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个体户在粤税通怎么交社保(个体户营业执照)

梅州全力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受访者供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营商环境的优化,让梅州实体经济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受访者供图


“梅州营商环境好不好?”


“好,但还可以更好。”从走出去到回乡来,在外经商40多年的张铭直言,企业项目落地,无非就考虑两个环境,一个是硬件投资环境,一个是软件投资环境。


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中,梅州居粤东粤西粤北首位。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位列全国292个城市第43位,居进步最快城市榜首。


2021年,梅州营商环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继续保持前列。


肯定的是,近些年梅州营商环境值得“叫好”。良好营商环境产生的“洼地效应”和“聚集效应”,在梅州展现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梅州,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梅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梅州。


否定的是,近些年梅州营商环境“不叫座”。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服务不足、企业出走、人才出走、资源外流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何“叫好”却不“叫座”呢?深究背后,展现出来的正是梅州营商环境AB面。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繁与简


线下通办vs网上能办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上午9时,丰顺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迎来办事高峰期。尽管这样,等候的办事群众却寥寥无几,办事大厅显得些许冷清。


“能够在网上办理的业务,就不用特地跑到现场办理。”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冷清背后的实情。


“通过网上办、预约办和窗口人员微信、电话预约等,实现企业、群众‘零候办’,无需排队。”丰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说,工作人员还将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快、办好事。


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政务服务,是梅州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梅州全面提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提出政务服务“零候办”,实行“即来即办,即办即走,全程网办”。


“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证照联办”“一站式”“一链条”……从“一窗通办”到“一网通办”,不断刷新的词语,都在朝着一个目标推进——让办事变得更加简便。


截至今年2月初,梅州市梳理的4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减率93%,即办件比例90%以上,网上可办理率100%,最多跑一次比例100%。


“要把行政审批事项能上网的都上,做到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亮红灯,警告整改。这一点必须落实,不能随便应付。”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指出,网上办事绝不是赶潮流、搞技术,而是倒逼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切入点。


当前,梅州正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粤系列”移动应用触达工程,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指尖办”。其中,“粤省事”梅州专区可办事项957项,“粤商通”梅州专区可办事项552项。


同时,可以看到的是,梅州正逐步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服务平台,不同层级服务大厅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大厅相结合,建成覆盖全市上下联动、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政务服务体系。2月21日起,梅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实行“大综窗”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一网通办,优化服务,化繁为简,简单来说就是做好营商环境工作的减法。然而,对于不少企业和群众来说,这也可能成为办事流程中的一道加法。


“能直接明确告知办理流程,需要带哪些材料,多久能够办好,哪里能够就近办理,就足够了。不熟悉一网通办业务流程的,还得花一段时间去了解。”一些企业和群众谈起网上办和线下办,直言不在乎哪里办,只在乎办得怎样。


“梅州是一个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城市,网上办事给部分老年人、办事人员设置了屏障。”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多部门信息互联互认程度较低,梅州“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仍未能完全消除,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企业和群众办事重复提报资料的情况就难以改变。


“90后”的张晓宇,自认为是一个资深的“网迷”,时常关注互联网新鲜事物。“网上办事是很方便,也是一个趋势,省时省力。不过可能是梅州的网上通办宣传不够,我一直都不知道哪些业务可以直接网上办理,导致我跑了几趟才搞懂。时间算下来,还不如直接线下办理。”


张晓宇认为,互联网终究是服务群众的渠道,适合上网办的事项要应上尽上,同时要打通网上通办和线下能办的隔阂。“不能因为能够网上办理,就一味指引上网办。需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网上办理、线下办理的利与弊,实现畅通联动高效办理。”


留与走


招商蓄力vs留商乏力


“在梅州蕉岭,我切实感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对企业家的尊重和支持。”说起企业在蕉岭的发展,蕉岭县富路达沥青制品基地负责人张运东满怀欢喜。“全面投产后,基地日生产量最高可达到4000吨,年产值为2亿元,还可与当地水泥企业形成产业链。”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唯有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企业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可以说,营商环境是第一招商资源,成为众多企业投资兴业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不断优化的梅州营商环境,也在释放着招商潜力。


2021年,梅州全市共引进合同项目127个,计划投资额582.0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计划投资额563.2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业内人士分析,一批知名企业的落地,为梅州的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把企业引进来,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留住优质企业、培育好本土企业,更考政府功夫。


现实来看,梅州更加注重蓄力招商,在留商方面乏力。主要体现在考察企业多、来梅企业少,本土化企业向外流出。


问题出现在哪里?营商环境达不到企业需求。


“一些部门不讲信用、不守承诺、不按制度办事、不按政策落实等问题依然存在,还有个别党员干部自我约束不严,喜欢特事特办,常事缓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企业家吐槽说,企业办事往往还要打招呼,老板不见办事部门领导,事情就难办,“虽然这样的现象并不多,但只要有,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制度政策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要体现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更要在企业内外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区域内实现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充分流动、高效整合。


