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嘉兴经开区经济商务局(嘉兴市经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

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产业创新园新貌。 嘉兴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亩均论英雄”的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图为佳利经济商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嘉兴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郑佳欣工作室出品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嘉兴经开区”)的佳利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佳利电子”),在其前道生产车间内的烧结窑炉,已陆续加装上智能电表,工人可以实时监控窑炉用经济商务电能耗,相关数据同步接入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单位能耗增加值同比提高,一个指标“亮起红灯”,马上引起了佳利电子常务副总经理何利松的重视。“我们在积极‘开源’的同时,也加大‘节流’措施,从工艺改革创新和装备智能化改造端进行挖潜,确保节能增效,降低运营成本。”


一个看似寻常的指标,为何会让企业“坐不住”并马上改进?这背后,是嘉兴经开区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在起作用。历经4次迭代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从多个指标给企业“打分”。“优等生”获得更商务局多政策红利、发展支持,“差等生”则面临多重约束、更高成本,这也使得高质量产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追求。


“一亩地”上的考核如何改变一个园区的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的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带着问题,南方日报调研组深入嘉兴展开调研采访。


撰文:林洛峰 郑佳欣 肖霞


统筹:郑佳欣 赵越 袁纪琦


策划:何又华 林焕辉


一年一大考


考核六个指标 区分四档企业


最近两个月,嘉兴经开区经信商务局副局长王学文忙得不可开交,每嘉兴市年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发布前,都是经信部门最忙碌的时候。前不久,嘉兴经开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终于正式公布,排出了333家工业企业的具体名次,并分为A(优先发展类)、B(提升发展类)、C(帮扶转型类)、D(倒逼整治类)四个档次。


王学文把这一结果比作嘉兴经开区企业的开发区年度“成绩单”,参加“考试”的企业包括了嘉兴经开商务区区内所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还有实际用地面积在3亩(含)以上或租用厂房面积在2000平方米(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规上企业要考6项指标,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而规下企业则要考核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


位列1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第5位,佳利电子连续5年获评A类企业。但是,看到单位能耗增加值同比增加的数据,佳利电子负责人却“坐不住”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快速推进实施。


“根据评价结果,嘉兴经开区管委会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对分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的激励和倒逼。”王学文说,“考试”的导向就是激励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嘉兴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土地资源始终是该区发展进程中绕不过的重要因素。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占据着大量空间资源,腾退低效企业困难重重,企业的优与劣如何区别?


以“亩均论英雄”为“指挥棒”,在嘉兴全市铺开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嘉兴经开区的“烦恼国际商务”。“从2013年的产业发展质量看,当时嘉兴市的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但规上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单位增加值能耗则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嘉兴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立元介绍说,嘉兴市在2013年正式出台《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办法》,“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至今经历了4次迭代,升级至“3.5版本”。相应地,嘉兴经开区先后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出台、优化了辖区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试行办法。


在黄立元看来,以“亩均论英雄”聚焦单位效益,对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有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企业的发展状况一目了然。


价格差别化


腾出资源要素流向“优等生”


走进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下称“科博达”)位于嘉兴经开区的现代化制造基地,一个个汽车发动机油泵完成装配,未来将应用在知名品牌汽车中。该公司行政部副经理缪芳洁说,去年科博达实现税收8205万元,这让公司多年稳居B类企业。


“接下来,企业经济将会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入手,力争成为A类企业,获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甚至减免、财政奖励标准上浮10国际%等奖励。”缪芳洁说。


企业力争上游的动力来自于与“亩均论英雄”挂钩的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从2015年开始,我们把综合评价结果与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挂钩,很多企业感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倒逼压力。”在嘉兴市经信委的会议室里,黄立元拿出近10厘米厚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汇编资料,逐项向笔者讲解“亩均论英雄”背后的要素杠杆——


评定为不同等级的工业企业,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价格也有区别。A类企业可以获得正面奖励,在用能权、排污权、财政奖励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给予优先或提高奖励标准。同时,C、D类企业降低财政补助或取消补助,并在用电、用水、排污费收取等方面进行加价执行,以此解决过往多年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错配、低配问题。该创新经验已经在嘉兴全市推广。


