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成都注册香港公司的流程及费用(香港开户代理收费标准)

开篇语


2017年3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涵盖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川南临港三个片区。历经五载奔腾,从挂牌成立时的蹄疾步稳,到如今的小步快跑,四川自贸区跑出了速度、广度和深度。而其中,税务创新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梅花耿独立,雪树明前川。”800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用一首《广都江上作》描绘眼前美景。其站立的地方,正是如今的天府新区。


历史与当下遥相呼应,若干年后的初春,如果诗人再踏上这片土地,看到的不止是生机盎然满眼绿意,还有环湖而建的众多科创企费用业,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


一份减税降费“专属指南”


在四川自贸区的蓝图里,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旨在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高楼林立的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来到这里。公司成立初期,一切都是崭新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新资源不断汇聚。


良好营商环境,天府新开户区天府菁蓉中心吸引众多科创企业入驻。


眼见着公司如春笋拔节般生长,财务负责人任女士欣慰又自豪。她介绍说,近几年,成都中科微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重点围绕智能无人平台、卫星通信、5G通信等产业领域,累计投入各项研发费用超2亿元,启动“无人智能巡及逻车”“智能博弈电子对抗”“全球多媒体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等多个重大项目。


“作为自贸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让我们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引进人才和对外开拓业务,企业选择更多了,发展压力更小了,也更有信心了。”任女士感慨。


2021年,成都中科微项目研发及销售收入注册突破1亿元,与此同时,享受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免征增值税161万元,研发费加计扣除6500万元。一揽子利好政策化为企业自信前行的发展良策,创新热情持续高涨。


走访中,任女士提到一份“特别的礼物”——税收政策享受指南。原来,每年开春,当地税务部门都会为成都中科微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送上“专属指南”。不久前,这份礼物也如期送达任女士手中,让她感到暖心。


“专属指南”从何收费标准而来?“近年来,我国为鼓励创新创业,孵化高公司新技术企业,陆续推出百余项税收优惠政策,覆盖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成熟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成都天府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好政及策重在抓落实。为更好的护航自贸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税务部门成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专员”团队,打造“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力图让密集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减到位、企业享明白”。任女士收到的指南,便出自该团队。


乘着减税降费的东风,一大批优质创新企业扎根沃土,欣欣向荣。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天府新区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9家、新经济企业1.8万余家。


一场营商环境“大胆实践”


“您已在线完成票种核定业务办理。”3月16日晚,成都中海弘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流程责人谭先生收到一条来自成都税务数字员工“蓉小智”的短信提醒。


3月初才刚上线的“蓉小智”香港,可自动执行重复性、大批量的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90%以上,让代理纳税人不受时空限制,已为自贸区内企业远程办理业务近2000笔。


税务干部走访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新经济代表企业。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直抵企业“香港神经末梢”的税务服务,正进一步激发自贸区活力。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鼓励外商投资兴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机遇大胆实践,近两年,天府新区税务部门联合国际合作局、行政审批局,展开外资企业跨境注册改革试点。


境外企业提收费标准出申请,不需到窗口实地办理业务,在境外即可按照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登记注册要求,完注册成企业集群注册住所托管、注册登记、税务、银行开户、全流程电子化办理费用等流程。跨境注册的外资企业,与境内注册企业在境内开展经营活动享有同等权限。


让人欣喜的是,试点刚启动就吸引一家澳门企业跨越山代理海而来。


“选择成都、选择自贸区天府新区,就是选择西部会展经济的高地。”澳门壹眾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韦开户先生认为,自贸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政务服务显而易见。他规划着,到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注册新公司,帮助成都企业去香港、澳门办展,引入更多国际性会展资源,助力自贸区内会展产业加速发展。


去年2月,四川成都一众澳葡展览有限公司完成跨境注册,成为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首个境外“电子居民”。亲历此次改革试点的工作人员坦言:“这样涉及多个部门、企业、机构的改革,非常少见,成功实属不易。”


跨境注册简流程的背后,是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涉税融合服务“e窗通”。从“多窗跑”到“跑一窗”的,从“重复交”到“交一套”,从“人工审”到“智能筛”,从“现场办”到“网上办”,“e窗通”累计为自贸区内企业办理业务17138笔。


税务干部为纳税人讲解融合e窗服务事项办理流程。


一个开放发展“明媚未来”


继续往南走,来到西博城一侧的天府中央法务区。清晨的综合服务大厅,已有不少办事群众往来穿梭。


去年7月,由省、市、区三级税务局联动打造的天府中央法务区税收法律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揭牌运行,集处理重大涉税争议、预防国际税收纠纷、提供“一带一路”涉税指引等职责于一身,致力于服务自贸区企业“走出去”。


落户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的外贸企业新源联胜公司主营机电设备配件出口,目的地是南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因对他国税制情况、税收政策不熟悉,“走出去”总是心存忧虑。


恰逢中心推出了一项特色业务——“税收体检报告”,新源联胜公司幸运地尝到了税收法律护流程航的“甜头”。小小的报告蕴含大大的能量,它勾勒出企业的个性办税特征和办税成都规律,并结合企业的办税习惯,提醒企业规公司避涉税风险,提供更优的国际税收建议。


“国际税收这块业务专业性很强,中心给我们的建议清晰准确好操作,帮了我们大忙!”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说,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已办理出口退税申报18次,成功退税851.37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化解了境外涉税法律风险。


“中心成立后,三级联动效率更高,也更专业。”这是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继咸的切身感受。去年,天投公司处理了一起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政策适用让企业犯了难。税务局“三成都级联动”响应,召集相关部门、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为企业专题召开政策适用论证会,帮助厘清税收政策适用和涉税争议困惑。


星光不负赶路人。新年伊始,“四川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特别案例。


5年前挥毫泼墨,5年后,自贸试验区由蓝图照进现实。随着减税降费从“纸上”落到“账上”,税务创新释放市场活力,自贸区未来如春光般明媚。(刘艳婷 黄琪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