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新收入准则与旧收入准则区别(新收入准则与旧收入准则区别 发出商品)



01


新收入准则


今年我们真是“杠上”新收入准则了,汪汪前后其实讲述了很多遍,就不知道大家目前消化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温故而知新,来和大家聊一聊,我眼中的新旧收入准则的四大变化。


02


官方四大变化


官方给出的四大变化如下,之前我们也有聊过。




但除了第一点勉强能明白,2、3、4理解起来确实不容易。通过学习新收入准商品则,并且结合了2019年年报中已经开始收入执行新收入准则的公司相关描述,下面我们给出“我眼中的新旧收入准则四大变化”


03


第一个变化:


收入确认更贴近实际情况,但涉及更多的主观判断


旧收入准则较为简单,对满足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没有给出具体实务运用的条条框框。而新收入准则更为详细地指出了收入确认的模型以及确认的时点,因此在操作时,也可以更贴近实际情况。


但灵发出活性的代价就是会融入更多的主观判断,或者说更容易旧通过操纵准则,而新达到报表数据的某种目的。


比如在判断合同是时段履约,还是时点履约时,具体涉及到的条款,有时候是“言之有理”即可,而很难量化去界定时段还是时点。这也是我们下文中要说的第二个变化。


04


第二个变化:时段or时点?


时段履约义务or时点履约义务,个人认为是整个收入准则涉及到专业判断中,最为重要部分之一。


如果是时段履约义务准则,那么按照履约进度收入在时段内确认收入,一般采用投入法或产出法。


如果是时点履约义务,则)在控制权转移的时点,确认收入。


时段or时点的不同,会导致收入确认时点前移或后移,对收入确认是否跨期存在影响。


一般发出来说,我们认为履约义务都属(于时点履约,只有满足下述三种条件之一区别,才属于时段履约:


  1. 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客户角度出发)
  2. 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从客户角度出发)
  3. 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或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用途,且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4. (从公司角度出发,因此判断会更严苛)



上次我们聊的三个案例,其解说里非常详细地通过说明是否满足上述三者之一,来判断时点or时段履约义务,大家有兴趣可以回戳:


收入准则应用案例——保荐服务的收入与确认


收入准则应用案例——药品实验服务的与收入确认


收入准则应用案例——定商品制软件开发服务的收入新收入确认


思路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05


第三个变化:


对总额法和净额法有更完善的指引


新收入对一些特定交易,都有比较详细的指引。在实务中运用比较广泛区别,又带有迷惑性的新,应该是总额法和净额法了。


有关总额法or净额法,之前我特地写过一篇文章,不准则过是付费的。当时主要考虑写的时候花费很多心思,因此选择付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这里也简单说说。


首先是捋一捋参与交易的各方,并且识别出谁是主要责任人角色,谁是代理人角色。主要责任人是采用总额法确认;代理人则是采用净额法确认。


那么难点就旧在于如何识别主要责任人or代理人?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新词汇“控制权评估”,但不用畏惧,其实主要是判断商品转让前,谁真正能够控制商品或服务。


因为原本收入确认的核心,就是控制权的转移。所以我们在发现交易中存在三方的情形时,要考虑在商品转让前,谁真正能够控制商品或服务。


实务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说代销模式、经销商模式,那么代销模式中代销方很可能属于代理人;而经销商模式中,一般有可能是属于主要责任人。


准则中虽然也说了很多判断的指引,但我认为其实更需要把自己带入进去,用逻辑去考虑问题。转让前,“我”是否真正能够控制商品或服务等。


06


第四个变化:部分合同成本可以资本化


可能是因为部分目前已经执行新收入准则的公司,属于房地产等行业,因此合同成本可以资本化这一点,影响是比较普遍的。


我们来看看万科的18年年报中是怎么(说的:




07

)

总结


上述四个是我整体看下来,眼中的新旧收入准则具体四大变化。当然,新旧收入准则之间的不同之处非常多,结合实务总结了上述四点,也欢迎大家补充。


我们对收入准则的探讨,其实也积累了不少篇幅了,新收入今天刚好花时间捋一捋,也方便想学习的朋友,边学习边查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