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先秦到民国时期我国会计从最原始的计数方法发展到了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来记账, 并相应地颁布了关于会计的法律规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工作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 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在古代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出现了记数的必要, 有刻木记数、结绳记事, 虽然目前未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 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 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 结绳记事 (计数) 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是具有客观基础的。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 如“司会”, 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一般认为, 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 我国进入了单式登记阶段。东汉之后, 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四柱清册”为核心的记账算账会计方法。在11世纪, 中国的会计方法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国家在整个会计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包括主导和引导作用。也就是说, 在我国会计史变迁中, 没有单纯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出现。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 从而形成了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从此, 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 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 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