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龙王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农业银行银行开户行查询系统)


文/马荣升


陶勇这个名字在我军历史上无人不知,不过他在战争年代有一个好搭档同样大名鼎鼎,这就是卢胜,一名从红色娘子军诞生地海南岛走出的开国中将。卢胜是闽粤边红军的重要骨干之一,曾任团长、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长、纵队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组组长等职。他军政兼优,善于政治工作,一生征战南北,多次负伤,为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立下不朽功勋,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闽南领导独立营打游击,开辟乌山云和诏边区根据地


卢胜于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现为海南省琼崖市),幼时父母先后病故,年少时相依为命的祖母又离开了人世。15岁那年,他参加农民协会并担任讨逆团分队长,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经历了风雨,磨练了意志,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琼崖苏区遭到国民党破坏后,海南革命运动转入低潮,卢胜不得不下南洋谋生。他先是在新加坡一个橡胶厂当了一段时间的工人,后来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当厨师,因组织工人捍卫自身权益而遭到工头的毒打,最后又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21岁那年,他返回家乡,又辗转到厦门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他担任地下交通员,为上级机关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1932年12月,已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卢胜被调往闽南红军第3团参加军事斗争,自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他革命热情十分高涨,打仗勇敢,头脑灵活,不久就从班长升为排长,又升为第4连政治委员。在反击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斗争中,他带领4连配合团部特务排对敌实施伏击,歼敌一部。但由于敌我悬殊,红军遭受损失,卢胜也受了伤。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卢胜留在闽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在反击国民党保安团沈东海部对闽粤边特委机关的偷袭活动中,他带领部队担负正面阻击,打退敌人3次进攻,最后乘胜反击,歼敌100余名,缴获2挺重机枪和100余支步枪和其他军需品,打了一个胜仗。由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敌人得以集中兵力对留守红军进行不间断的“围剿”,根据地的斗争异常残酷,已经无法立足。卢胜带领一支30多人的突击队,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掩护特委机关和后方医院实施转移,最后在乌山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云和诏独立营,卢胜被任命为营长。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并扩大红军影响,他在当地广泛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创建了云和诏边区游击根据地,建立了一支拥有2000多人的群众抗日武装,并同国民党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一次攻打敌人一个坚固据点时,卢胜巧妙借助“土坦克”采用逼近作业爆破法,迫使守军投降,没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100多支枪。闽粤边红军支队成立后,卢胜被特委任命为支队长。不久,支队改称闽粤边独立营,卢胜任营长。为了给部队筹集军饷,他带领40余名精干队员潜入敌人防守薄弱的云霄县城,出其不意地对国民党的宏利银庄发动袭击,缴获现钞1万多元,银元300多块,为红军的过冬物资提供了财力保障,也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提振了士气。



◆抗战初期,左起:张鼎丞、张云逸、卢胜在一起。


西安事变后,全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合作抗日逐渐成为国共两党的一致呼声。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形势变化和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积极推动云和诏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6年6月,特委召开连以上干部大会,讨论国共合作抗日等问题,并将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卢胜任闽南第1支队支队长。此后,特委开始与当地的国民党军第157师展开接触,并就合作抗日问题展开谈判。然而,在如何改编的问题上,支队领导之间发生了尖锐分歧。曾任代理特委书记、现任第3支队支队长的何鸣,坚持带领红军离开根据地并开赴国民党军指定的地点集中。长期的斗争经历让卢胜感觉不能掉以轻心,并提出不能在未经中央和中共南方临时工委同意的情况下脱离根据地。但是,对国民党缺乏警惕性的何鸣一意孤行,在对卢胜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擅自带领游击队开赴漳浦县城接受改编。果不其然,驻守县城的国民党军第471旅以训练为名,将1000余名红军诱骗到一个体育场解除武装并予以扣押,这就是新四军历史上有名的“漳浦事件”。卢胜带领少数红军战士趁敌不备连夜逃出漳浦县城,成立新的闽粤边特委并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兼政治委员。他带领队伍一边宣传抗日政策,一边继续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保安团展开斗争,不久就将队伍发展到300多人。