过去,企业只关注赚了多少钱,很少算单位产出率这本账。而现在,在嘉兴经开区,在要素改革倒逼机制面前,企业加快提质增效的步伐。


位于嘉兴经开区的浙江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沃德汽车”),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2016年企业亩均税收仅为4.73万元,在近三年的绩效分类中均被列为C类企业。最终,经过多次协商后,沃德汽车同意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其所有资产转让给商务局新入驻园区的华亮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预计该企业项目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年利税可达100商务区0万元。


在嘉兴市“亩均论英雄”机制杠杆的撬动下,一度被错配、劣配、低效配的资源要素,从落后产能里“挤出来”。嘉兴经开区管委会统计,仅2017年,嘉兴经开区内就有34家C、D类企业实现提档升级,2018年1月—8月完成25经济家企业提档升级。一些无法转型提升的企业会被列入淘汰计划,主要通过“关停转并”腾出空间和资源给优质企业扩大发展。2017年,嘉兴经开区腾退土地422.6亩,2018年1月—8月已腾退土地298亩。


制度杠杆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嘉兴的其他园区也在出现。“刚开始企业有抵触,但做得好的企业慢慢享受到好处,后来很多企业都举双手赞成;还有一些企业一旦被评上C类,就马上找上门咨询怎样才能‘摘帽’。”海宁经开区企业服务开发区中心主任陈波说。近几年,海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都有10多家企业被评为C类,次年基本会因为自身经营不善,加上过高的资源要素使用成本,被市场淘汰掉。


创新论英雄


从考评企业到考评孵化器


在位于嘉兴经开区嘉兴创业大厦的办公室里,嘉兴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处长甘人杰最近忙着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几项评价指标进行测算,评估这些指标是否需要再进一步优化。


“以往对企业、平台、项目的考核更注重规模数量,现在更强调质量。”甘人杰说,针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嘉兴市去年逐经步建立起一套嘉兴新的考评体系,其中的科技创新指标权重都非常高。另外,对企业、平台、项目的创新考核都更加突出“亩均”理念,例如对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评价,科技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数量、研发投入都与企业体量挂钩,对应不同的体量,比例权重都不一样。


在2017年出台的嘉兴市工业企业开区绩效综合评价机制的“3.0版本”中,嘉兴提出把“亩均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有机结合,探索通过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在原有的5个评价指标外,再加入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作为新的评价指标。“加分项”增设与人才引育、研发设计、产品质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有关的多个项目。


“创新论英雄”成为嘉兴经开区正在探索的新方向。在嘉兴经开区调研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只有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才能提高亩均效益,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和周边其他厂企相比,位于嘉兴经开区的华天翔车业有限公司并不显眼。创立至今,该公司的厂房占地面积始终只有12亩,企业员工从5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主营的童车业务年产值也提高到2017年的近亿元。在嘉兴经开区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中,该公司连续5年成为B类企业。


“在公司占地这么小的情况下,要长期保持B类并不容易。”华天翔车业有限公司厂长王顺华说,公司一直通过人才引进、机器换人、互联网 应用等手段,在12亩土地上不断提高产出。他期待着,下一步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企业迈入A类企业的行列。


在距离嘉兴经开区不远的嘉兴科技城,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手机ODM企业,至今已连续两年实现销售产值超过百亿元,多年雄踞嘉兴市南湖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榜单的榜首。


“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要向创新要产能、要效益。”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学兵感慨。每年,闻泰通讯都将15%的利润用于研发,目前已拥有核心发明专利500多项。该公司正着手研究5G手机,同时拓展开发AR、VR设备,以及智能音箱、车载智能平台等智开区能硬件,这国际些新产品业务有望继续拉动企业保持稳定增长。


