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耕地占用税税率变化历程(耕地占用税的税率采用什么税率)




夏季税与秋粮税最初都用谷物缴付。来自全国各地的谷物通过各种渠道送至南京(1421年后送至北京),朝廷就用这些谷物来支付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俸禄和士兵的粮饷。因此我们现在看到明朝官员俸禄资料的时候,数字后面的单位是石(计量单位),而不是两(重量单位)。这并非是明朝皇帝抠,而是谷物在当时就是硬通货,用谷物去换其他商品和我们今天用钱去买其他商品性质是一样的。但后来随着白银成为明朝最硬的硬通货,许多农民缴税都直接折算成银两缴付,省去了中间的流通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谷物折算银两的做法在明朝从来没有制度化,因此乱象丛生。依照谷物质量和地区远近,每石谷物折银从1.9两至0.25两不等。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所以明朝官员在折算率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再加上官员和农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农民们吃哑巴亏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田赋顾名思义是对土地征税,那么不种地的农民要不要交税?答案是必须要交。朝廷考虑到不是所有农民都以种地为生,因此规定田赋的征收范围并不仅限于耕地。桑树、果园、鱼塘、林地,甚至是海南岛的棕榈树都被计入了征税范围之内,这也算是印证了什么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考虑到朝廷并不需要这些五花八门的产物,因此经营桑树、果园、鱼塘这些产业的农民在纳税时也同样是用谷物来缴付。



总体来说,明朝前期农民的税负压力不算大(江南地区除外),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但后来权贵阶层大量兼并土地,并以巧取豪夺的方式用贫地去换农民手中的良田,这就造成大量农民生活越来越艰苦。这些权贵阶层还利用特权来逃避向朝廷缴纳田赋。朝廷入不敷出,只好通过其他名目来增收,而这些额外增加的财政负担又全摊到了农民身上,导致明朝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无路可走的农民纷纷选择了揭竿而起,大明王朝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农民军讨伐下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参考文献:《大明会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