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医药居间费的税务筹划(居间费用税务筹划)


现如今,在规范用地的政策大棒之下,「产业勾地」逐渐陷入寒冬,政府兑价条件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预期一降再降,不少人对「勾地」模式的核心逻辑开始产生怀疑。




结合实际案例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招拍挂」竞争陷入白热化以及政府发展产业的诉求日趋强烈,「产业勾地」仍有一定可行空间,但其模式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运营难度与政策风险成倍增加,稍有不慎,可能满盘皆输。




今天,与大家分享「勾地」过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几个风险点,只有防患于未然,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要求过高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政府对「勾地」的态度不尽相同,在一、二线城市,「勾地」的大门基本关闭,许多政府甚至出台文件明令禁止产业用地与住宅捆绑;


而三、四线城市对「勾地」的态度相对开放,企业仍有一定参与空间。



但即便在小城市,「勾地」竞争同样激烈。个别政府为了引进更多企业,甚至会把一整块地像分猪肉一样分成几块出让。




地方政府越来越精明,企业去跟地方政府谈判的筹码越来越少。此消彼长间,掌握「勾地」主导权的政府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比如以纺织为生的县城突然提出做生物医药、祖祖辈辈以煤炭为生的小镇要求做人工智能,然后给你在农田里划一块地,要求你3年做到10个亿,达不到目标一切免谈。




从情感上,政府迫切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从商业逻辑上看,做这样的园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项目,宁可不做。





地块品相不佳




地产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房子是面包,土地是面粉」,而面包的口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面粉的质量。




但在土地交易市场,质量最好的面粉(优质地块),政府一定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政府需要土地财政来支撑,这是短时间不可能改变的现状。




只有挑剩下的地块才可能流入「勾地」市场。




面对很多品相较差的地块,「勾地」企业往往会陷入两难。




不拿吧,实在有点可惜;拿吧,一眼望去一片荒山野岭,这样的地块,产业部分不用想,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扭亏;




甚至搭配的住宅也要依赖政府的片区开发进度,一旦住宅销售遇冷,前期投入成本迟迟无法回收,项目必死无疑。





领导换届




除了政府要求过高,领导换届也是相当令人头疼的事情。




目前,绝大多数的「勾地」都是招商引资行为,既然是招商引资,就涉及到官员的政绩。




一般来说,只要原主政领导在位,大的方向就不会有变,政府也大都会履行合约。




可一旦遇到领导换届,事态发展便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必然会带来新的想法,把前任思路全盘否定的也不在少数,你的项目可能一夜之间从「标杆企业」成为「淘汰产能」。




而「勾地」的周期又很长,从沟通洽谈到签署协议,再到土地摘牌、开发,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这期间政府领导想法的改变、或者引入新竞争者入局,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退一万步说,哪怕新官主政思路与前任一致,可你毕竟是前任引进的,日后说起来,做得好功劳是前任的,做不好责任是现任的,「失宠」也就成了必然。





盲目承诺




在「勾地」谈判中,一些官员为了加快招商,对企业的要求不管合规与否,盲目承诺,结果后续根本无法执行。




比如早在2014年,国务院便发文指出,严禁对企业以优惠价或「零地价」出让土地。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政府依然会以先征后返、产业补助、项目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




这样的违规做法不出事则已,一旦事后政府加强过程监管与事后监管,将给园区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对于政府的口头承诺,企业亦不能盲目迷信,尤其是涉及供地时间、容积率、商住比等关键指标或涉及土地性质调整的承诺,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落地。





地价上涨




地价上涨对企业来讲本该是一件好事,但很多时候企业非但不能享有这部分收益,项目还可能因此而终止。




一般来说,若双方还处在谈判阶段,土地价格却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站在政府的角度,必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利润白白流失,却让企业坐享其成。




谈判周期很可能因此拉长,待土地价格企稳后,政府再以时下地价与企业签订协议,这个过程无疑给企业「勾地」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如双方已经签约,则要看企业已经投入的情况,若企业尚未投入开发,政府可能会直接叫停;




如果企业已经投下了真金白银,一般来说政府便不会主动违约,毕竟这样强制清退企业不仅要支付巨额赔偿金,还可能落下个营商环境差的名声;




但如果是分批供地,不排除政府会找一些理由(最常见的是规划调整)直接暂停后续供地,逼你回到谈判桌,重新商谈新的出让条件。





土地闲置




一般来讲,双方在谈判中会对开工时间做出约定,即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动工(具体详见土地成交确认书或者土地合同),否则将视为土地闲置,政府有权回收土地。




站在企业的角度,好不容易勾来的土地,一般不会主动闲置。




不过,万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开工,企业该如何应对?




首先,作为企业方,如果预想到项目无法如期开工,应先努力与当地政府沟通,申请延长开工时间(补充协议),并主动承担延期补偿款。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只要不是情节特别严重,政府对土地闲置还是以警告和勒令整改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认定土地闲置。




此外,由于交地不符合净地条件、供地手续不合规等政府方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也不会认定土地闲置。





不靠谱居间方




「勾地」项目对政商关系的要求极高,一些不具备本地人脉的企业需要通过居间方介绍资源。




然而居间服务行业鱼龙混杂,充斥着来自政府、高校、协会、开发商、研究院的各类「高管」、「领导」,而且真假难辨。




其中有些是非关键部门的领导、他们用自己的「面子」可以办成一些事,但也比较有限;




有些是关键部门的小角色,自己没有决策权,只能负责递话,属于碰运气的类型;




还有一些骗子,为了拿到居间费,把项目包装得天衣无缝,然后向你夸大自己的人脉,表示给你在某地的政府说几句话就能让他们给你划一块地,以此为由骗吃骗喝骗经费。





盲目持有




「勾地」的核心在于产业导入与产业运营,但参与「勾地」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此前并没有运营产业项目的经历。




对产业项目的运营模式、商业逻辑、甚至是行业政策法规都不甚了解,更有企业连运营团队都尚未组建就敢于拿地。




结果在后续操作过程中发现,所有的利润测算、投资回报都只存在于理论当中,实际经营效率远比想象的低;




更有企业为了完成拿地指标,忽略了公司的现金流,盲目开发并持有重资产项目,结果却因经营不善深陷泥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