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不久,蒋氏不顾各界反对,悍然对我发起战争。1946年7月,蒋军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集结12万大军,准备向苏中地区发起进攻。
蒋氏派出的李默庵,是他的心腹爱将,黄埔一期生,手握当时最先进的美式武器。而作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只有3万人的部队,蒋氏觉得此战取胜毫无悬念,在动员大会上说“我看三个星期可以解决苏中问题”,随后便到庐山避暑去了。
面对四倍于己的强敌,粟裕没有慌乱,似乎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下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但这个仗怎么打?粟裕的筹划牵动大家的心。
粟裕深知,敌我双方重新较量的第一仗,十分重要。他冷静地看着地图,思考战法:在哪里作战?何时出击?首先攻打哪里?
(一)主席不太敢相信,亲自核实“消灭了多少人”,粟裕一一回复后才确信
粟裕在部署作战行动时,李默庵也在召开紧急会议。他原定于7月13日进攻,没想到在准备进攻前一天,蒋氏亲自打电话,要他暂停行动。
双方的较量刚开始,李默庵的第一步棋便暴露了。因为粟裕在华野成立了技术侦察小组,如同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李默庵定下进攻部署的第二天,粟裕便知道了情况。
粟裕决定先发制人,他看准李默庵自以为实力强、骄傲的特点,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策略,确定第一战攻打宣家堡,首攻李默庵部队战斗力最强、武器最好的第83师。
粟裕部署以华野的六个团作为主力部队,对准李默庵中路的两个团进攻,以局部的兵力优势,掌握了第一战的主动权,同时,安排第七纵队注意敌军动向,以第十纵队防止敌军部队的增援。
粟裕指挥部队长途奔袭,华野部队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到达宣泰,城里的守军一无所知。1946年7月15日,粟裕手下两员猛将陶勇、王必成率部队发起猛攻。李默庵黄埔出身,知道粟裕善用声东击西之计,但这次却也上了当。因害怕粟裕趁机攻击南通,他未调动南通的第49师北上增援,结果错过了最佳时机。
战斗持续三天三夜,华野攻下宣家堡。整83师被打掉两个团加两个营,苏中战役首战告捷。
战斗结束第一时间,粟裕向延安发出了胜利的电报。主席不太敢相信,赶紧致电确认:“攻打的是否是敌军83师?消灭了多少人?”粟裕一一回复,主席才确信这一重大战果。
李默庵急忙调整部署,他派83师进攻华野主力,49师攻向如皋。粟裕得知李默庵的最新部署后,临机应变,留下部分兵力在泰宣,使李默庵误以为华野主力还在泰宣,而其实大部队向如皋方向奔袭。李默庵派出的49师,中了粟裕在如皋东南主力的埋伏,战斗了两天两夜后,49师被打得溃不成军。
华野在攻打另一个旅时,却遇到了麻烦,久攻不下,粟裕命令放弃如皋撤离,蒋军部队进入如皋。二战如皋,华野歼敌1万余人。延安发来贺电:“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两次战斗之后,蒋氏十分纳闷:“这仗怎么打的?粟匪这么厉害?”李默庵的部队各方面装备精良,两仗损失如此之大,蒋氏再没有心情在庐山避暑。他马上进行部署,命令参谋总长陈诚派10万大军向华野所在地海安进发。李默庵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集中六个旅的兵力一起推进,直逼海安。
面对强敌,粟裕主张避其锋芒,主动撤出海安。但多数人都想不通:“我们已经打了两个胜仗,为什么要放弃海安?胜利的果实要守住。”
(二)粟裕:好比孙悟空打铁扇公主,钻到敌人的肚子里,有危险
粟裕考虑,在双方兵力规模悬殊的情况下,不能硬拼,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他决定请示上级。当时华中局设在淮安,粟裕觉得发电报难以说清楚,决定马上去一趟淮安。他仅带了一名警卫员,先后骑摩托车、自行车、乘船,一天一夜赶到了淮安,最终取得了上级的支持。
7月30日到8月3日,蒋军以5万大军进攻海安,并不停地轰炸。粟裕指挥大部队陆续撤出海安,派3000人的第七纵队实行运动防御战,在夜间对敌人进行袭击,以牺牲200多人的代价,歼灭李默庵部队3000余人,创造了1比15的传奇战绩。
粟裕让第七纵队迅速撤离,第三战告捷。李默庵占领海安以后地非常高兴,立马向蒋氏报喜:“海安已被我们占领!”
