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四季轮回到秋分,日夜平分一样长
不知不觉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先来通过东风快递微课堂
和兵姐姐一起认识秋分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
这一天
太阳达到黄经180°
阴阳相半,昼夜均长
寒暑平分,故名“秋分”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过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秋寒一天增一分
小虫子开始封实巢穴
以避寒气侵入
大雁等候鸟则成群结队
从塞北飞往江南
“秋风起,蟹脚痒”
秋分时节,最宜品蟹
此时肉厚肥嫩,味美色香
但螃蟹性寒,要注意适量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此时是桂花盛开的时节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中国人喜爱桂花
赋予了美好吉祥的寓意
秋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要注意早睡早起
饮食上保持凉燥
减轻“秋乏”,充沛体力
秋夜凉如水,山林更显幽
乍逢友人,喜不自胜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诗人贾岛久居山林
得遇知己,畅诉文章
秋风起,秋雨落
最易引人感怀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诗人陆游看到落叶纷纷
吟诗弄赋,怀古慨今
四季各有特色
秋季最为舒爽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
——《三用韵》(宋)杨公远
明月高照,浮云飘散
诗人杨公远小酌几杯
悠然自得
秋分物候现象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旺盛
所以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时节天气变冷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
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加快
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处于干涸之中
小伙伴们了解秋分都有哪些习俗吗
一起来看看吧!
庄秋收
“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秋分日,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时候,瓜果飘香,稻谷归仓,处处铺开秋收画卷,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做三四月的事,到八九月自有答案”,丰收,就是光阴给每一位辛劳者最好的回馈。
放风筝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们不仅放风筝,还要相互比赛看谁放得高。
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人们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图
秋分这天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顺应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时节
早晚温差开始变大
小“火”伴们要注意增减衣裳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
故多见于温燥
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
使气温逐渐下降
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要防止凉燥,得坚持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
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
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
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之后
气温逐渐下降
火箭军官兵训练热情丝毫不减
练兵备战展军威
一起来看看他们英姿飒爽的样子吧
秋分时的一丝轻寒
恰好让人舒畅,给人一种唤醒感
气温体现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
使官兵训练热情高涨
时刻保持待发之势
夯实锤炼打赢硬功
图文:路思澳、吴一钊、曹宇涵
视频:刘效成、刘康、任思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