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其他收益科目在利润表什么位置(其他收益科目在利润表中如何体现)

3月8日晚间,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消息发布后,一时间市场关于“央行这么有钱”“央行的利润从哪里来”“1万亿大手笔”等热评接连出现。


具体而言,第一步利润上缴,体现在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其他负债”科目下降,“政府存款”科目上升;第二步财政发力,体现为资产负债表负债端“政府存款”科目下降,“储备货币”科目上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常态下,外汇储备经营收益计入央行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当中。而央行的未分配利润理应上缴中央国库,但是根据财政部表态来看,疫情以来,我国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含央行)暂停上缴利润。


“央行结存利润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可能体现在负债端的‘其他负债’或‘财政存款’科目,根据央行的说法,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预计每月有1000多亿元的结存利润会在央行相关负债科目之间进行调整。从用途看,一部分用于留抵退税,另一部分用于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都是支持实体经济,会转化为企业或居民银行存款,最终又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变成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增加。总的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没有变化,仅是负债结构有调整。”温彬称。


而降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则有所不同。连平指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存款类金融机构提取超额准备金或少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则会减少央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科目,资产端也会相应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会缩小。降准会扩大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的可用资金,基础货币投放带来多倍的货币扩张,具有较强的货币创造功能,会带来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应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将整体性地扩张。


与未来降准与否并无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相当于降准0.5个百分点”观点的背景下,另有观点认为近期降准必要性也在大大降低。实际上,上缴利润与未来降准与否并无关联。


关于此事对后续降准几率的影响,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当前社融同比与M2同比差值的迅速收窄或预示出当前金融层面的主要矛盾仍是客观意义的缺资产,因此即便短期不降准,也是因为降准对解决“缺资产”的功效相对有限,而并非上缴利润代替了降准操作。


央行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信贷实现“开门红”。但与此同时,1月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1.5%,比上月末下行0.1个百分点,续创近20年以来新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