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u0026#34;十四五\u0026#34;养老规划出台:旅居疗养、城心医养,千亿市场的新趋势

文/福布斯中国

养老顶层规划出台,养老产业再次被聚焦。

有数据表明,2022年将是退休的一个高峰年。从2022年开始每年会有接近3,000万人退休,这一代人在财富积累、社会地位、思想观念上与此前一代人很不同,将成为中国近10年内养老消费主力军。新需求下,养老也产生新的需求。

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强调,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等。

养老行业持续获得政策的鼎力支持,“十三五”期间发展迅速,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床位数从672.7万张增加到821万张。到2020年,全国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床位数达到158万张。

21日,养老规划顶层设计出台后,资本市场闻风而动,相关个股活跃。证劵分析机构认为,规划背后凸显三个方向的发展机会:1. 养老医疗护理产业方向:医疗器械、护理设施、智能养老;2. 养老地产/机构产业的机会,未来会是市场化与政府支持高度结合;3. 老年人教育及文娱产业方向:线上教育、带社交属性的旅行运动。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中国人的养老观念相较过去早已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在中国“50后”“60后”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老年人观念更为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计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所以,转向老龄社会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不仅是老年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而是包括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和老龄金融产业在内的六大产业需求,且具有高成长性。

目前市场已经诞生了一些养老新趋势:比如城心养老。郊区养老机构大多偏高端,并不符合中低收入人群,城心养老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社区、养老院、医院等优质服务资源相匹配,是贴近生活圈的融合式养老,可实现闹中取静、临近子女和医疗,从而解决传统养老社区存在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

此外,兼具社交属性的轻旅游方式——住游也增长快速。在一个地方住着游尽兴、吃尽兴后,大家伙就背起行囊,到另一个心仪的地方,继续追寻新的诗和远方!疫情期间,一些隔离措施,让一些老人旅行不畅通。于是本地酒店就开发了当地住游服务,在度假酒店场所吃住玩一体全包。

城心医养、旅居疗养、居家安养等多条养老产品线已经有企业布局并试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市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石松在去年年底的“城心养老:养老新趋势”专题论坛上表示,提供养老服务最大的堵点就是“一碗汤的距离”和“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碗汤的距离”是最合适的养老体验,但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家庭能力等原因不一定能完全做到,成年子女生活方式跟老人也有差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或通过住房制度安排子女和老人住同一栋楼、同一栋小区都是比较适合的未来发展模式。

“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源于老年人口空间结构、分布和养老服务健康资源的地理分布错位,市场呼唤整合的、一站式、打包的养老服务,需要政府、家庭、社区、保险企业等共同推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