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互联网企业根据现金流来估值(企业现金流估值法如何表示)

前言:


今天,我们不聊具体公司的财报研究,


我们只聊聊优质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方法论




引题


今年以来,受“滴滴事件”和反垄断的影响,在港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股价都受到较为巨大的影响,“过山车式”下跌、“监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绝佳抄底机会”、“政策风险”等词汇在各大财经社区论坛和媒体号不绝于耳。



中概股,是指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因其主要囊括的是互联网公司而备受关注,其估值高,成长性好,深受风险法偏好者的喜爱。


虽然国内很多媒体一直在批评美股,但美股真如网络流行语“YYDS”一样,一路向北,新高又新高。当我们近距离纳斯达克指数前十的权重股时,发现它们即使涨了很多,但感觉还是便宜。


比方说本周发布Q3财报的微软,在过去的6年,微软的股价上涨了10倍,市盈率却只有36倍。



同样的股价走势也发生在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近期改名叫Meta)等互联网巨头身上,而股价再创新高的特斯拉,也被冠以互企业联网公司的称号。


所以,我们认为,美股六大互联网巨头,截止目前仍看不到停止增长的信号,成为美股不断创造新高的最重要因素。



(标普500指数一路向北)


回到中概股,其他公司姑且不谈,单单比较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美团、拼多多这六家企业,截估值止今天,主营业务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速,并且护城河越挖越宽深,如果问,有什么能够让这些公司停下脚步?那么目前最大的可能就是政策的风险。难道这就是导致其股价接连震荡的原因吗?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就在于此:


(1)看着对标公司微软亚马逊们的不断新高,中概股巨头们却不断震荡下跌,如果作为投资者们,究竟如果评估趋势,做出下一步抉择?


(2)抛开风险和股价不论,中概股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成功,绝对是无数企业学习的榜样,那么,他们靠什么模式走向成功之路的呢?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共同点?




互联网公司有几种?


对于互联网领域,我们先回顾一下巴菲特的之前多年来不敢购置该领域公司的原因,他觉得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传统比截然不同:


(1)技术变动快,常表示青公司少;


(2)竞争格局极度激烈,很可能眼见高楼起,眼见他楼塌;


(3)现金流波动大,很难像医药、白酒、芯片行业这样做稳健预测。


然而,就如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爷子,也熬不住互联网企业的诱惑,近两年陆续买入了苹果和IBM,并将苹果变成第二大重仓股票。


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明显,互联网巨头企业真是很不错的价值投资标的。那么,在互联网企业中,真正值得研究的标的该怎么筛选呢?这些被筛选出的标的究竟有着怎样硬壳的商业模式呢?


现在,我们先抛开股价和政见,来看几个海内外较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海外: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奈飞如何、英特尔、


国内: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京东、拼多多、美团、金山网络、

根据

如果按照他们的赚钱模式,我们可以分为:


1、平台型(指收入依靠流量 广告/店铺佣金):


Meta、奈飞、拼多多、美团、谷歌、百度、京东、


2、自营型(指依靠售卖自身产品获取的收入):


甲骨文、英特尔、金山、360、


3、平台型 自营型:


亚马逊、微软、阿里、腾讯




为了不让文章变得抽象,接下来我们再具体阐述下看法:


对于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式是:


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To C的羊毛,会出在To B端用户的身上。比如美团主要靠收取外卖商家佣金赚钱,百度、谷歌、分众传媒等靠广告赚钱......


而对于自营型的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式是:


羊毛出在羊自己身上,自己生产具备某种功能的产品,卖给C端或B端用户。比如wps的会员、甲骨文的sass软件等


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其常见的商业模式,要么选择平台型(卖流量),要么选择自营型(卖功能)。


并且还需要格外关注以下三点:


(1)要垄断流量,一定要做到这两种类型的极致,才能做大。


比如直到今年初都很火的各种百团大战,比如团购、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线上超市等,都是从最初数百上千家,经过“惨绝人现金流寰”的战斗,最终进化成少数的几家,比如团购剩下大众点评、网约车剩下滴滴和嘀嗒、共享单车剩下美团、外卖剩下饿了么和美团等。


(2)光有流量还不行,一定要有B端企业用户买单。否则,很难有大成就。


比如有一款软件叫做“墨迹天气”,据其招股书写道有5.6亿台装机量,相对应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使用该软件看天气预报,然而尽管有大流量,却以来过会失败,主要原因是证监会认为其收入来源单一且薄弱,年均净利润不足三千万。如果不懂,我们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墨迹天气这块软件,虽然很多人再用,但是每天人均使用时间不到2.5分钟,所以商业变现价值不高。


再比如,今年10月份正式出售给腾讯的搜狗,其主要收入靠的是搜索业务,然而,其还有一企业款王牌产品:搜狗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只要打开电脑,相信此时此刻千家万户基本在使用,市占率可以说至少70%,然而其商业模式注定吸引不了企业用户互联网的大额付费订单。


至于美团秀秀、vsco、pr等软件稍微还好,因为可以开启高端功能的付费模式,但成长依旧有限,还是因为其对To B业务不行。


成功的例子有吗,当然有,比如美团付费商家达到1表示80万家,顾客人均订单40元,每单平均抽取佣金22%;微软、SAP、甲骨文凭借云计算和Sass业务使得一批批企业不断下单付费,原因在于其企业客户单量大且付费金额高。


(3)如果你是自营型公司,最重要的是把功能做强,才能做大;其次,才是流量和购买量。比如,倘若购买无人机,八成的人可能会用大疆的;网上支付,九成的人可能会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如果成为巨头?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就会发现阿里、腾讯两家企业,在平台型和自营型模式上都有布局,而且做的很极致。这现金流不正如水镜先生所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当你两个都有了呢?那你不成功,谁成功呢?


