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越少缴税越少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多好还是少好)

说起税收,有一句广泛流传的话,“唯有死亡和税收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就会觉得被强迫、不痛快,没人喜欢交税,这是我们的直觉。


但是,税收越少越好吗?


并不是这样,今天我们通过宋朝、明朝的国家和商业关系,来说说这个道理。


昨天我们说到,中国古代因为重农抑商,国家财政的弹性就很小,一旦危机到来,政府开支急剧增长,麻烦就来了。


宋朝中后期就进入了这种危机期,北方的游牧政权,从早期的辽、西夏,到后来的金和蒙古,对宋朝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那咋办?只能扩军备战。钱从哪儿来?土地收入肯定是不够的了。于是,宋朝政府就历史性的把目光转向了工商业。


办法无非是这么几个。首先,宋朝政府放开了盐铁茶酒这种资源性或者是成瘾性商品的控制,允许私人商业力量进入。大概的方法,就是政府只控制生产,然后给商人发许可证,你们负责去贩运销售,政府收税。这样一来,政府收入确实大幅度提高。但是,这点钱还是不够用。


钱还不够怎么办?宋朝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系统的商业税征收制度,为了征收商业税,宋朝政府在上至京城,下至县、镇、渡口、集市等地广泛设立征税机构,征税范围无所不包,几乎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全部物品。



广泛征收商业税,人民的负担当然加重了,但对政府来说,人民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了。政府自然而然地开始优待民众,相比其他朝代,宋朝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养民”制度特别丰富。


按照历史学家侯家驹的说法,宋朝已经发展出了“从胎养到祭祀”,也就是政府把你“从摇篮管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包括怀胎发放粮食补贴、政府抚养弃婴、官办学校助学、养老、救治贫病、丧葬补贴等等。


宋朝的荒政制度也比较完善,建立起粮食储备制度,灾荒到来时甚至出售官职筹资救济灾民。你看,虽然水平不高,但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基本样子,宋代是具备了的。


我们从一千年后看宋朝,很容易把它美化,把我们刚才说的这些看成是统治者的善良愿望的结果,其实不然。你针对什么收税,就必然要治理什么。重税本身当然是恶政,但是有时候,重税也是善治的原因。


当然,历史没给宋朝人足够的时间,蒙古人的铁蹄还是中断了这个过程,将近一百年。


赶走了蒙古人之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在朱元璋看来,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朝廷广泛征税,简直就是横征暴敛,造成民不聊生,这才被蒙古人灭亡。所以,明朝建立以后,财政上就全面恢复中华帝国的正统做法,以农业税为主,大量减免工商业税收。


朱元璋明确规定,工商税收的数额不得超过洪武十八年的水平。此后,整个明代,包括盐铁、官营工商业和各种工商税收的收入,只占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相比之下,宋朝工商税已经超过了农业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


工商税很低,这是不是会促进明朝工商业的大发展呢?确实促进了。到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发展极为繁荣。多个工商业城镇兴起,商品种类非常丰富。民间因此普遍富裕。尤其是江南地区,民间的富裕程度也特别高。


这不是很好吗?且慢,事情哪里会那么简单。


虽然工商业发展繁荣,但由于国家财政坚持以农业税为主,工商业财富没有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既然收不到钱,没有得到好处,也就没有动力保护和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个后果就很严重了。比如,对商业发展来说不可或缺的产权制度就一直空缺。


可能有人要问,没有国家正式的产权保护,明朝的工商业大发展又是怎么来的呢?答案是,主要依靠贵族官僚非正式的个人特权庇护。现在看史料,明清时期一个当官的犯了事,查抄家产,清单里面往往就有什么当铺几间,票号几间,茶叶庄几间。


就算是普通生意人,你的生意如果没有官员士绅的保护,是肯定生存不下去的。别说官员欺压,就是街上的小流氓也足以让你生意做不下去,难免要保护。这种保护当然不是免费的,往往还很昂贵。于是,大量工商业财富流入贵族官僚手中,国家所得很少。


相比较而言,17-18世纪的英国,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国家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商业发展和财政收入“同呼吸,共命运”。有了这个动力,英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针对商人的产权保护措施,这些产权保护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你看,虽然同样是商业繁荣,但是明朝和英国结果不一样。


商业有一个特点,就是繁荣很容易,只要有自由就够了,但是发达很难。因为商业发达需要大量的中间组织。比如银行、公司法、交易市场等等。它像盖楼,没有下一层的制度和中间组织的建设,上一层压根就不会出现。没有这些中间组织,你都想象不到商业能发达成什么样。


明朝后期就是这样的情况。你说政府不重视江南地区吗?很重视。明初就严禁在东南分封藩王,防止藩王扰民,朝廷税收都指着江南,还规定宦官不许在江南买地,非常重视对江南水利的兴修维护,等等。


但是,因为工商业不是政府税收的来源,产权保护制度没有,所以,虽然表面上繁荣兴旺,但其实只是简单的低水平扩张规模。更复杂的商业,就无法形成了。


这还不止是商业不能更高层次发展的问题,更严重的后果是,政府和工商业财富发生了脱节。


国家财政不依赖工商业,也因此不重视工商业,不会像英国那样让工商业代表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国家和民众之间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平时,这不算严重问题,到了关键时刻,就是大麻烦了。


比如,满清为什么灭了明朝?相比蒙古人,满清人的军事实力其实要小得多,八旗兵马总共才几万人。如果明政府能把江南地区的财富、资源集中起来,打败满清人,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在实际的历史上,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明朝江南富裕的民间社会,表现出惊人的冷漠和麻痹。


崇祯皇帝怎么喊,怎么哭穷,出身江南的,因此往往也是工商业背后保护伞的那些官员们也不肯掏钱出来。过去我读历史的时候,读到这一段,总是觉得很疑惑。国家养士大夫三百年,到关键时刻,怎么大家都这么冷漠呢?


现在我们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也许能得到一个答案了。国家不关心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的财富也很难和国家休戚与共。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满清的铁蹄南下,江南也没有躲过一劫。国家和工商业是双输的局面。


在中华帝国史上,有没有成功处理“国家和商业”关系的例子呢?也有,那就是清末的国家财政制度的大转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