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郑州技术交易市场2023年要助推郑州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0亿,2025年破千亿的目标。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和市场的距离还有多远?破千亿目标背后的底气在哪里?如何实现这一千亿目标?
运行仨月 首批技术经理人即将“持证”上岗
挂牌运营三个多月以来,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在基础性工作上可圈可点。比如:完成了在智慧岛No.1的一个整体的入驻,搭建了一个线下的全要素交易大厅,服务机构聚集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38家服务机构,其中不乏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10余家科技服务业比较发达地方的机构;在开展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工作上,共征集到近3000多条企业的需求,其中有900多条有效的及时需求正在开展对接。
“千亿目标”对河南意味着什么?
从技术走向市场 努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市场找到了科研转化普遍存在的痛点”
让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正确方式,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涉及政策、资金、专利、市场等多个方面,既懂市场需求又懂科研动态的复合型人才——技术经理人的作用日渐凸显。
2020年,科技部颁发了《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建立覆盖培养、管理、考核等各环节的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在逐年递增的技术成交金额背景下,技术经理人的需求趋紧,能力却参差不齐。
“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承担的工作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强调覆盖整个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 贾燕琛介绍,一个完整的转化流程复杂、耗时较长,需要投资人、企业家、技术经理人、律师、技术专家多方协作,作为衔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场的桥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该市场有望为郑州培养500名技术经理人,在理论和实操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水平,弥补郑州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短板。
“市场找到了科研转化普遍存在的痛点。”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表示,长期以来,科研奖励系统和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是两个不兼容的系统,成果转化的技术壁垒较高,做市场的不容易理解或找到合适的科研成果,做科研的缺少市场转化的能力和经验,“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的出现,让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科研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培育技术经理人,首创‘能力交易’,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