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的运用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在现代财务管理中不断发展进步,不仅要实现传统审计监督作用,还要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突破、发挥价值。本文从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出发,探讨内部审计与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如何优化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价值,基于此阐述夯实内部审计基本功的必要策略,以期在实践中引导内审人员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价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审计运用

一、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上的作用十分显著。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完善自身公司治理、转型创新。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将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融合到企业财务管理各个阶段当中,促进企业财务体系良性运转,降低内部管理风险,保障企业在规范、合法的环境中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概述

(一)内部审计概念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以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发展为业务导向的内部审计,再到当前以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总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其本质是为了保障企业长久稳定运行,以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法和举措加强对内部管理活动审视和评价的管理过程,促进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保障经营活动合法性、效益性和成长性。

(二)内部审计分类

内部审计依据其具体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又分为财务审计、内部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元财务经营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分析被审计单位资金、盈亏、损益等真实情况及经营效益合理性,分析经营结果的责任,从财务数据真实、合法的角度对企业经济效益结果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评议,并出具财务审计报告。同时,就企业可能存在的违法问题或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实进行判断,给出审计意见。内部管理审计是审计工作随着时展需要而衍生的一种新兴的审计方式和目标。

内部管理审计旨在评估被审计单元的经营运行质量,分析被审计单元资金、组织、资源的配置均衡性和稳定性,组织运行是否高效经济,被审计单元可能面临的风险点预测,并就如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给出建议。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履职期间负责领导指挥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管理责任人个人履行职务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判断被审计人员在履职期间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根据审计结果来做出客观的评价。

(三)内部审计特征

1.制约性。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发现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违纪行为,规范企业运行秩序,督促组织和个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企业管理制度和章程,避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降低企业运行管理风险。对于已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快速消除影响。

2.预防性。企业审计部门对审计内容要形成标准汇编,对于战略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重大项目决策以及日常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审计内容及原则,明示各项经营活动管理红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组织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宣贯在企业发展中形成稳定的内部控制输出,通过宣贯审计要求及审计结果的问责机制,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并防范内部管理风险。

3.监督性。企业通过离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来强化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保障企业合法利益。同时,企业内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便于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揭发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剔除不利因素、寻找解决途径,促进企业内部持续平稳运转。

4.建设性。随着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在改革创新中需要迅速掌握内外部信息资源以便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内部审计能够就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财务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致力于为公司治理剔除不利因素,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成效并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利润突破点,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审计定位

内部审计是企业为加强对组织自身财经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估而形成的一项监督评价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即包含经济责任审计,也包括财务审计。从组织运行和个人履职两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成效,包括被审计单元经营业绩、资产使用效率、会计信息真实性、经营活动合规性等财务和经营问题,并形成客观、完整、真实的内部审计结果。

(二)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财务管理中一项相对独立、专业性极强的管理内容,具有监督管控职责,是对企业财务能力、资产管理、方法评估的过程分析和结果评价,具有独立、客观、监督、咨询的价值和职能。内部审计从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两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企业已发生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并横向整合对比数据结果合理性、合规性,分析企业经营业绩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和控制的关键,内部审计为公司治理的有效监督手段,能够通过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共同影响,促成良好的财经纪律体系,并督促组织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严格履职、降低风险。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日益发展。财务管理也呈现出复杂化、成熟化,不断为企业精准分析实际状况、识别预判风险点、完善内部治理模式、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合理规避风险等出谋划策。

内部审计是现代财务管理中公司治理的关键,内部审计可以改善企业管理流程、满足企业风险管控需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举措和手段。

(三)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预测作用。内部审计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科学预测作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数据、现阶段经营状况的对比分析,剔除市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隐患,针对已预测的经营风险给出处理建议,系统化地检查和预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意见。

2.评估作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判断组织当前的投融资活动是否存在风险,以及企业自身资金管理质量状况。通过明确了解企业投融资目的、期限、方式、预期效益、当前收益等信息,结合当前财务状况整体反馈,分析评估投融资项目经济效益、风险水平,并对企业当前的投融资结果、财务状况给予资金管理建议及风险评估报告。

3.咨询作用。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及资本配置情况进行整体了解,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方式对审计数据加以挖掘分析,结合国家法律相关条例要求,对各项财经活动合法性进行评估判断,对企业经营决策及资产管理行为给予辅助咨询,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与结果应用。

四、如何优化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一)体系化设计内审体系,完善内审模式

1.运用PDCA原理构建完整的审计工作闭环。在对单个项目开展审计工作前,内审人员可以按照PDCA管理原则对审计内容从计划、实施、问题提出与整改、改进复核与反馈等四个步骤来逐步展开,从而加强对企业内审工作结果的应用转化。从项目审计计划开始,结合企业年度经营活动的节点选择审计期间,对审计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复核,分析过程中风险内容及管理不足,作为总结参考为下一次的内审工作提供信息。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审计案例,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审计重点、定向分析、结果转化等环节进行信息提炼,以此形成PDCA循环的内部审计模式,并对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产生借鉴意义。

2.持续提升内部审计结果转化质量和效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独立性高,是对企业财经活动合规性的再次审视,是企业对自身经营行为反思、纠错的过程。审计工作帮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问题、财务问题及时发现并整改,有助于企业持续提高内部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此,审计结果评估后的整改落实也成为内部审计工作闭环管理的核心。在企业审计制度中建立审计项目通报与跟踪机制,对于内部审计结果实行定向跟踪,逾期未整改问题计入企业绩效考核并继续跟踪落实,增强审计结果转化质量和效率,以此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公信度和严肃性。

