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食品加工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食品工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划分为四大类)

都市消费者对预制菜并不陌生,在传统的即食食品、即热食品之外,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预制菜新品类日渐走俏,据天猫十大新年货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期间,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6倍。



据行行查分析师反馈,餐饮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受益于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中国餐饮收入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达到4.67万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对餐饮业造成巨大冲击,中国餐饮收入规模同比下降15.40%至3.95万亿元,疫情后行业逐渐复苏,2020年10月基本恢复至2019年单月同期水平。


我国预制菜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几年冷链技术快速发展,预制菜行业配送障碍逐渐消除,自2015年之后,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6-2020年我国零售端预制菜行业(包括加工肉类与海鲜制品、加工蔬菜及水果制品、预制餐)CAGR为7.3%,2020年行业规模同比增长9.64%至2422 亿元。



生产模式:预制菜行业生产模式主要分为规模化生产和作坊式生产。


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较少,是行业中较为优质的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需要具备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生产线、完善的销售网络,除了考虑食品的口味,也要结合当代健康理念,采用先进食品加工及保鲜技术。


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小型企业,是行业内较为普遍的预制菜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这类企业不具备自动化生产能力,采用的工艺较为简单,无法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其产品种类相对单一、质量及稳定性较差,食品卫生安全难以完全保障。


预制菜产品质量标准:预制菜产品应遵守国家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卫生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制度,并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目前主要通过生产企业采取自行抽检、第三方送检的方式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生产环节质量控制:预制菜生产企业应设置质量控制人员对生产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处理,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在所有验证、测量和监控均已完成后,制作完成的产品进入包装程序,包装后的产品经金属检测合格后入库。



预制菜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之“农副食品加工业”(分类代码:C1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预制菜企业涉及“C13 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C1353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C1362 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及“C1371 蔬菜加工”。预制菜行业具有以下特征:


季节性:预制菜产品主要原材料为肉禽及水产,由于食材供应存在季节性差异,部分产品供应受到季节限制。另一方面,在元旦、春节、元宵等中国家庭团圆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半者在选购产品时也会受习惯影响,偏向于选择含有时令蔬菜的预制菜以简化做饭过程,丰富餐桌菜品。因此,行业呈现出一定季节性特征。


区域性:我国预制菜行业存在较大的区域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土壤、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物产各异,长期以来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中餐具有众多菜系。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居民饮食结构也会相应产生差异,因而预制菜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征。


周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饮食要求的提升,预制菜产品销售量逐步提升。社会经济环境对整体消费有一定影响,客观上也会影响到预制菜的消费,但行业整体处于上升区间,周期性不明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