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何弘毅家族基金会李成(李成钟)


“我们来啦”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室内乐系列一


紫禁城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音乐会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19:30 北京音乐厅


紫禁城弦乐四重奏:杨颖、张宁、马艳春、李成




曲目:


贝多芬 F大调弦乐四重奏 作品18号 第一首


第一乐章 精神抖擞的快板,F大调,3/4拍,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亲切而热情的慢板,d小调,9/8拍


第三乐章 谐谑曲,甚快板,F大调,3/4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 快板,F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式


肖斯塔科维奇 升f小调第七弦乐四重奏 作品108号


第一乐章 小快板Allegretto


第二乐章 慢板Lento


第三乐章 快板Allegro


---- 中场休息 ----


门德尔松 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作品13号


第一乐章 慢板序奏转主部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不太慢的慢板,F大调,三段体


第三乐章 间奏曲,流畅的稍快的快板,三段体


第四乐章 急板,a小调,奏鸣曲式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成立于2002年,由四位优秀的青年演奏家组成:第一小提琴杨颖,第二小提琴张宁,中提琴马艳春,大提琴李成。他们具有精湛的演奏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高雅的音乐品位;演奏风格热情、细腻;在音乐风格上追求和谐统一,极具凝聚力。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重奏组参加了保利院线的32场全国巡演。此外,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等各大院校成功演出了多李成场室内乐专场音乐会,曲目范畴包括古典时期、浪漫时期、近现代作品及中国作品。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成功录制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及中国作品。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何弘毅奖四重奏比赛”铜奖(。此后,何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了紫禁城四重奏专辑唱片。并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欧亚处、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选拔至“东方之声”——《中国音乐对外推介名录》。


重奏组与Hideko Kobayashi(德国曼海姆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贝多芬四重奏组中提琴演奏家);Amy Oshiro(费城交响乐团首席助理);Paul Roczek(奥地利弦乐四重奏一提琴、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院长);Wolfgang Redik (萨尔斯堡音乐节音乐总监;Sandor Vegh室内乐学院院长);慕尼黑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Lszl Kuti等世界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大师们合作演出和艺术交流。


多家族年来,紫禁城弦乐四重奏参与众多重要国事演出,获得高度赞誉。


第一小提琴 杨颖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二提琴声部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女子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


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附小、附中、本科,先后师从黄晓芝、林朝阳教授。8岁获得全国小提琴比赛何弘毅少儿组二等奖。2001年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2016年获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师从金辉教授。


工作期间,以重奏、小室内乐形式参加了众多重大意义的活动和演出,其中包括:“金砖国家会议”、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等,并于2017年11月代表中方与韩国KBS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在乐团工作期间,与世界知名的艺术家有过成功的合作演出。2014年,在烟台大剧院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协奏,邵恩指挥,成功演出了小提琴经典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2016年,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国家艺术基金—乐队首席及声部首席人才培训》。


个人录制了《小提琴中国乐曲集锦》(北京环球音像出版发行)、小提琴曲集《影音再现》(中国青年出版社录制发行)等。两度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和“青年岗位能手”。


第二小提琴 张宁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成员。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6岁即在青岛市举办的首届少儿艺术节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


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赵薇、隋克强、林朝阳,并跟随何荣老师学习室内乐演奏。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先后随团赴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美国、荷兰、葡萄牙、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


2002年,与乐团的其他三位优秀演奏家成立了紫禁城弦乐四重奏,并与世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大师们进行演出和交流。


中提琴 马艳春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及城堡室内乐团成员,曾担任中弘毅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EOS乐团中提琴客座首席。200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全国比赛获奖者。


他7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岁研习中提琴演奏,学基金会习过程中的重要导师包括:左孝辉、唐尔丰、隋克强、王昌海、王振山、林朝阳、苏贞、刘云志等专家教授。多年来,他多次应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日本太平洋音乐节(PMF)。2011-2012年度,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与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合作,参与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室内乐歌剧《螺丝在拧紧》在中国的首演。2016-2017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被公派赴德国慕尼黑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深造,师从德国著名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Hariolf Schlichtig教授。回弘毅国后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两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他曾与众多世界著名音乐家同台合作,并随团出访过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精彩演出。