嘉兴“亩均论英雄”的机制创新,酝酿着新的迭代升级。黄立元表示,高企、各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专利授权等企业创新指标都有量化数据,目前“创新论英雄”仍有整合空间,未来将经推动“亩均论英雄”和“创新论英雄”两者更紧密结合。


■聚焦


“差等生”挤出的资源


要素往哪去


成立要素交易中心,让市场决定资源重配


一走进位于嘉兴海宁的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大厅,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LED屏幕,分类分条列出土地招投标、农村产权、用能指标交易、排污权交易、技术交易、人力资源市场等信息,各类资源要素列明数量,待价而沽。


大厅另一侧的告示牌则详细写明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排污权、用能总量指标的交易流程。参加交易的主体必须先经过交易资格的审核,需要由对应的主管部门按照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政策措施的要求认定。


海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葛志宏说,在2014年3月组建成立的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旨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承接国有土地、国有产权、农村集体产权、排污权、企业用能权指标等要素交易,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等业务。


有人形象地将这一交易中心的作用总结为一句话——“要素去哪儿,让市场说了算”。事实上,正是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搭建起便捷高效的交易平台,让关停淘汰企业挤出的资源要素,得以公平交易和流通,让各种资源要素快捷、高效、顺畅地流向优质企业和市场主体。


事实上,海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2013年12月2日挂牌成立的两天后,第一宗工业用地交易就在土地二级市场完成:海宁远通特种线缆公司将50亩土地的出让信息挂上交易中心网站。专注塑料薄膜制造的浙江富晟新材料公司手头缺地,其产业导向符合海宁市规划,每亩282万元的投资强度也达准入门槛。经海宁市经信局审核备案,两者一拍即合,达成交易。


据统计,2017年,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共完成各类交易1405场次,交易总额达325.4亿元。2018年上半年,共完成各类交易687场次,交易总额261.86亿元。


“促进要素充分流动,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市场。”葛志宏说,根据现有要素市场的不同特点,海宁已经建立一个稀缺性资源综合市场加上若干专业要素市场的市场体系,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就是其中的“1”。此外,海宁还建有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三大专业要素市场,让专业的人管好流通量更大的资源。


■手记


答好高质量发展的“计算题”


一亩地能产出多少?


面对这个问题,占地21.8亩的嘉兴市超顺电子厂曾经给出的答案是:亩均税收1万余元。而现在,经过股权转让,超顺电子的所有资产转让给新入驻园区的从事轮胎贸易的嘉兴万国际商务轮商贸有限公司,这个问题便有了新的答案:预计年产值1亿元—2亿元,年利税200万元—300万元,亩均税收至少有近10万元。


同样一亩地,亩均税收近10倍增长,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只要换上新发展理念,注入新发展动力,一亩地的“收成”会大不相同。而这样的变化,正是来自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


每年,嘉兴经开区达到一定规模的相关企业都要经历一次“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考核”,而这一考核的结果决定了企业在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差别化价格。我们在这里调研时看到,像超顺电子这样通过“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的案例还有不少,全新的“指挥棒”对企业的触动很大,差别化用电、用水等机制倒逼着企业提质增效。例如,D类企业用电,每一度电价上浮0.3元,一些用电大户每年就要增加数百万元的成本,痛感明显,这也倒逼着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方式寻找发展新路径。


在嘉兴经开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嘉兴经开区作为一个城区型的开发区,很多用地基本上都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来的。能够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腾”出一个创新集聚区,嘉兴经开区靠的正是通过政府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指出,要素价格和一些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扭曲,促进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在现有GDP、工业总产值、地方财税收入等评价体系中,追求规模数量的“高大上”,往往掩盖了缺乏效益的“低散小”。而嘉兴的“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聚焦亩均效益,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优化的方案。嘉兴经开区“一亩地”的经济账,实际上就是通过改革,消除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建立起鼓励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对于位于珠三角制造业腹地的佛山而言,不管是加快规划建设的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还是深入推进中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都需要新的“指挥棒”调度资源,需要新的体制机制提供支撑。从这个角度上看,“亩均论英雄”的嘉兴经验,值得工业企业扎堆的佛山借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