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税法中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

5月10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为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投入,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此则通知发布之前,这一比例仅为2.5%。



什么是职工教育经费?


提及职工教育经费,虽然不少职工表示茫然无知。但它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是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费用。我们看一下国内相关法规对职工教育经费的相关规定:


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曾发文明确,“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2006年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明确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该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根据自2008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罚”。因此不按规定计提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是存在法律上的风险的。”


对职工有利,对企业更有利


“本次将税前扣除限额从2.5%提高至8%,是用税前减免的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增加职工教育培训的支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表示。


“不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还是人才。”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认为,所需人才不仅是研发人员,更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一线制造人员。


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陈宇表示,随着技术突飞猛进和产业升级换代,生产的设备、方法、技艺都在不停地更新,充足的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提上日程。一线职工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有可能不再是一般性的提升,而是“系统重启”,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培训。这时,用于技能提升的职业教育经费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在职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必须调动起企业积极性。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依靠人才,而人才也存在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问题和需要,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与高技术的同步。


“过去,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是2.5%,这部分钱虽是企业出,但不收税,摊入生产成本。如今这部分比例提高至8%,实际上是提高并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源的研发费用。”陈宇肯定道,“将来企业就得‘拼’这个”。


经费计提不足,使用上“重上轻下”


虽然国家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投入,然而,职工教育经费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不甚乐观。


有调研发现,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部分企业没有足额计提,而且有限的经费在使用上“重上轻下”,多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倾斜,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于一线职工的经费少之又少。


同时,使用经费进行培训时还存在“内外有别”,中高层人员大多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外部培训,以管理创新为主,层次较高,而一线职工大多参加企业组织的内部培训,以岗位基本要求、安全生产知识为主,层次较低。


然而,一线职工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教育培训。调研显示,63.1%的职工担心目前的职业技能在未来会过时,有94.2%的职工有兴趣学习新职业技术、知识或能力。参加培训的职工中,有90.1%表示提高了技术等级或专业技能,48.6%表示增加了工资收入,78.3%表示提升了就业竞争力,44.8%表示调到了更理想的工作岗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产业工人队伍的平均受教育情况集中在中学阶段,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与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这种背景下,大力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十分必要。


专家建议拓宽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范围


根据《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上岗和转岗培训;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费用开支。


而针对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对此,有专家表示,现在的情况和文件出台的2006年大不一样,很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愿望和方式都有变化。不少企业将收入、晋升,与学历挂钩,导致一线职工自愿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己。


针对不少民营企业担心开展技能培训后的人才流失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这样的企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视不够,依靠大量投入劳动力要素获取效益,从长远来看将制约企业发展。


李长安表示,由于人才是流动的,“如果大家都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大家都受益,如果都不愿培训,那劳动力流动到哪儿,都是缺乏技能和技术能力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