指挥苏皖支队痛击日伪顽,与陶勇成为长达十余年的好搭档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同国民党合作抗日。1938年2月,边区红军游击队在龙岩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卢胜任团长。不久,新四军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然后自龙岩出发开赴安徽岩寺,与新四军其他三个支队会师。卢胜的团长职务由陶勇(时名张道庸)接任,他自己被调往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工作。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闭幕后,卢胜到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结业后重返第4团并改任政治委员,自此和陶勇成为长达十余年的好搭档。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卢胜和陶勇以苏皖支队名义挺进扬州、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开展抗日斗争,陶勇担任支队司令员,卢胜担任政治委员。他们接连向日伪军发起作战,先后取得月塘集战斗和高塘铺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军气焰,震慑了伪军和顽固势力,并在皖东地区建立了根据地。新四军在苏皖一带的活动引发顽固势力韩德勤的不安,他纠集8个团兵力扑向驻守来安县半塔集的新四军第5支队。上级命令苏皖支队紧急支援,卢胜和陶勇率支队主力星夜兼程,挫败了顽军的进攻图谋。新四军在当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壮大抗日武装,并严厉惩罚前来挑衅的顽军势力。在著名的郭村保卫战中,卢胜和陶勇指挥部队在杨家桥阻击受韩德勤指使的李明扬和李长江两股顽军势力,随后又进村协助担负保卫任务。经过5昼夜激战并配合政治瓦解,最终大败顽军,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这次战斗共歼敌3个团,击溃敌人10个团,俘敌7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亲赴郭村指挥作战的陈毅十分高兴,并乘胜组织新四军反攻,最终在苏中一带赢得了对新四军有利的抗战局面。


郭村保卫战之后,苏皖支队和地方武装合编为第3纵队,陶勇任司令员,卢胜任政治部主任,继续东进抗日并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害怕新四军壮大势力的韩德勤,集结26个团兵力向黄桥发起攻击。陈毅指挥新四军部队实施反击,卢胜所在第3纵队担负坚守黄桥的任务。尽管敌众我寡,但卢胜深知必须打好这一仗!他深入细致地进行战前动员,号召全纵队要以大无畏精神,一定要在黄桥打一个大胜仗,并提出“有3纵就有黄桥,有黄桥就有3纵”的战斗口号。经过激战,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随后,在新四军其他支队增援下3纵发起反击,顽军溃败,敌师长孙启人被生擒。黄桥战役共歼顽军6000余人,3纵受到陈毅嘉奖,卢胜总结的战时政治工作经验还在部队得到推广。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第3支队缩编为第1师第3旅,陶勇任旅长,卢胜任政治部主任。他继续协助陶勇在苏中地区坚持抗日和反顽斗争,同时强化组织建设,带领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按照中央指示积极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1942年,苏中敌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卢胜在南通组织警卫团开展反“扫荡”斗争,多次挫败日军进攻,巩固了新四军在苏南一带的根据地。1943年3月,卢胜等第1师领导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准备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然而,他们在途经江苏涟水大黄庄时遭遇日军伏击,一行人被打散。卢胜右腿腓骨被子弹击穿,他的妻子姜斑华和警卫员急忙把他拖到附近一个茅屋里隐蔽起来。卢胜腿上的两个伤口血流不止,他们又没有止血药物,情急之中,警卫员用两枚银元堵在伤口上并用绷带缠绕固定,总算暂时止住了血。屋子外面日军来来往往,人喊马嘶,幸好没有进入他们躲藏的茅屋搜查。日军走后,当地武工队把卢胜抬到新四军急救站,后转运到新四军军部,陈毅亲自前来看望了卢胜。


1944年5月,卢胜调任新四军第1师组织部部长,专注于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他工作灵活,对不同个性的干部采取不同方法,同时注意把握政策界限,不因历史上的小问题而轻易打倒一个干部。抗战胜利前夕,经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卢胜担任中共苏中区委委员,并任第4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和中共第4分区地委书记。在中共中央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后,已改任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的卢胜和司令员张震东指挥部队向盘踞在苏中一带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收复大片领土。1945年11月,新四军部分主力组建华中野战军,分编为4个纵队,卢胜被任命为第7纵队政治部主任。