大提琴 李成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提琴演奏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紫禁城弦乐四重奏成员。先后师从俞明青、孙晓淇、娜⽊拉、朱亦兵教授学习,为其创建的“朱亦兵⼤提琴乐团”建组成员之⼀。曾获中央⾳乐学院第四届⼤提琴⽐赛三等奖,同年参加了第四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赛。


在校期间,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席⼤提琴,先后两次受邀参加⽇本太平洋⾳乐节。2008-2010年期间, 得到“何弘毅家族基⾦会”的赞助, 加⼊⾹港管弦乐团。


2010年考⼊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曾随团赴世界各地巡演及外交活动中的演出任务。2015-2016年何期间,李成得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留学基⾦委的选送,以访问学者的⾝份赴德国公派留学。师从于慕尼⿊⾳乐与戏剧学院⼤提琴教授Wen-Sinn Yang;同时与奥地利国⽴萨尔茨堡莫扎特⾳乐学院教授Wolfgang Redik辅修室内乐。


-贝多芬 F大调弦乐四重奏 作品18号 第一首-


“弦乐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是由作为贝多芬老师的海顿以及在创作上曾给于贝多芬很大)影响的莫扎特开创并形成的。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这个数字与海顿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虽然不算多,但这十六部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鲜明的特点,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中成为前继海顿、莫扎特,又对后世作曲家有极大影响的里程碑。


编号Op.18的六部(第一至第六),作于1798-1800年家族间,为其早期弦乐四重奏作品。这时期贝多芬的作品个性特征尚不十分突出,多少受海顿、莫扎特影响。《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是Op.18 全部六首作品中第二完成的,也是六首中唯一一首经过改写的,大约完稿于1799年6月前。贝多芬在1800年进行修改,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独奏处理,加强了大提琴表现的个性化。作品题献给罗布科维茨(Lobkowitz, 1772-1816)侯爵。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精神抖擞的快板,F大调,3/4拍,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亲切而热情的慢板,d小调,9/8拍。


第三乐章 谐谑曲,甚快板,F大调,3/4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 快板,F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式。


-肖斯塔科维奇 升f小调第七弦乐四重奏 作品108号-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写了十五首交响曲和十五首弦乐四重奏,两个十五构成其音乐成就的核心,数量虽然一致,但作曲家在两个领域内的创作步履并不一致。他在1938年创作第一号四重奏时,已经32岁了,写了五部交响曲。而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只写了两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却写了整整半打!


很多艺术家都有所谓的“晚期风格”,肖斯塔科维奇是个典型,写于1960年3月的《第七弦乐四重奏》标志着作曲家进入孤寂、晦暗的晚期。可以做一个对比,作曲家公开展示的官方作品编制庞大,而弦乐四重奏则完全与之分道扬镳,用最精简的体裁,寄托心言,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


相较于其他四重奏,《第七弦乐四重奏》更像是一首私密的悼亡曲。作曲家的妻子尼娜在1954年去世,第二(次婚姻不太成功。1960年正逢尼钟娜的五十冥诞,这首四重奏就是题献给亡妻的。《第七弦乐四重奏》是所有十五首四重奏里写得最精简的。作曲家在其中运用了一个全新的素材,一个小快板的圆舞曲,其实是二十多年前写的歌剧《姆琴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中的爱情主题,当初那是献给尼娜的。作曲家用这个特异手法来悼念亡妻。第二乐章慢板中,作曲家首次在四重奏里运用了滑音,带来一种奇异荒诞的效果。整个作品充满着疏离、孤独感,最后,在那个怀想往昔爱情的圆舞曲主题中稍稍得到一丝宽慰。


-门德尔松 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作品13号-


门德尔松总计约作有11首弦乐四重奏,其中有4首属单乐章小品,是他死后,后人整理以作品81号出版,有一首无编号的早期作品(降E大调)作于1823年。生前就编成编号的共有6首。


当晚演出的《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13号,作于1827年,实际早于《降E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12号,但由于二首弦乐四重奏同时在1830年出版,顺序出现错误,后来没有纠正,便一直延用至今。


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慢板序基金会奏转主部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序奏旋律为门德尔松于1827年圣灵降临日(复活节后第五十天)而作的歌曲《那是真实的吗》的转用。


第二乐章 不太慢的慢板,F大调,三段体。主题交织有《那是真实的吗》,也使用了半音阶手法。

李成

第三乐章 间奏曲,流畅的稍快的快板,三段体。


第四乐章 急板,a小调,奏鸣曲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