李默庵接下来要继续攻占地盘,准备攻打淮阴、淮安。他调第65师赶去黄桥,接替第25师和99旅的防务,命令第七旅去李堡,与第63师的一个旅换防。在敌人频繁调动交接的空隙,粟裕看准了时机,命令部队猛攻李堡。
8月9日,华野部队迅速发起进攻。驻守李堡的蒋军两个团在交接任务开始后,忙于拆除电台、电话线,完全没有防备,被华野部队打得措手不及,在被动挨打中全部被歼。
蒋军第七旅旅长黄伯光得知消息,立即赶去援救,却中了粟裕安排好的伏击部队的埋伏圈,全军覆没。在粟裕的神奇指挥下,一天之内,歼灭了李默庵一个多旅约9000人的兵力,取得了第四战的胜利。
李默庵心里有些慌张,战斗打了一个月,已经被粟裕歼灭3万人,这个数量相当于华野军队的全部人数。当初蒋氏所说的三个星期解决苏中战局,已成为一个笑话。
由于部队伤亡过大,不能全面推进,李默庵只能让部队重点进攻高邮、邵伯。粟裕敏锐地发现了李默庵部署的薄弱环节,如皋、南通一带兵力不足。粟裕认为,从敌军侧翼发起攻击,可以干扰敌人的部署,能够在运动战中再歼灭敌人。
但是,这是一招险棋。华野部队即将进入的地区敌军力量虽然薄弱,但也是封锁区,一旦被李默庵发现,很可能被他抽调重兵包围。粟裕说:“这好比孙悟空打铁扇公主,钻到敌人的肚子里,有危险!”
粟裕用兵,以奇险著称,然而他也有一定把握。他熟悉地形,这一地区早就是华野的老根据地,他决定打通南通和如皋之间的通道。丁堰、林梓是南通和如皋之间的两个集镇,驻扎着号称“袖珍王牌军”的交通警察总队。
8月21日,粟裕下令对丁堰、林梓进攻。当地的守军认为防御工程坚固,自信地向李默庵报告:“不要紧,打一两个钟头没事。”然而他们没有料到,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夜,华野部队一举歼灭了敌军4000人,并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第五战告捷。李默庵听到消息,气得大骂:“饭桶,都是饭桶!”
(三)七战七捷,苏中民间盛传: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丁堰、林梓一战,打断了南通与如皋的交通线,如皋处于三面被围之势,而驻守如皋的蒋军第49师经过第二次大战之后,兵力较弱。李默庵急令黄桥的99旅驰援如皋,同时命令黄伯韬所属的第24师进攻邵伯。
邵伯是淮阴、淮安的战略要地,李默庵心里盘算:粟裕必定要保邵伯,此时正是我解除如皋之围的大好机会。
粟裕也深知,邵伯断不能失,敌有部署,他有对策。他部署第七纵队在东边控制海岸一线,第十纵队及五个团严防西部,让华野主力直奔黄桥,他要牵制李默庵的部队,解邵伯之围。
8月23日夜,部下向粟裕报告:“蒋军黄桥的99旅接到命令增援如皋。”此时,粟裕已安排华野主力向黄桥挺进。他说:“机会来了,密切注意敌人动向,时刻准备作战。”两天以后,粟裕部下王必成率领的第6师在黄桥东北与蒋军第99旅相遇,一场大战开始。
李默庵知道情况后,大怒:“粟裕竟然让主力向西!”他马上部署如皋的第187旅、79旅、99旅火速驰援。
战场瞬息万变,粟裕得知蒋军的实际兵力比他比自己知道的多许多。而华野与蒋军激战一天一夜没有解决战斗,形势严峻起来:西边守邵伯的华野军队只有五个团的兵力,黄伯韬率部已经突破外围阵地。粟裕十分焦灼,他意识到:华野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被拖延,邵伯很可能会失守。
千钧一发之际,粟裕使用绝招:转用兵力。他火速让陶勇的1师配合王必成的第6师,对蒋军的99旅发起猛攻,以5比1的优势兵力打败了99旅,然后东进获胜的部队共15个团的兵力进攻敌方三个团。
随后,粟裕命令部队以迅雷之势直奔黄桥,双方激烈交战,最终我军歼灭蒋军两个旅约17000人。这一战,也是当时对蒋作战歼敌最多的一次。
黄伯韬此时在邵伯与华野激战四天四夜,他已损失了2000多人。因99旅被消灭,他的侧后方无保障。无奈之下,李默庵命令他撤军到扬州。随着黄伯韬军队的撤离,至此,苏中战役全面结束。
整个苏中战役,一战宣泰,二战如皋,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堰、林梓,六战邵伯,七战如黄路,历时一个半月,共歼敌5万余人,创造了七战七捷的奇迹。苏中民间盛传: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主席非常高兴,立刻通报全军:这是一场极好的经验,希望能够学习效仿。当时的解放日报评价粟裕:他有非凡的军事天才,他保卫人民的功绩,光辉一样地照耀着苏皖解放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