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股票价值三种计算公式,股票价值三种计算公式 必要报酬率

首仿仍是重点

消息:恒瑞领军,52个首仿获批,集采重压下仿制药逆势爆发,48个品种扎堆。在当前集采大背景下,首仿仍是企业市场布局的重点。2021年企业仿制申请中有134个品种目前尚无国内仿制获批,涉及126家企业。


国内首仿药竞争日趋激烈,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的加持。当前首仿药一直是我国药企研发布局的重点关注,并且随着药股票审的全面推进改革、带报酬率量采购等政策的作用下,国内各个药企对首仿药的争夺更加激烈。因此首仿药获批的潮流不断涌现。


主要是因为首仿药企业的加工成本更加低廉并且药物的开发难度相对于创新药更低,随着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执行,首仿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认可。这也就成为仿制药企业能够“开疆扩土”的重大原因。


首仿药有利于企业研究的拓展和领域的深耕,如恒瑞、齐鲁、豪森等专注于抗肿瘤领域;正大天晴专注于肝病领域;信立三种泰专注于抗凝血领域,这些药企通过首仿药和创新药的链接,协同组合,开启了企业的共同发展。此外,近年来“鼓励首仿药”是国内药改的大力推进政策。无论是从审评审批改革还是市场独占期方面,首仿药都占据了极大优势。


2021年7月发布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那么就意味着对于专利挑战成功的首仿药,将获得一年的市场独占期。并且在此之前,如正大天晴药业的托法替布、信立泰的替格瑞洛等,就是挑战专利成功且首仿获批上市的案例。


2021年至今,60多个首仿药在国内(含剂型首仿,下同)获批上市,这60多种首仿药当中涵盖了12个治疗大类,集中在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施维雅、第一三共、拜耳、辉瑞、诺华、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企业涉及品种数均达2个及以上。国内药企中,科伦、人福、齐鲁、海思科、奥赛康、正大天晴、恒瑞等12家企业获批首仿数达2个及以上。


拣国内创新药剩者?

闲话:今天不聊个股只谈估值回归和塌陷中的国内创新药如何剩下来,这里暂时不考虑A股,只是针对港股创新药,原因是估值。


创新药公司在资本市场一年内的极速盛极而衰,与其说是政策环境变化和影响,价值不如说是癫狂后的估值回归,以及是流动枯竭引发的塌陷。


为曾经的疯狂还债罢了。疯狂过头,还债计算也会过头。资本市场的涨跌轮回再正常不过。


各家创新药公司如何活下来?


这里必须明确是在当前特殊时期的条件,任何的讨论都必须在相应条件之下才有意义。


创新药公司行业面临:内有药品集采,外有门槛提高,归根究底是收益预期缩水。更严峻的是行业资本景气过了,融资减少,甚至是短期的融资困难,极可能将会面临在某段特殊时期大多数要完全依赖自有家底度日。


感觉也简单就三点,是否:有货、有粮、有备。


一、有货


目标公司是否有真材实料,核心还是好的管线,好前景的管线,有确定性强的好管线。


但在特殊时期,这里必须首先考虑时效性。饼画得再好不如马上到手,更不如可以直接进嘴。


1、必须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而且成系统深入研发能力,有细分领域的话语权的


研发的核心是创新,深入细分领域是前提,否则即使是License in,如何确保确定性?


2、直接排除临床2-3期以外的,甚至是只考虑进入3期临床的吧。


3、公司的管线布局是否有系统和条理层次


要么一锤子买卖吗?要么搞来一堆杂乱无章的管线,除了满足资本外,就是在快必要速消耗宝贵的现金流,临床费用摆在那。


特别是当心License in管线的限定区域,如果高价搞来一堆只能在特定地区,如只能在国内的管线,即使是好管线,但面临国内集采而带来的收支预期落差风险。


二、有粮


简单说,就是手中必须有足够过冬的粮食,就是在手现金。已经有挖掘出各家在手的现金的数据。起码要考虑支撑2年的吧。


当然这里的核心并不仅仅钱的多少,更要关注的是现金消耗的速度,再多钱也架不住更多管线的消耗吧?


这里借用一下@空之客 的数据参考(网页链接),但数据怎么用是个人自己的体系了。


三、有备


这个要好好聊聊。


公司如果能提前有危机意识和准备,本身就可能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当然这个只能从公司的蛛丝马迹中去寻找和验证。


几点供参考:


1、当心在2021年还进行高价地扩张的;


特别高价并购和高价License in与自己核心无关的管线,而又无法短期产生现金流的,甚至还要不断投入的。


2、当心2021年10月前就为了维持所谓市值进行回购增持的;


创新药现在当下关注的如何活下去,回购就是为了面子,迎合资本,徒劳消耗宝贵的现金流,当然比拼资本的医药VIC除外,这种VIC公司需要高估值才能玩得转,高估值的资本不断配售才能有巨资引进前沿顶级管线,但这里我基本排除这类公司,不参与。


3、当心那些2020-2021年开大量临床的,特别是大量非3期临床,面临的是大量的现金消耗。


4、关注近一年内进行大量融资新增现金储备的;


5、关注近年内强化核心管线和优化,收缩非核心业务和管线的;


简单就是:能提前危机准备的,有足够现金储备,未来1-2年有即将成立的好管线的公司更容易活下来。


我会在 微信公众号:海涵财经 中每天更新最新数字经济、金融信创、新冠检测及治疗、元宇宙、绿电改革及运营交易、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国企混改、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 等未来细分赛道龙头分析。未来只有极度分化公式的结构性牛市,选对细分赛道,把握龙头内在核心价值才是盈利的根本。


— END —


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免责声明:文章仅作为知识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