在当前用能指标异常紧张的形势下,梅州市火电、建材等传统资源型工业发展受环保督查、能耗“双控”限制大,企业增资扩产瓶颈多,一些重点项目因用能、环评、用地等制约,未能按年度计划投资建设,一些企业因融资、人才、区位交通等要素影响,未能按照计划进行发展。


“蕉岭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要素,企业不断在以商引商中实现集聚效应。但我们现在也碰到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住的难题,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肖金秀说,企业发展是需要综合考虑的,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限制企业的壮大。


对企业发展来说,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企业发展缺什么?政府部门能够做什么?


在中小企业家黄大军看来,在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融资配套支持政策方面,梅州还需要继续下功夫,尤其是对缺乏合格抵押质押品的无贷款企业。“据我个人了解,融资是梅州部分企业面临的难题,很多企业就卡在融资关。资金链跟不上,企业就难以生存。”


1—2月,梅州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86.92亿元,同比增长11.11%,加权平均利率5.21%,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梅州企业融资主要以债务性融资为主,其中银行信贷授信仍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在固定资产抵押品不足的情况下,梅州企业动产、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尚有较大潜力可挖掘。“民间融资虽然获取难度降低,但是融资成本更高,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找准企业需求,用好政策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强与弱


惠企利企vs全民普惠


“原本我们想放弃缓缴的,怕有滞纳金,也怕操作不当导致后续问题。”面对优惠政策,企业办事不知道怎么操作,广东粤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章先生说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企业有困难,政府来相助。“没想到税务部门知道我们的顾虑后,专程上门指导,让我们安心享受税惠红利!”章先生说,缓缴的税金正好用于解决工人工资和社保问题,也让企业不用放缓产品升级改造的进度。


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府部门如何以“用户思维”当好“产品经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获得感。


找准“用户需求”、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梅州全力打造懂企业、懂市场的阳光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回顾项目从签约到正式动土的过程,威华集团广东盈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茂彬说,“感觉像是按了‘快进键’。”


2021年,平远县创新举措,在广东盈华项目试点推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施方案,准许一批投资规模大、成长性好、引领作用强的优质项目,在满足开工条件,容许企业承诺后,在部分审批文件缺少的情况下,为企业出具规划预审、施工登记等相关函件,允许项目提前开工,以最快速度建成投产。


收到消息的当天上午,吴茂彬立马致电相关部门。当天下午,他便收到了“临时批复证”。“如果没有平远县委、县政府这一创新举措,项目不可能在半个月内实现开工。”


营商环境的优化,本质是一场自内向外的改革。进入新发展阶段,营商环境不再单一地理解为招商引资、企业办事的环境,而发展成为一种普惠环境。


“企字以人为先,作为企业来说,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于我们企业生产的支持与鼓励。但在企业员工方面,周边的配套设施还是有欠缺的。”企业负责人范女士说,企业发展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包含着众多点。


坚持市场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说到底,营商环境无非就是做争取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工作。


“本地招不来务工人员,那企业也是留不住的,发展不好的。”丰顺县开发区规划建设科副科长丘斌认为,营商环境优化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人,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便民惠民。


然而,事实来看,梅州不少职能部门仍停留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阶段,重点提升“放”的效率,“管”的精准度。对于群众的诉求和办事要求,态度出现偏差,并没有做到“进门都是客人、一碗水端平”。


“部分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要意识到便企利企和便民利民都是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不可切分。”业内人士认为,从侧重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向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人才生活环境转变,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梅州仍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黄大军为化名)


■记者观察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突出强调、反复强调,要把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把力量聚焦到“打粮食”项目上,坚持税收导向、就业导向抓招商引资,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提档进位。


把发展重点聚焦到实体经济上,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提档进位,营商环境建设是绕不过,亦必须过的坎。


从“有”到“优”,梅州继续深化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综合评价方面来看,梅州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都在逐步实现“有”到“优”的转变。


从“有”到“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梅州各级政府的共识。当下,如何把共识转化为落实,梅州仍需从细从长进行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


从细做实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相比周边城市,梅州发展资源优势并不明显,要提高城市的发展吸引力,营商环境必不可缺。如今,梅州的营商环境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还是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从细研判,聚焦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全方位多领域把营商环境的“小问题”解决好,让梅州整体营商环境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强。


从长做好营商环境的点点滴滴。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需要干群合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案推进,鼓励举措创新,机制创新,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企业都成为营商环境的建设者、营商环境的受益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