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家庄轰轰烈烈的楼市大整治,真的让不少人大呼过瘾!
尤其是看到一个又一个烂尾楼被公示,一个又一个开发商被立案调查,不少购房者心中的那一口气,终于出来了。
不过,光是解气还不够,实际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在最近交流时我发现,很多人都希望那些烂尾楼背后的房企,能够早点破产或者被立案,这样一来,购房者才有希望尽早拿到属于自己的补偿。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烂尾楼的问题难解,主要体现在影响范围大,涉及资金多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烂尾楼的“起死回生”,往往都是顺利找到了有实力的“接盘”企业,才能够如此操作。
但是这样处理有个大前提是,楼市本身比较景气,接盘企业在承担之前项目造成损失的前提下,依然有盈利的空间。但如果明显是个“赔本买卖”,那么就很难吸引到企业来“接盘”。
就比如说石家庄著名的“西湖一品”项目,之所以烂尾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就与此有关。那如果没有企业接手的话,购房者就会更希望能够对烂尾楼进行没收拍卖,好歹还有挽回损失的希望。
比如说最近正定挂牌了一宗商业用地,上面就存在着罚没建筑物。根据官方通告内容来看,其罚没价值总价为164.86748万元;罚没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并作价出让,成交价款不包含建筑物价款,土地出让价款与建筑物价款分别上缴财政。
如果能够这样操作的话,那些实在盖不起来的烂尾楼,能不能参考这种办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两个真实案例:
2017年,湖南永州处理了这样一起诈骗案件,事由为一名叫做张厚福的人,不仅涉嫌违法建设“小产权房”,并且还“一房多卖”,仅仅54套房子最后卖给了150多人,涉案金额达到2000多万。并且在东窗事发之际,张厚福已经协同家人“跑路”,150多名受骗者损失惨重。
后来,有关部门为了从有利于维护诈骗案受害者(购房户)的合法权益出发,对张厚福烂尾楼采取依法没收、公开拍卖方式进行处置,拍卖收益返还给受害者。
2020年,贵州独山县“负债400亿”的情况被报道出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在后续处理方面,以烂尾楼“抵债”成为独山县解决债务的方式之一。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某上市公司在2020年9月收购了独山县一易地移民搬迁项目的相关房产和土地资产。对于此举,上市公司直言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收回替独山县政府垫付的款项。换言之,之前的投资可能要“打了水漂”,于是就用收购土地资产的方式,找补利益平衡。
如果你觉得上面两个例子有些难懂,那么就简单理解其内核就可以了,解决方式的本质就是将烂尾楼资产没收、转让,最后用拍卖收益来补偿受害方。
而这,正是不少人所期待的“没收烂尾楼”的解决方式。
不过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烂尾楼”的情况普遍比较复杂,能够采取这一方式解决问题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烂尾楼本质上还是有产权单位的,即开发商本身。如果开发商没有走到破产清算那一步,那么采取“罚没”的方式还是比较难的。
并且,即便房企正式破产,那么资产清偿的流程也有相应的规范,不一定就会达到“退钱”的效果。而上述两个成功实现“罚没补偿”例子,一个本质上是个人诈骗犯罪,另一个本质上是与当地政府项目有关,和一般的商品房性质还是有所不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