孟良崮战役中率部担任主攻,淮海战役再显猛将本色


抗战胜利后,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改编为第1师,卢胜出任该师第1旅政治委员,旅长张震东。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卢胜和张震东立即组织部队转入紧张的战备整训,准备应对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犯。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内战爆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领导下决心集中主要兵力,痛击来犯之敌。卢胜等率部参加苏中战役,夺取宣家堡(今江苏省泰兴市宣堡镇)并歼敌大部,首战告捷。其后,卢胜等又带领部队自海安沿运河北上,取得涟水保卫战的胜利。紧接着,第1旅北上山东参加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生擒敌中将师长周毓英。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陶勇(左三)、政委卢胜(左二)与东南警卫团负责人合影。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卢胜所在第1旅改编为第4纵队第10师,他被任命为师长,政治委员韩念龙。为了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华野决定通过聚歼整编第74师来给敌以沉重打击,于是发起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卢胜奉命指挥第10师担任主攻任务。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他亲自带领两个营向敌退守的孟良崮600高地发起强攻,经过数日激战,全歼敌军,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遭受重挫的国民党军不愿善罢甘休,又接连发起所谓的“鲁中第三期会战”,妄图一举吃掉华野,进而扭转华东战场不利局面。7月20日,国民党纠集7个整编师、20余万兵力,气势汹汹地扑向华野第1和第4纵队。两个纵队的司令员叶飞和陶勇经过商议,决定跳出包围圈转战鲁西地区。但是,让哪支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呢?他们左思右想,最后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卢胜指挥的第10师。卢胜深知,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担负牵制任务必定凶多吉少,各种困难和艰险可想而知。但他又想,如果主力能够安全转移,就算自己牺牲也是值得的!他坚定地表示:“请司令员放心,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掩护主力安全转移!”


他和韩念龙分别到各团进行动员并做周密部署。主力部队开始转移后,卢胜立即指挥部队在枣庄一带拉开架势,并布置了长达5公里的半月型防线。敌人误以为这就是华野的主力部队,立即发起进攻,但在第10师官兵大无畏的革命斗志面前,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敌人不仅动用野战炮猛烈轰击我军阵地,还调来飞机对着阵地低空扫射。为了牢牢牵制着敌人,卢胜指挥部队转移阵地,引诱敌人一路尾追。但是,由于得不到补充,部队缺少粮食和弹药,减员严重,而且无法快速机动。为使部队轻装行动,卢胜果断命令丢弃大炮和多余辎重,在山沟里和敌人周旋。经过6天苦战,卢胜率部作战18次,全师也由4000多人减员到1600余人。在得知主力已安全转移后,他带领部队趁夜突围,最后转战到胶东一带继续战斗,一直到12月才由鲁南地区转移归建。卢胜顾全大局、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和忠诚于党、服从命令的优良作风,受到广泛赞誉。


1948年6月,卢胜带领部队在第4纵队编成内参加豫东战役。他利用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深入开展战前思想政治动员,并用“访苦”活动来激发官兵对敌人的仇恨和不怕牺牲、坚决赢得胜利的革命信念。24日,国民党军第5军集中3个旅在飞机、坦克和大炮支援下向驻守羊皮砦一带的卢胜部队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人仰仗兵力优势,一度通过迂回占领了羊皮砦,但卢胜又指挥部队在夜晚夺回阵地,取得反击战的胜利,受到纵队通令嘉奖。在华野围歼国民党军区寿年兵团的睢杞战役中,卢胜率部向龙王店守敌发起攻击。他亲临第3团前沿指挥所,把部队分为若干突击梯队进行攻击。借助我军炮火延伸之际,部队迅速突破敌人在前沿部署的三道障碍,其他参战部队趁势突入龙王店,最后全歼守敌。这次战斗,卢胜指挥的第10师缴获大批重武器,共俘敌2000余人,包括国民党军第7兵团中将司令区寿年、第6旅少将参谋长王守宏等不少高级将领。


