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风险大吗(关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压缩融资类信托、通道业务能清尽清


内容如上图所示,亦是简洁明了。


但这次监管部门的处理意见也是十分明确:“应清尽清”、能清尽清。


这当如何理解?


其实,近年来,压缩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是监管部门给予各家信托公司的“强任务、硬指标”。早前今年年初2021年度监管会议便指出 2021年将再压缩1万亿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年末这一波操作首尾呼应,也是监管部门惯用的操作。


而这根源还是在于资管新规即将生效。


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类统一负债和分级杠杆要求,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功能监管。


此后通道业务规模是一减再减!


而对于融资类信托业务,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2021)》。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从信托功能角度看,融资类信托规模为4.86万亿元,占比23.71%;投资类信托规模为6.44万亿元,占比31.46%;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9.19万亿元,占比44.84%。


而根据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资金信托新规,第十二条第六款规定 信托公司管理运用资金信托财产,应当符合: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即 单一融资方非标业务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30%;


全部非标业务规模不得超过信托公司总业务规模的50%。


资金信托新规是资管新规在信托板块的配套细则,其核心指示精神一致,进而随着资管新规的生效,对于通道业务是能清尽清、对于融资类信托业务是应清尽清。


对此,信托公司间反应不一:


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该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压降了200多亿元,压力不大,应能顺利完成;通道类业务压缩方面,也在积极跟银行沟通,存在一定难度,但大概率可以解决。


一家民营背景信托机构高管透露,除了通道类业务归零没有做到外,其他的压降任务均完成。


信托者课堂:不同信托公司因股东实力、资源禀赋以及所在地域和深耕行业各有不同,所以有其各自痛点,如今年不少地产开发商出现流动性风险,也引发不少地产信托项目违约、逾期,而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几家信托公司皆是地产大户,当下 地产业务新增虽说可以暂停,但存量业务犹在,在压缩业务中,若然一刀切反而引发流动性问题,相反一些小而美风格的信托公司在地产领域涉足不深,在此次行业转型中倒赚得了先机。


二、信托产品存量个人投资者数量突破100万

根据中国信登信托产品登记及信托受益权定期报送等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3季度末,我国信托产品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存量个人投资者数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截至2021年3季度末,信托产品存量投资者总数量为105.96万个,投资者数量较2季度末净增9.30万个,增幅为9.63%。其中个人投资者共101.16万人,当季净增加8.74万人,占当季新增投资者总数量的93.92%。个人投资者数量已连续七个季度上升。同时,个人投资者新增投资规模占比也接近50%,成为新增信托产品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这是一大利好消息,这是绝对的。同时背后隐含的几个信息点也值得深思:


一,新增信托个人投资者绝非首次接触资产配置,更是是从其他投资板块转战在于信托领域。


市面上,不少高净值人群依然对低风险高回报的资产配置存在强烈需求,不少人对产品净值波动幅度接受度不超过5%,约20%受访客户不希望看到产品净值低于1元。因而现今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仍旧有不小的吸引力。


同时,目前各家资管机构各显神通,如引入FOF产品、“固收 ”产品替代原先的非标产品。但这一年多来,事实证明无论是FOF产品,还是固收 产品,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FOF赚钱,自己却不赚钱,FOF产品侧重追求相对收益,即使业绩跑赢行业平均水准,未必能满足投资人对较高绝对收益的诉求;固收 产品实际回报低于此前的非标产品。


二、个人投资人数在增多,信托资管规模却在压缩。


不仅是信托行业在转型、更是国内整个资管行业在分化中,资管行业的出清,让不少人入局信托领域,而信托行业的出清也在重塑信托业务结构,这一来一往,日后所谓资产荒:好项目,千金难求的现象也会越发变多!而这更多是需求端和供给侧之间再平衡的角力。


三、恒大“续命”

近来,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正在变卖个人资产为恒大输血的消息成为了热门话题。


据报道,许家印变卖了广深两地房产:深圳湾一号和广州珠江新城自住的房子,还抵押了香港的两幢山顶豪宅。据悉,从7月1日至今,为维持集团流动性,许家印已透过变卖个人资产或质押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累计已向集团注入超70亿现金,维持庞恒大的基本运营。


陷入流动性危机,恒大也一直卖卖卖:


11月4日,港交所披露文件:在完成出售事项后,恒大集团在盛京银行的持股比例从49.59%下降至19.85%,共计变现金额110亿元。


11月4日,恒大减持1.5亿股恒腾网络;


11月5日,恒大减持1.8亿股恒腾网络;


11月8日,恒大减持了2亿股恒腾网络,三个交易日内,恒大合计减持恒腾网络5.3亿股,回笼资金11.25亿港元。


1月11日,英国电机制造商Saietta集团公告称,将从恒大集团旗下汽车子公司手中收购电动传动系统公司e-Traction,交易金额200万欧元(合1460万元人民币)。


但事实上,当前回血动作杯水车薪。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一直是三高模式:“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而恒大更是将这三高达到“物尽其用”的典型。这一点在许老板的发声中也得到了印证:许家印在会议上称,“我给大家讲一组数据:从2016年1月1日到2021年6月30日,5年半的时间,我们几项主要的支出就达5.01万亿元,其中归还到期贷款本金22500亿元,支付贷款利息3670亿元(即本金和利息共计约2.61万亿元),交纳税金2216亿元,支付土地款9634亿元,支付工程款、材料款等建安费用9736亿元,管理及营销费用支出2381亿元。”


信托者课堂:对于房企开发商有两条生命线: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


前者,许老板在内部会议上宣布:


一是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实现复工复产保交楼;


二是全面实施现楼销售、大幅压降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


只有复工复产,恢复销售和经营,才能保质保量向业主交楼,才能解决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商票兑付,才能完成财富产品的兑付,才能逐步归还金融机构的借款。


这是解决之道无疑,但事实上确实有些“水中捞月”,上述决策,绝非一日之功。


但借助融资回血更是难上加难:


恒大的融资渠道:


境内外发债(地产债现在既不好发更不好卖)


银行贷款(三道红线在前,银行贷款集中度管理在后)放水太难了。


接下来的小弟:信托融资、私募基金,这些多是以银行开发贷作为贷款置换,银行收紧在前,他们自然紧跟其后,再者信托融资中的地产额度也是强监管之列,想想就行,实操太难。


这么以来,靠融资性现金流太难了,目前市场信心更是受损,确实很难......


若监管部门政策视实情而动,有所放松,市场信心回暖,地产行业的流动性或许有所放宽,但监管政策 以房住不炒为主基调,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工具为准原则,相关政策也是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展开.....


这时候回看 当年万科说的那句“活下去”,当真振聋发聩!!



以上,便是今日的分享,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推荐:


剖析热点,探究2021年的信托业


转型——2021信托业的“灵魂”


控成本、降负债——城投举债逻辑大变


城投公司“躺平”?地产信托已无前景?


2021信托收益变低、投资人却暴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