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资管新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估值(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标准化债权资产)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资管规模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已重回增长。银行理财目前净值化比例预计已经达到近九成,去通道、去嵌套效果显著。理财子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中长期看,渠道优势助力理财子公司规模扩张,居民财富扩张,理财规模发展空间较大,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探索和加强对权益类资产布局是大势所趋。综合估算,2022年银行理财给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预计达到700多亿元。


01 资管新规及行业结构变化


从2016年资管政策逐渐收紧以来,国内资管行业经历了阵痛期,尤其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资管规模连续两年下滑,不过从2020年开始已经重回增长。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19%和-2.33%,2019年降幅有所收窄。2020年较2019年增长5.92%;截止2021Q3,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08.81万亿元,相比2020年末增长了8.95%。


资管新规后,在破刚兑、去通道的要求下,资管行业的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公募、私募、银行理财为主要扩张的资管类产品,在全部资管产品中的占比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非保本理财、保险等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均有所提高,以2021Q3的结构与2017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10.6%、7.19%、3.97%和0.39%;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信托等占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8.59%、6.55%和7.06%,可以看出在资管新规约束下,此前靠着通道、产品嵌套、非标投资等快速发展起来的券商资管、专户、信托等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明显。


02 银行理财变化及整改进度


2、老产品整改进度及净值化比例


对于负债端的理财产品本身而言,有些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些理财产品则在转型至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后继续存在。不管通过以上哪种方式,近两年银行理财净值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0年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提高25.4%,2021年前三季度净值化比例提高19.27%,截止2021年9月末,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占比达到86.56%,2021年9月末全市场非净值型产品为3.76万亿元。


在这些存量的非净值型产品中,一部分产品由于所投资产不便处置而难以压降规模,并且有些老产品如果强制压降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这部分产品则可能在过渡期结束后按照“一行一策”的方式放宽处置周期。


从测算结果来看,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限制,净资产规模的30倍相比理财总规模的30%带来的约束更强。根据银行理财报告,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开放式产品余额的比例达到59.35%,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比例分别为45.9%和38.05%。据此估算,2021年6月末四大行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合计约3万亿元,根据净资产约束,到2022年末压降至1.9万亿左右,则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需要压降约1万亿;股份行及其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合计约3.3万亿,按照目前净资产约束,到2022年末需要压降规模约0.9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在2022年压降的规模为0.7万亿元。城商行及农商行理财现金管理类需要压降规模约1000亿元。综合估算,如果严格按照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不超过净资产的30倍进行整改,则预计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在2022年末将压降至6万亿元左右。


4、去通道、去嵌套效果显著


另外,2021年6月末理财产品持有的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嵌套)合计为9.49万亿,相比资管新规前压降了21.02%,占理财投资总资产比例为33.11%。整体来看,理财产品嵌套投资资管产品的规模和占比均趋于稳定。未来如果银行理财更多通过FOF形式开展权益投资,则其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主要是公募基金)的占比可能稳中有小幅回升。


5、小结及银行理财整改进度汇总


03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


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各银行陆续将旗下存量理财业务转移至理财子公司,尤其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2021年存量理财转移有所加速。例如,招银理财已经全部承接集团存续理财规模;光大理财的理财管理规模与集团口径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基本一致,意味着光大银行的理财也已经基本转移至理财子公司。


随着理财业务转型的推进以及理财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稳步增加,理财公司的份额占比持续稳步提高,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根据理财报告的数据,截止2021年9月,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达到13.69万亿,较2020年末增长了105%,占全部银行理财规模的比例已经达到近一半的水平(48.97%),超过股份制银行的份额,成为理财市场上的绝对主体。


从理财产品的结构来看,不管银行机构还是理财子公司,都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主体,占比达到近九成,其中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产品占比更高。由此来看,银行理财仍然主要聚焦于具有优势的主战场—固收类产品。进一步具体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结构,2015年以来银行理财对债券的配比稳步提高,而对权益类资产的配比则在资管新规以来持续收窄。截止2021年中,银行理财中债券的比例达到67%,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仅4%。


尽管如此,在资管新规的净值化管理要求下,以及资管新规允许理财子公司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在逐渐加大对权益类产品的布局。


从产品的投资特点来看,投资策略多元化,指数增强、打新策略、FOF、主题投资、主观策略等是目前权益类理财产品的主要策略。1)FOF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宁银理财的三只宁耀权益类产品,华夏理财推出的龙赢权益G款等;2)主题投资,主要包括光大理财推出的投资于卫生安全主题、ESG行业、高红利、新能源、公募Reits等主题的理财产品,以及招银理财推出的招卓消费精选主题理财;3)主观策略,主要是招银理财推出的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沪港深精选,以及贝莱德建信理财推出的A股新机遇私行专享理财等,目前主观策略产品的规模远超其它类型理财产品。4)指数增强,主要是光大理财推出的阳光红300红利增强。5)打新策略,主要是华夏理财推出的两只权益打新产品。


04 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到国内而言,国内居民财富逐渐积累,规模整体加速扩张。《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241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0.5%;近十年期间(2011-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5%。其中,投向银行理财的规模保持了年化近20%的高速增长。


3、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强权益产品布局是大势所趋


驱动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和通道、控非标以后,信托、理财等产品的投资收益下滑。资管新规后,信托作为重要的通道产品,规模明显萎缩,再加上对于非标投资的限制,信托产品回报率下滑明显,从此前最高10%以上的收益率降至目前7%左右。对银行理财而言,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委外投资提高其收益率,资管新规后,理财委外被阻断,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滑,目前年收益率基本保持在3%-3.5%,这也是导致过去两年银行理财发行持续放缓的重要原因。理财产品中,混合类净值产品的业绩基准相对高一些,不过相比公募基金仍存在明显差距,由此在过去两年基金市场对银行理财造成明显分流。


第三,房住不炒的环境下,偏股类基金投资收益远超房地产。2019年10月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三年年化投资收益开始超越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收益,并且在过去两年收益差加速扩大,房住不炒的政策将会约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线城市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未来能够提供10%以上年化回报的资产可能主要是偏权益型的产品。


概括来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以及资管新规后通道类产品投资收益下滑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对居民的吸引力更强,并成为居民资产增配的重要方向。因此,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在继续做好固收类产品基本盘的同时,探索和加强对权益类资产布局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塑造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预计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和特色的权益类产品设计,以不断增强自己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实力,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布局一些权益类的特色化产品,FOF可能成为一种重要形式。


06 总结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经过近三年多的过渡期后,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在此期间,资管市场尤其银行理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银行理财整改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如下。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