(二)加强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成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而输出的新模式、新标准正在展现着积极的应用前景。以财务共享模式为例,企业内审工作在组织结构、人员能力、职能划分上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智能化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持续实现战略规划目标、保持高速增长的有效抓手,借助智能化技术构建起的审计分析模型,对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日常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对相关数据合理性进行预判,建立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审计数据集成化、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构建智能化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可采集的数据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海量化的特点,要想在庞大的数据信息中获取价值,建立基于企业内审需要的智能审计分析模型至关重要。智能审计模型可以将企业历史数据与当期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及时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监督控制,对数据对比结果中的异常波动给予智能预判,提升风险预警识别能力。同时,基于大数据环境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上的信息支撑。

(三)丰富夯实内部审计模式中的审计功能设计

1.审计预知。首先,基于企业类型及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分析方法,将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当期值、历史值、平均值、预期值等进行对比,分析经营管理层面中的异常信息,及时对企业市场策略、盈利能力、当期效益状况进行综合性思考,发现潜在风险及预期发生的变化趋势,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或威胁,并对此进行审计预知,辅助管理者对当前市场趋势和经营策略进行优化调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方面是纠正已发生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及时分析行业数据、企业数据的高价值信息,识别机遇并引导经营。

2.数据采集。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营数据、财务数据以及管理数据信息庞杂,审计人员要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智能技术挖掘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以及经营质量效益方面的关键信息,包括市场竞争、对标上市企业财务报告、行业市场信息等,最终对筛选挖掘的数据信息真实性、价值性对比分析,得出审计对象的客观评价结果。为此,审计信息的全面与否直接影响最终审计结论。审计数据主要对两大类数据进行采集,一是企业内部的被审计数据,二是来自外部、行业对标的基准数据。这些信息数据均可从内部取得,审计人员要保证数据获取的直接性和可靠性,避免人为操控,通过政府公开的对外统计数据信息及第三方数据机构获取相关基准数据,从企业内部财务报表、会计基础信息中获取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相关数据,保证被审计对象获取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内审人员需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集成分析,剔除其中的无效数据、重复数据等,依据大数据平台构建的智能审计分析模型或企业自建的审计分析方法对各类数据逐步开展分析。通过对内外部采集的基准数据与企业审计数据对比分析,初步判断企业当前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对数据逐层多维度的全面评估,客观地了解企业经营业绩质量及合理性,并形成最终的内部审计报告

五、持续夯实企业内部审计基本功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健全审计相关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下开展,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甚微或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要在清晰的组织结构与工作界面下开展执行,以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和审慎原则。其次,通过对内部审计模式逐步分解,将审计要求的数据信息采集融合到日常业务管理流程当中,从全面预算、过程管控、风险管理等方面为内部审计做出相应的准备,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工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最后,应用具体的审计分析方法来评估数据。

(二)持续改进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

在新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下,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也在复杂化、多样化,企业管理者要理清审计目标,选择最优的内部审计方法。其关键在于几个转变的落实。转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转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转变单一审计为多方位审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的目的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有效融合,对内部审计分析得到的市场趋势预判作为市场决策参考,加强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审计,及时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通过审计结果指导完善内部管理及经营活动,在内审与经营的相互磨合影响下,持续改进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以此提升内部审计实施效果。

(三)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

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要与财务部门人员保持相对独立,组织架构设计上要尽量保证独立的审计部门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企业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于管理者在内审过程中反思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从而体现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内部审计能够真正起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监督管控作用。一些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虽然部门及人员相对独立,但同一企业内部不免受感情、私人关系因素的影响,审计数据获取相对存在间接性,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价值,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和意义,企业仍要强调内部审计独立化运作,严肃内部审计纪律。

(四)盯牢审计整改,保障审计结果质量内审人员要转变审计管理意识,从过去以出具审计报告为节点转化为动态审计追踪管理为导向,重视被审计单元对审计结论的整改进度,确保审计结果能够转化为效益。提前了解项目整改的风险并警示,防范风险隐患。同时,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审计在组织架构中的管理权限及汇报途径,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重视和应用,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审计结果追踪、公司治理等内容的应用,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制定提出数据支持。

(五)构建并执行全过程的责任问责机制

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建立责任问责机制,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问责标准及时问责责任人。加强对问题的整改力度,建立对审计结果评价反馈机制,被审计单元可以就审计结果提出意见或补充,主动沟通解决,树立责任意识。以落实整改为目的,提高被审计单元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可能性,实现以点带面的内审效果,发挥责任问责机制事前监督作用。同时,针对内部审计结果质量进行评价,实现内部审计全过程的问责机制,强化审计结果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联动性,以内部审计促进经营效益提升,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实效和质量,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六)加强组织协同,创造积极的审计管理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要与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督查等部门条线协同作战,对相关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内部审计报告、涉及司法途径解决的项目进展、内部巡视督促组发现的重大问题等信息一对一共享信息,既要保持信息的独立性、保密性,又要对异常情况或问题加快沟通效率,提速处理进度,形成风险导向型的协同审计模式。持续创造积极的内部审计环境,对年度关键任务项目要点、战略规划落实评估等重大审计内容要形成体系化的项目审计计划,从对年度审计中披露出的风险点加以总结,指导下一年度经营计划制定,形成内部审计经验和案例,促进内部审计管理的良性循环提升局面。

六、结语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普及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模式,有助于防范企业内部职务犯罪、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强化财经活动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风险识别意识和能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科学、法治的管理框架下顺利开展。同时,智能化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渗透应用,让财务人员、审计人员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流程,提升内部审计数据信息质量和处理效率,助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进步。

作者:臧超 单位: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