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审计报告怎么看(如何分析审计报告)

审计干货——怎样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内容?沟通什么?三种模式


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有一个“度”不好把握,那就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将哪些内容拿出来与被审计部门沟通?在哪个阶段沟通?沟通到哪种程度?


如果去问不同企业的内审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为什么?


倒不是审计师水平差异大,而是问题本身就可以存在几种答案,称不上对和错,各有利弊吧。


实务中可能存在多种方式的组合,本文细说三种模式!


一、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在正式报告出具前,均不沟通


在出具正式报告前,被审计单位只提供相关资料或配合。


至于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结论都不会提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最多,将最终审计报告发给被审计单位,并要求其按审计建议执行。


选择这种模式,主要有3种情况:


1.舞弊审计。保密性要求高,如:舞弊审计,不必事前沟通。


2.审计范围大。同时涉及多业务口和多岗位,且均有自己的保密要求,不便于将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与不同人员沟通。


3.有强势的后台。审计人员的直接上级是老板,或某强势高管,他们要求审计人员不将审计报告给别人看,写完就上报。


就算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结论或建议有意见,也只会被强压下去,不敢提出反对意见。采用这种模式,侧重于审计处罚建议或整改建议。


优点:


(1)效率高,审计报告出来后,就能迅速发布和执行;


(2)避免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


(3)保密性高,防止被审计单位提供假证据,降低其造假的可能。


弊端:


(1)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的不满,审计建议也容易受到抵制;


(2)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如果证据不充足,甚至有相反证据未能搜集,则错报风险大;


(3)有人会认为,不给被审计单位看报告,审计人员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审计太好做了,不需要审计人员有多专业。但恰恰相反,审计报告不是事先沟通,对审计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反而更高。


二、仅沟通审计发现问题,不沟通审计结论和建议


这种情况最常见,审计人员会保持过程问题的沟通,会将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单位交流,要求其及时补充审计证据或解释。


其逻辑是:被审计单位只要解释问题就行,审计人员完全可以依据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


优点:


(1)能保持问题的及时跟进和沟通,证据获取比较充分;


(2)能相对独立地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3)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双方对审计结论的扯皮。


缺点:


(1)沟通成本较高,过程中都得保证问题的沟通,以及不断变更的审计证据;


(2)被审计单位有时间伪造证据;


(3)问题沟通了,但审计结论意见不一致,仍旧存在扯皮。


三、审计问题、结论和建议均沟通


简单来说,就是审计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人员出具的结论和建议也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其逻辑是:保持问题的透明性,让审计报告所有内容都在被审计单位的知情的情况下得出,便于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


多见于审计部门不硬气,审计独立性差的企业。


优点:


(1)便于被审计单位及时补充证据;


(2)有利于与被审计单位打好关系;


(3)审计报告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审计建议更容易被执行。


缺点:


(1)保密性差,被审计单位更容易伪造证据;


(2)被审计单位参与度高,就容易影响审计师的客观性,甚至修订审计结论;


(3)过多的沟通交流,影响审计效率。


四、哪种模式好呢?


简单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这得根据审计内容、内控环境、审计师的专业性、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的权威性等诸多因素来参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一种相对好的模式,供大家参考。


1.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只提供资料和配合查验。


2.审计程序完成后,集中沟通审计发现问题,让其补充证据或解释。


3.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将初稿(沟通稿)发送给被审计单位,集中提出异议或补充证据。


4.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异议部分,写入最终审计报告,然后正式报告。




请多多关注转发!


#戏说审计##内审案例改编故事系列##审计专业复试##内部审计并不是摆设##审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