距;二是合资券商境内外股东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境外投行、证券公司重视全球化战略,布局较长远,而境内证券公司关注业绩与成本,双方在经营发展上易产生分歧;三是牌照劣势,优势业务难以发展。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合资券商在经营业务范围上有严格限制,多家券商仅持有投行单一牌照,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无法发挥优势,综合实力较弱。



不过,随着外资控股系加速扩容,这一局面或将得到改观。未来,国内券商牌照全面开放后,竞争差距或逐步缩小。



截至目前,瑞银证券基本取得了经纪、投行、自营、资管、两融的全部牌照,业务线条基本齐全,和国内券商处于同一起跑线。摩根大通与野村东方国际也获得了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三方面业务的牌照。此外,摩根大通还取得了投行业务牌照,野村取得的是资管业务的牌照。



可以预见,外资控股券商一旦获取全牌照,势必将利用股东海外资源开展投行以外更多的优势业务。



以财富管理为例,三家外资券商海外财富管理能力各具特色。瑞银作为财富管理领军集团,AUM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野村多年耕织亚太区财富管理,对于东亚高端人群理财偏好理解更加深入;摩根大通作为美国老牌投行,综合实力雄厚,财富管理能力也不可小觑。



“相比银证国内财富管理业务而言,海外投行财富管理业务链条细分化程度高,私人定制化程度强,不仅能向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能提供各类细致化服务。”陈福表示。



“鲶鱼效应”下话语权分野



新经济e线注意到,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速,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更要直面来自成熟市场顶尖投行更激烈的交锋。









然而,目前的现状在于,证券行业百余家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严重,虽然近年来增量牌照有限,但因为此前券商传统业务如经纪业务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券商业务模式创新较少。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券商生存压力加大。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投资经验丰富、经营模式成熟、“不差钱”的外资控股券商进入后,必将对国内券商形成竞争压力。不论能否克服水土不服,外资系券商“鲶鱼效应”下,国内券业话语权分野将难以避免。



比如,以经纪业务为例,在交易佣金方面,摩根大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在美国提供“免佣金”的服务模式,来争夺客户资源,并将服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摩根大通的这一做法,为国内券商的竞争式发展提供了思路。



随着投资者的逐渐成熟,“质优、价低、服务好”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券商的标准。与外资券商相比,本土券商不具备明显优势,想守住自己原有的地盘,只能表现出狼性的一面,否则很难保住原有市场地位。



此外,随着金融混业的不断深入,证券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各业务板块竞争日趋增多,券商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信托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竞争;券商与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的竞争;券商与公募基金在资金端的竞争等,都使得券商各项业务均面临压力。这也倒逼国内头部大券商在不断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一是银证以华泰证券为代表的财富管理转型战略,其利用自身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占比第一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将经纪业务价值变现,进行财管管理战略转型;二是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机构客户全能型战略,充分利用原有机构客户积淀,通过专业高端的服务,以机构客户为核心,专注托管、资产管理业务;三是以海通证券为代表走多元化金控平台路线,海通证券在券商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务,增厚公司利润。



其中,华泰证券加快了经纪业务架构调整,该业务香港部门并入网络金融部,制定新的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向财富管理转型。3月29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公告称,《关于在高级管理层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获得董事会批准,首次全球选聘职业经理人同步开启。



《议案》披露,根据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公司拟在高级管理层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公司设立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不设总裁、副总裁岗位。拟面向全球选聘若干名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打造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新经济e线观察到,截至目前,从券商几大传统业务转型来看,经纪业务谋求向财富管理和互联网金融双轨转型;资管业务中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成为关键;投行业吗务产业链延伸形成“投资 投行”的大投行概念;创新业务中,衍生品业务、PB 业务、跨境业务等创新转型步伐也在加快。



业内认为,长期来看,境外投行优质资本进入将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配套制度完善和新业务模式发展,同时规模优势凸显将加大国内中小券商的生存压力,市场重组整合预期有望提升。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券商在面临内外部竞争的过程中谋求转型,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坚定的执行能力、精细化的业务模式、专业的人才队伍,以此寻求差异化竞争路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