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统筹兼顾:灵活运用定量与定性指标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绩效激励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资料”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导语: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两种形式。定性是根据管理者的直觉、经验,以及过去和现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定量则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例如,一个关于客户满意程度的指标将客户满意程度分为高、一般、差,这样的描述就是定性指标;如果说客户满意率96%,就是定量指标。

定量的指标可以按照多个维度进行表述,如按客户、产品、地区等进行汇总或分解。而定性指标则用于考核不太好量化的工作。如果定量指标侧重于考核工作的数量,那么定性指标则侧重于考核工作的程度。例如,关于岗位的一些绩效指标,管理能力、沟通力需要考虑员工的行为,主要依据员工工作表现,同时结合日常管理的记录、沟通、汇报、会议以及员工同事、客户的反映等综合评价。这些通常是不能够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大部分就要用到定性指标。


定性和定量在指标体系中缺一不可,两者各有所长,优劣势都很明显,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互相补充,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使用。那么,具体如何来结合呢,需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相比而言,定量指标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定性较为主观,适合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更适合于一般的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究竟采用定量指标,还是采用定性指标呢?一般来说,需要针对员工的具体岗位,选用合适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组合。

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定量前置,发现问题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量化作为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大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分解→评分→汇总。根据的是这样一个思路:将定量分析的对象按照合理的方式分解成必要的组成部分,对每个部分依照各自的标准进行评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分数乘以权值并相加,所得的分数即是该对象的量化值。

例如,要定性分析A产品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一般是以“很好、好、一般、不好、差”5个等级作为分析结果。为了量化可以将接受程度分解为:品牌知名度、记忆度、质量好坏、方便性、外观色彩等几个部分,按各自的重要性划分权值,以“很好、好、一般、不好、差”5个等级分别对应“5、4、3、1、0”评分,分别乘以各个部分的权值,再相加就得到定性结果的量化值。

整个过程的难点和重点是分解阶段,要求执行者对分析的对象有系统性的把握,了解分析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并能优化分配。

分解包括两个方面:分类与分层。分类就是将研究对象中包含的因素分门别类;分层就是不同类别的因素再次分类,并放入下一层次。分解其实就是一个分类、分层再分类的过程,如树枝一样向下延伸下去,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树形结构:


在分解时要注意,划分的标准要统一,分类要精细,分层要清晰。但是类别和层数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很繁琐的计算过程,并且要各层各类规定一个权值,同层同类的各部分权值总和为10。

在评分阶段,各个部分采取的方法应相同,量化标准也一致。通常是将各部分定性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差”5个等级,然后再转化为“5、4、3、1、0”的分数一一对应。

汇总时就是将各部分的分数乘权相加为上一层类别部分的分数,再将类别部分的分数乘权相加得出总的分数就是量化值。

3.针对问题,定性测试

对被考核者进行定性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方法,比如测评法、经验法、问卷法、观察法等,主要是以人的主观评价为主。为使结论可信度更高,这几种方法应视不同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先按方法的重要性设定不同的权值,再以不同的方法分别评分,最后将不同的量化值加权平均得出量化值。

一家专营园艺工具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产品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然而,绩效管理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在于:绩效指标体系过于严谨,缺乏定性的灵活性,考核人员对员工的考核严重依赖数据模型和计算分析。因此,常常出现被考核者得分过低的现象。通过各部门的研究、讨论,该企业在保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专家评价法和综合评估方法,具体的改善方法如下。



第一,确立8因素量化绩效考核技术,所谓的8因素是指影响绩效的8个因素。具体为归纳考核项目、界定项目内涵、确定项目目标、权重项目配分、列出计算方式、制定评分规则、定位数据来源和区分考核周期。

第二,在“8因素量化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上级、平级、下属调查法,其目的就是使考核更灵活,更富有弹性,把定性与定量完美结合起来。

第三,与此同时,完善各岗位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并严格规范操作规程,确保考核者的规范操作。

经过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以及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配合,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渐完善起来,使得定量与定性更加均衡,普遍受到了员工的欢迎。

综上所述,定性和定量属于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才能为做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的依据。

《绩效核能》设计工具书(附各个行业设计方案)



让员工加薪,不加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让员工自动自发的拼命工作的书关注私信“资料”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