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死后查银行是否有开户(人死后银行账户还能查到么)

文:小娜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储蓄国。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喜欢把多余的积蓄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是买房买地。过去,大多数人总是把钱存在家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里,既安全又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有急事需要别人帮忙代取,那将会很麻烦。




银行没有义务提醒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人不幸死亡,他生前在银行有一笔钱。离世时将相关实况告知家人,但家人去银行取钱时,却空手而归。到底为什么?许多人怀疑存入银行的钱是否不安全。银行为什么不给钱?事实上,银行一切都是按规定办事的。他们规定有两种方式来处理死者的存款。一是家人不知道钱的存在,二是家人不知道钱的存在。


事实上,作为商业机构,银行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一个公正的慈善机构。银行本身的运营成本也是一笔巨款,而且成本也不低。银行账户持有人生前未通知其亲属的,银行不会通知其家属取款。首先,主动给用户亲属打电话不仅耗费时间、人力和财力,而且对他们有害。




其次,因为银行没有法律义务通知家人取款。而且,虽然当今的网络信息发达,很多信息的存储和查看都方便快捷,但银行拥有的信息系统并不具备如此精准高端的功能,真正能够查看用户的状态。顾名思义,银行并不知道储户的社会地位、健康或死亡。这些都不属于银行业务范围,因此没有理由要求银行与储户联系。


事实上,众所周知,银行一般都会通知用户有优惠或者推荐银行业务。此外,他们基本不主动联系储户。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储户家属不知道这一数额的存在,那么多年后,这一数额就不会结清,成为银行资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这家人从储蓄账户得知了这笔钱,银行会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过去,最麻烦的是储户死后不知道密码,提取存款非常困难。不过,近日,两部门已简化了已故储户的取款手续,5万以下的存款可以直接提取。


2021年2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简化已故储户提取小额存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已故储户,可取存款1万,最高或达5万,无需公证费。已故储户小额存款的提取流程由原来的“遗产公证 银行复核”简化为只接受银行复核。鼓励银行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设置具体的免公证取款限额。也就是说,如果储户死亡,不知道密码,可以在不超过5万元的条件下,以简化的方式取款。


虽然取款手续简化,但不能用存单或银行卡取款。还需要一些程序和材料。根据规定,不同情况下提交的主要材料不包括:




已故储户的配偶、子女、父母办理小额取款业务的,应当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储户死亡证明、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提取人的有效身份证和申请人签署的承诺书。


经公证的已故储户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办理已故储户小额取款业务的,只需向银行提交两份材料:死亡证明和指定取款申请人作为已故储户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公证遗嘱。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存款本金,这5万元的金额还包括存款利息和银行理财产品。




如果存款金额超过5万元,需要办理一些证明和公证手续,但仍可提取


提取存款的法律依据是《婚姻法》和《储蓄管理条例》。国务院的《储蓄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储蓄管理条例实施条例》都有若干规定。存款人死亡后,为证明其身份,有权提取存款,法定继承人应当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申请(没有公证机关的,下同(县、市人民法院),由储蓄机构办理转移支付手续。对存款的继承权有争议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储蓄机构应当持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办理转移支付手续。


如果没有继承人纠纷或者继承关系比较简单的,需要到已故储户生前所在地派出所与已故储户出具亲属关系证明,然后到当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证明。凭这两张存单,你可以到银行办理取款手续。




对存款人的继承权有争议的,必须由人民法院裁定解决。开户银行凭经公证的继承权证书、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办理查询、过户或者支付手续。


现实中,为了取款方便,一般情况下,几个一等继承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明确其中一人是银行存款继承人,其他继承人声明放弃继承权,并向法院申请一份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因此,他们可以凭借这一法律文件从银行获得存款。




公证实际上是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婚姻法》的规定,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依照法定顺序继承。无论是有遗嘱还是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即使目前的继承人只有取款人一个人,还得去法院或者公证机构走一个流程或者公证才行。这也是确保存款安全的法律保障。


事实上,作为家庭成员,夫妻双方在存款时都必须知道密码,以免在紧急情况下取不出钱,或存款人死后配偶取不出存款。必须明确,毕竟是夫妻共同财产,双方最好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