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春节前后正是什么的季节(春节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宋代 :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译文


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


人们难得清闲,正好停车在路旁小饮,麦苗短而柔韧,不怕那辗轧过来的车轮。


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前来捡食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那边是个什么人在自称道人,引得众人都来围观?只见他挡在路上卖符,脸红脖子粗地夸说它是多么灵:


“我这符能使你家养蚕结茧似瓮大,养羊如獐圆滚滚。”


路上的人未必就信他的话,只是为了图个新春吉利,才勉强买下佩带在身。


道人卖得了钱就径自去买酒喝,醉倒后还自言自语说我这符可真灵。


注释解释


和(hè):和答,唱和。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踏青:赏春,春游。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日,眉山人结伴郊游于城东蟆颐山,欢歌宴饮,赏春踏青,年年如是。与达州的“元九”登高情形相似。


东风:春风。


岁华新:新年伊始。


喧阗(tián):喧嚣嘈杂。


“歌鼓”二句:歌吹鼓乐在山间回荡,惊动了草木;游人取出饮食开始野餐,天上的老鹰也飞下来捡食,它们显得很驯良,与人们共进午餐。箪瓢(dān piáo):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借指饮食。乌鸢(yuān):老鹰类属的猛禽,身体褐色,常捕食蛇、鼠等。


遮道:拦住道路。色怒嗔(chēn):面带怒色。


汝:你。麇(jūn):古书里指獐子。


禳(ráng):祈福消灾。


吾:我。


创作背景


此诗为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正月诗人在凤翔所作。苏轼弟苏辙时在京师侍父,当看到北方新年之初的异域风俗,不由想起了家乡眉山岁首乡俗,便写下了《踏青》、《蚕市》诗二首。苏轼应弟之作也和诗二首。这是其中之一。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


前半篇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倾城出郊踏青、歌舞宴游欢乐、热闹的情景,犹如一幅赏春风俗画,充满了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开端两句,先点出新春,为“踏青”烘托了气氛,因为踏青是在人日(即正月初七),正是新年初过的时节。“城中”四句,形象地写出了踏青的阉热情况。


后半篇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道人遮道聚众,粗声大气地吆喝些吉利话,强使路人买他的符书祈福的生动场景,道人骗得金钱,却不过是沽酒买醉而已,还夸说神符灵验。这戏剧性的人物、戏剧性的场景,为春日郊游增添了几分幽默的色彩,令人难忘。


该诗描写了苏轼回忆青少年时在家乡新春之际,与家人及“城中居人”游春踏青的盛况,具有浓郁的乡情。后四句刻画了一位骗钱道人的生动形象,增添了郊游的喜庆气氛。故乡的风俗民情令人倍感亲切,耐人回味。全诗语言浅显,情真意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