我们来看中概股的扛把子:


(1)阿里巴巴的依靠综合电商起家,赚的是店铺佣金的平台型生意,之后涉及阿里云计算和支付宝,做的是售卖自身产品的自营型生意



(阿里2020财年营收结构)


(2)腾讯的QQ和微信带来巨大广告收入,是平台型生意,而推出的腾讯支付和腾讯游戏是自营型。



(腾讯2020财年营收结构)


所以,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能从平台型或者自营型的模式中完成极致布局,又进入另外一个领域,且也能获得成功。那么——横跨自营型和平台型两种商业模式,宛如同时拥有“倚天剑屠龙刀”的绝世高手,走向巨头的行列。




为了使得这个结论具备全球可行性,我们再也看看国外的例子:


(1)苹果公司,其从颠覆手机和电脑的用户体验出发,又创建了平台型的APP Store


(2)亚马逊,从平台型的电商,进入自营型的“云计算”


(3)微软,从广告收入到云计算云服务的大爆发


这些公司,都走向了超大型巨头的行列。


也就是说,完成平台型和自营型的“横跨”,


是从“全明星企业”进入“超级巨头”,的重要标志。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团、京东、大疆、拼多多、B站是明星企业、大型公司,但还不能算“超级巨头、航空母舰”。


这样的区分,其实也是股民们用脚投票做出的选择。


尽管中概股接连震荡,但是阿里和腾讯依旧市值最高,而美市那边,微软苹果们早已连年上涨。因为,如果你仅仅是在平台型、自营型二者选其一,做成极致,那么,这样的大型公司有很多,比如微博、滴滴、美团、美图、搜狐、甚至是世纪佳缘、汽车之家......


按照逻辑,这样的“大型公司”是不可能每个都进行投资的。


所以,最理想的切入时点,就是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在完成两种模式的重大“跨越”的时候。


因为,这样的时点,是从它们从全明星,变成法“超巨的重大标志。


也就是说,这样的时点,才是作为价值投资者们的逻来辑买的,是创业者们深刻学习的精髓点。相反,若这企业未完成这样的跨越,如果你去切入,它仍然有被别人颠覆、挤垮、失去行业地位的风险,如何典型的案例:苏宁易购、人人网、雅虎


所以,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只有该互联网企业被确立“大佬”地位时,才能安信持有它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下一个潜在巨头在哪?


既然是研究型文章,那么我们还需要做出后续判断的预测,即未来,哪些互联网企业拥有成为超巨的潜力?毕竟,当你找到这样的标的,带来的可是数年的安心。根据上面的逻辑,我们估值找到了如下几家潜在公司,以供谈论参考:


(1)京东,从自营的B2C综合电商,到C2C开放的平台型企业,进入京东白条、京东金融和物流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京东的跨越,目前来看,走得有点磕绊,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2)百度,当年的BAT ,到BATJ,再到AT,BJ 。百度走的也很磕绊,其平台型的搜索业务依旧贡献总营收的大量占比。然而,从多年就布局的B端的人工智能和最近爆火的元宇宙看,预计在5G时代会有更强劲的爆发。问题是,百度能否将其项目落地普及,这是重要关键。



(百互联网度2021年8月人工智能大会)


(3)360,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周鸿祎的360已经默默地完成平台型(终端流量 广告),到自营型(政府B端用户付费安全产品)的跨越。但是,对于360未来的空间,流量很关键。搜索排名抗不过百度,收购搜狗的计划又被腾讯截胡,加上抖音头条小红书等其他网站的引流,并且政府B端付根据费的行业空间规模也是有限的,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将是360未来的挑战。



(资料来源:金融界)


(4)美团,提起到美团,估计很多外卖商家会敢怒不敢言,毕竟,其抽佣的比例实战太高了。本来客户100块的订单,被美团抽成之后,最多剩下80元。然鹅,现在美团又是其不得不依赖的客户增量渠道,毕竟,70%的垂直电商市场,全被美团覆盖


更让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团基于自身数据和产业资源,利用来“开店宝”“美团小贷”,投资了生活领域数十家不错的标的,将来一旦这些成功的企业进行并表,美团的营收又跨上一个台阶,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可以这么说,美团,已经是生活领域的阿里巴巴了。但是,风险依旧是有的,就是美团,何时能够跨过亏损点,实现净利润增长,以及占据其支出最大的骑手成本,将来是否会有持续增加的风险。



(资料来源:雷达财经)



我们以三到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周期,去验证这分析逻辑的正确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