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刘念、姚雪青、张国强
“千里还欠条”的可贵之处,在于患者履约的动力几乎完全源自个人德性。基本上,医院既没有追究,也没法追究。而现实经验却表明,缺乏外界约束,仅凭个人德性的力量,往往不足以托举诚信。甭说几万块了,几块钱的小便宜,都足以诱惑人们把诚信遗忘掉。用假学生证买景区、火车的半价票,在地铁闸口尾随他人逃票,诸如此类的场面,并不算新鲜。
怎么能让这样的佳话成为常态呢?光靠个人修养、道德呼吁,恐怕有所不足。能不能有一套办法,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坚守诚信的光荣与价值,也体会到抛弃诚信的沉重成本?
在传统社会,人们往往用故老相传的诚信故事、守信的社会风俗、熟人社会的乡情约束,来增加失信者的心理成本。小时候常听这样的故事:有个掌柜替东家收账,结果把一袋子银元丢饭馆了。抱着万一的希望回来找,发现有位先生守着银元等了他一天了。千恩万谢,约好明天设宴答谢,结果第二天这先生来了先给掌柜作揖:昨天本来要搭船返乡,刚得知消息船在江心翻了。要不是您这一袋子银元,我也喂鱼了!
进入现代社会,“善有善报”故事约束力渐渐稀薄了,但技术发展却提供了新工具——诚信体系。其作用原理,是将单次博弈变为重复博弈,增加违背诚信、破坏合作行为的机会成本。比如,患者恶意欠费,医院尽管难以追讨,但可以进行举报,使其失信行为记入档案。单次博弈,你可以占便宜,但你再去看病,或买车票、住酒店、申请贷款时,你就要为失信行为埋单了。
要让诚信体系发挥效果,形成现代意义下的“善恶有报”机制,还得下一番功夫。除了做好前端录入,使诚信记录全面、可靠,更应该做好后端输出,使诚信记录有用武之地。这就需要打通各个领域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更多的奖惩激励场合,使守信者事事便利、失信者处处碰壁。
要让“千里还欠条”成为常态,不宜将希望纯粹寄于自律和偶然。用长效的、他律的机制涵养诚信,是一盘应该下好的大棋。
新闻链接:
一年前医院垫钱三万治病 一年后患者跋涉千里归还
12月9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复查者。根据检查情况,医护人员发现,这位一年前接受心脏手术的少年张广怀,恢复情况良好,原本发紫的嘴唇和手指变得红润,脸上也有了气色,没有再出现晕厥的情况。一旁的母亲看到儿子重获新生,流露出了微笑。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不仅带来了家乡的核桃,还怀揣着贷款来的钱,补缴了一年前住院时欠下的3.1万元。
原来,老家在贵州的张广怀从小患有“法洛四联症”,呼吸困难,经常发生晕厥,但由于家里贫困,手术治疗不得不一拖再拖。去年12月的一天,这位19岁的少年跟随母亲来到江苏泗阳打工时突然晕倒,经检查需要紧急转院进行手术。
然而,和张广怀相依为命的母亲患有肝硬化,常年吃药不断,东拼西凑也只有5000多元。南医大二附院开启绿色通道,先收治病人。手术很成功,但6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笔天文数字。
护士长汪露得知他的情况后,一边帮助安排治病,一边呼吁院内外爱心人士帮助他渡过难关,一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各界伸出了援手,但是在出院的时候,还欠下医院三万多元。张广怀写下欠条,约定等将来有钱时再还给医院;医院领导商量后同意患者先出院,所欠费用以后慢慢再还。
“当很多人都在怀疑诚信的时候,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患者,能够贷款将一年前所欠的医药费还清,大家都觉得非常感动。”该院心血管中心医生耿直坦言,这一举动同样温暖人心。据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庆国还专门给张广怀颁发了“诚信患者”荣誉证书,这也是该院颁发的首个诚信荣誉证书。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智理行间工作室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