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2020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专利代理师难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更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师难社会主义现代2020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海先后启动《纲要》和《规划》编制工作,对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经广泛调研、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意见征求等程序,提出了上海未来十五年和“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下一步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思路。


“2 10”目标体系


《纲要》和《规划》发展目标整体衔接,提出了“2 10”目标体系。


“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2025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1400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7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00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指标体系设计上既主动衔接国家文件要求,也突出了上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导向。


四项主要任务


《纲要》和《规划》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聚焦“高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价值和2020运用效益。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金量”和经济“贡献度”。


一是强化政策和产业“双牵引”。建立健全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政策融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推动核心专利代理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加强资格证专利师难密集型产业师资培育。


二是强化体制和机制“双创新”。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以企业为资格证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制,深化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综合保险制度,鼓励推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研究建立互联网版权确权、授权和交易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主体和专业机构能力“双提升”。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园区和城区建设,建立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匹配的专利联盟。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建设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等功能载体。支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培养知识产权职业技术经理人。


第二,对标“高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的全链条保护闭环体系考。


一是深化制度体系创新。探索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字产业知识产权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充分利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构建以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的侵权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


二是完善功能机构布局。加快建成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培育和发展专业知识产权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探索建立市场化调解组织。完善市、区、园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同时,聚焦“两个市场”“两个循环”,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发挥上海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基地、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功能,加强信息汇集、政策指导、预警提示、专家支持和法律援助,助力企业“走出去”。


三是加强高效协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和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专利代理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仲调对接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一门式”“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集中处理平台。


第三,师资坚持“高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紧扣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构筑知识产权服务优势。


一是政务服务更便捷。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业务贯通、窗口整合、一网通办,建设全门类“一站式”专业服务大厅,完善作品快速登记办法,深化探索专利商标质押登记、专利费用减缴等告知承诺制。


二是公共服务更完善。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主干网络和专业机构建设,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标准。优化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布局,加强专题数据库差异化、共享化建设,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图书情报机构等参与承担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三是市场服务更活跃。探索知识产权代理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力度,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涉外业务,创建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功能。


第四,突出“国际化”,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持续深化国际考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搭建国际知识产权智库,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国际教育合作联盟。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加快培养精通国际法律和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丰富文化建设维度。打响上海国际知识产权论坛品牌,整合知识产权对外宣传资源,提升上海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校对:张亮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