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首府阿达玛市的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内,高标准厂房整齐气派,正在建设中的部分项目热火朝天。总投资近3.5亿美元的该工业园,将建成集工业制造、出口加工、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新城。
非洲国家也感受到“园区经济”的重要价值。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不少参会非方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建设发展园区的成功经验为非洲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埃及旅游部部长拉尼亚·阿卜杜勒蒙伊姆·穆罕默德·阿勒穆沙塔道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成功之处:“这是一个让我们非常自豪的项目,不仅吸引了中国投资者,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国家的投资。”
据悉,占地面积7.34平方公里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77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为埃及上缴税费超8000万美元,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
在密斯加努·阿加·默奇看来,得益于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埃塞已实现向非洲和中东国家出口智能手机。他介绍,近年来,已有许多中国企业入驻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区,投资于服装、鞋类、机械、车辆装备、电子和制药等优先发展领域,过去三年来,园区内服装、机电制成品产量实现了迅速增长。
贝宁投资与出口促进署署长洛朗·冈贝斯透露,贝宁正计划建立一个大的经贸合作区加强和中国企业的合作。贝宁修订了《公司法》、《投资法》和税收制度等涉及园区建设的法规,为园区建设和企业投资提供法律保障。
众所周知,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中国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汇集了资源、集中了政策、提供了投资平台,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企业、资金、技术入驻,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