其后,卢胜又带领部队在济南战役担负阻援任务,为兄弟部队攻克济南创造了致胜条件。10月,卢胜升任第4纵队副司令员,其后立即投入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第一阶段作战中,卢胜协助司令员陶勇指挥纵队攻占邳县,将敌人主力合围于碾庄圩一带,然后又攻占大兴庄,打开了进攻突破口。其他参战部队乘胜向敌人核心阵地发起猛烈冲锋,攻占碾庄圩。黄百韬被击毙,其指挥的10多万人全军覆没。在歼灭黄维兵团的第二阶段作战中,卢胜所在部队和华野其他部队组成东路阻援集团,将从徐州西逃并企图增援黄维兵团的杜聿明部合围于徐州西南的陈官庄一带。此时,中央军委统揽解放战争全局,为了稳住平津的傅作义集团而命令暂缓推进淮海战役。卢胜抓着这个空档,对被围困的当面之敌展开强大政治攻势,仅仅20天就争取到8000余名国民党军在战场上投诚。与此同时,被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也遭到了全军覆没的命运,黄维本人被生擒。1949年1月,华野向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卢胜指挥部队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对敌展开迅猛穿插,连续攻克10多个据点,并会同各参战部队攻占陈官庄,活捉杜聿明。至此,历时两个月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2月,华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所辖第4纵队改称第23军,卢胜被任命为政治委员,军长是他的老搭档陶勇。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卢胜进行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动员。他以军党委名义向部队发出指示:“不要松劲,不要轻敌,不要急躁,把渡江作战准备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要求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彻底地歼灭一切敢于顽抗之敌。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卢胜和陶勇指挥部队由泰兴一带发起强渡,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突破长江防线,向杭州方向一路追击。杭州守敌闻风丧胆,不战而逃。第23军进占杭州并奉命担任守备任务,陶勇兼任杭州警备区司令员,卢胜兼任警备区政治委员。上海战役期间,卢胜亲自指挥下辖第67师强渡苏州河,协同其他参战部队攻占国民党军淞沪警备司令部,俘敌7000余人。进驻上海后,卢胜所属部队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把缴获的两辆卡车贵重物品悉数上交,受到上海市军管会领导陈毅和粟裕的表扬。上海解放后,第23军归属第9兵团建制,开始准备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后来由于局势变化,部队西移慈溪一带集结休整。


朝鲜战场上发挥政治工作威力,退居二线不退革命本色


1952年8月,第23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卢胜任政治委员,军长钟国楚。在朝鲜战场上,卢胜和钟国楚率部进行了7个月的防御作战,先后接替朝鲜东海岸和三八线的防御任务。期间,他坚决贯彻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部署,依托既设阵地,作战100余次,挫败了联合国军的数十次进攻,取得歼敌1.47万人、击落敌机152架、击毁击伤坦克106辆的辉煌战果。



◆钟国楚和卢胜(右)在朝鲜战场上。


卢胜善于把政治工作融入作战行动,并在实战中检验政治工作的效果。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总结了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对广大指战员政治觉悟和战斗意志的催化作用;充分发挥战场立功运动和军事民主对指战员战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作用。尽管战场形势严酷复杂,但卢胜这一套政治工作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也成为我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革命法宝。


1958年1月,刚刚结束军事学院学习的卢胜被任命为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刘永生。他除了做好政治工作,还协助指挥部队粉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窜犯大陆的图谋,并奉命组织福建前线炮兵对金门实施炮击。1961年1月,他升任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主抓民兵工作。他从调查研究入手,合理调配干部,科学组织训练,总结出了民兵工作“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的一套方法,得到军区党委的一致肯定。他在负责福州军区国防建设期间,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帮带,对辖区内的国防工程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和建议,有力促动了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


1975年8月,卢胜根据中央军委安排退居二线,但他永葆革命青春不褪色,依然坚持为党工作,为军队建设出谋划策,先后担任福州军区顾问、顾问组组长、军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等职,为一些冤假错案平了反,还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1983年1月,卢胜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但他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撰写了大量的革命回忆录,为党史、军史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1997年9月23日,卢胜在福州病逝,享年86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