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和西安站北站房。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高架候车室整洁明亮。
西安站引入智能雾化消毒机器人,每隔半小时对进出站通道、候车室、检票口展开定时、定点、无死角消杀;在安检行李出口增设光波消毒仪,对旅客携带行李全覆盖消杀,利用高科技构筑多重消杀屏障,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各进站口均设置核酸报告查验和体温监测点,按规定做好进站测温验码等工作,引导旅客有序进站、分散候车;积极做好站车防疫宣传,及时提醒旅客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春运大幕开启后,放寒假的学生也开始分批次错峰有序回家,西安站主动对接高校了解出行需求,通过增开专列、加挂重联等方式增加运输能力,开辟“绿色通道”,为返程学生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万名学生旅客从西安站坐上了回家的列车。
全新亮相的西安站
朝阳下的丹凤门和西安站。
从2007年车站图定办理80对旅客列车,逐步发展到2016年120对,车站旅客列车办理能力逐渐饱和。
此次改扩建工程完工后,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4800万人次,运输能力提升2.4倍,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的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千年古都的新地标
2021年5月,建成投用的西安站北站房。
2021年9月1日,经过全新改造的西安站南站房和新建成的南侧高架候车室正式投用,形成了西安站“南北贯通”新格局,助力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顺利举办。
傍晚的西安站南站房和明城墙相映生辉。
西安站承载了无数旅客难忘的记忆。西安局集团公司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在南站房将具有时代记忆的“西安”标识和立面大钟进行重点保留,翻新了中庭空间内饱含几代西安人记忆的吊顶和吊灯。
夜晚的西安站标志——旅客心中的“面皮”站名。
火车文化主题展示区诉说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变迁。
充满唐风古韵文化气息的候车大厅。
南北站房双进双出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1A 、2A 、1B 、2B、 3B检票口同步开通,真正实现南北两站房双进双出的格局。
南进站流线:旅客进行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后,由南进站大厅的扶梯进入高架候车室;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北进站流线:旅客进行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后,由北进站大厅的扶梯进入高架候车室;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西侧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出站流线:出站旅客经各站台东、西出站通道下行至出站层,由1、2出站口进入市政通廊,自南、北广场出站。
气势恢弘的古城墙下
是愈加壮观的火车站
千年古都,长安常安!